大山下的守望和耕耘——记柳城县“全国模范教师”潘善吉

他曾5次递交辞职申请书,却又5次调动不出山。“我真的放不下学生,哪怕只有一个。”获得2019年“全国模范教师”称号的柳城县古砦仫佬族乡云峰小学教师潘善吉说,“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

古砦仫佬族乡大岩垌村是深度贫困村,环境闭塞,人烟稀少,分散居住着100多户人家,人均耕地不足半亩,开车需要翻过长长的山坳才能到达村里唯一的教学点,没有人愿意待在这里教书。1979年毕业后,潘善吉毅然选择回到这里,希望用知识改变贫困学生的命运,改变贫困山区的面貌。

年轻时潘善吉也曾多次有过逃离的念头,可一想到自己是土生土长的大岩垌人,没有这片土地的培育和乡亲们的照顾,就没有现在的自己。更何况对这里的孩子来说,唯有读书才是走出去的途径,不能让这条路断了。最终,他选择守望深山,坚持下来。

学校教舍破旧,他带头搬砖打石头,建成四间新教室;设施简陋,他出资购买教学用具,安装电话,改善办学环境。他不仅传授知识,还煮饭做菜,让路途遥远的学生吃上免费午餐。他一个人撑起一所学校,给贫困留守儿童带来希望。

在读大学的韦显珍、韦峰两姐弟家境贫寒,父母长年在外打工,年幼时奶奶把他们送到学校,潘善吉既当老师,又当父母。姐弟俩印象最深的还是潘老师的奖励,从5元到30元,可买喜欢的零食、文具。钱虽不多,但对孩子们是一种巨大的鼓励。

韦显珍说,这样的奖励并不因为毕业就没有了,只要是潘老师教过的学生,不管在哪所学校就读,只要把奖状拿回来,都会得到奖励。他们姐弟就是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得到奖励,最后考上大学。在这个小小的贫困山村,已有7人实现了上大学的梦想。

还有一年就要退休,潘善吉并没有多想:“只要还站在讲台一天,我就会教好一天书,为孩子们铺就一级级台阶,让他们翻越贫困大山,去看外面精彩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