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為後周將領,為何能輕易陳橋兵變?自古“幼主”多難啊

本期我們講述的朝代是:宋朝究竟是如何建立的?

趙匡胤為後周將領,為何能輕易陳橋兵變?自古“幼主”多難啊

趙匡胤(927年3月21日-976年11月14日),字元朗,出生於洛陽夾馬營。五代至北宋初年軍事家、政治家,北宋開國皇帝(960年2月4日-976年11月14日在位)。後人稱之為宋太祖!

宋太祖身世:天成二年(927年3月21日),趙匡胤出生於洛陽夾馬營(今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區東關)。他出身軍人家庭,高祖趙朓,在唐朝官至幽都(今北京)縣令;曾祖趙珽,於唐朝任御史中丞;祖父趙敬,歷任營、薊、涿三州刺史。趙匡胤為趙弘殷(宋宣祖)次子,長兄趙匡濟早夭,母親為杜氏(昭憲太后)

於乾祐元年(948年)投身後漢樞密使郭威帳下,參與征討河中節度使李守貞,屢立戰功。

廣順元年(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趙匡胤補任東西班行首,拜滑州副指揮使。廣順三年(953年),郭威養子柴榮(後周世宗)為開封府尹,趙匡胤轉為開封府馬直軍使。

趙匡胤為後周將領,為何能輕易陳橋兵變?自古“幼主”多難啊

著名戰役:高平之戰、後周攻南唐之戰!

顯德元年(954年),柴榮即位,擢升趙匡胤執掌禁軍。此年,北漢、契丹聯軍入侵,柴榮御駕親征,雙方在澤州高平(今山西高平)擺開戰場。此戰因寧江軍節度使樊愛能等人首先逃跑,後周軍隊危機,就連(後周世宗)柴榮也面臨生命危險!在這千鈞一髮之際,趙匡胤率領手下誓死護衛,最終大獲全勝,從此受到(柴榮)重用!

顯德三年(956年)春,趙匡胤跟隨柴榮征伐淮南,首戰便在渦口(今安徽懷遠東北)打敗南唐軍萬餘人,斬殺南唐兵馬都監何延錫等人。回師後,趙匡胤被任命為殿前都指揮使,不久又被加授為定國軍節度使。

顯德五年(958年),趙匡胤改任忠武軍節度使。

經歷數年關南平定後,柴榮在行軍路上,審閱各地所上文書,得到一隻皮口袋,袋中有一塊三尺多長的木板,上面寫著“點檢作天子”,柴榮感到這件事十分奇怪。當時張永德任殿前都點檢,柴榮臥病回京,命趙匡胤任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以接替張永德。同年,柴榮駕崩,年僅七歲的柴宗訓(後周恭帝)繼位,趙匡胤改任歸德軍節度使、檢校太尉。

趙匡胤為後周將領,為何能輕易陳橋兵變?自古“幼主”多難啊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周恭帝即位後不久,趙匡胤在“陳橋兵變”,部下集體擁戴他,被迫黃袍加身擁立為帝!翰林學士陶谷拿出一篇事先準備好的禪代詔書,宣佈柴宗訓禪位。趙匡胤遂正式登皇帝位,改封柴宗訓為鄭王。由於趙匡胤在後周任歸德軍節度使的藩鎮所在地是宋州(今河南商丘),遂以宋為國號,定都開封,改元“建隆”,史稱“宋朝”、“北宋”

就這樣趙匡胤兵不血刃,輕取後周政權……

襲佔荊湖

趙匡胤建立北宋後,眼見天下割據勢力林立,心急如焚。在宰相趙普的幫助謀劃下,趙匡胤在平定李筠、李重進叛亂後,加強中央集權,改革軍制,發展生產,鞏固統治。經過兩年在政治、經濟、軍事諸方面的準備,確定“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戰略決策,決心通過戰爭創造統一局面。遂於建隆三年(962年)九月,部署兵力守衛西、北邊境,防止遼(契丹)、北漢南掠;選擇荊、湖為突破口,揮師南下,開始了統一戰爭。

趙匡胤為後周將領,為何能輕易陳橋兵變?自古“幼主”多難啊

宋太祖趙匡胤本是後周大將,後來在陳橋兵變中被部下“黃袍加身”,篡位登基。為防止自己的故事重演,採納趙普的建議,在一次宴會上對石守信等大將威逼利誘,迫使其交出兵權,回家養老,從而收回了大將的兵權。

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使用的和平手段,不傷君臣和氣就解除了大臣的軍權威脅,成功地防止了軍隊的政變,這是歷史上有名的安內方略。


離奇去世

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趙匡胤召其弟趙光義飲酒,共宿宮中;隔日清晨,趙匡胤暴死,享年五十歲。諡號英武聖文神德皇帝,廟號太祖。

關於趙匡胤的死,《湘山野錄》有“燭影斧聲”的說法大行於世,認為趙匡胤是被意圖篡位的趙光義謀殺。

趙光義為了證明自己即位的合理性,提出了世所未見的“金匱之盟”一說,說趙匡胤生前承諾母親杜太后,日後將帝位傳給光義!

趙匡胤為後周將領,為何能輕易陳橋兵變?自古“幼主”多難啊

趙光義(原名趙匡義,公元939年-公元997年),即宋太宗,字廷宜,即位後改名為趙炅,出生於開封府浚儀縣崇德北坊護聖營官舍,是宋朝的第二位皇帝。

976年,趙光義登基為帝。即位後迫使吳越王錢俶和陳洪進於978年納土歸附。次年親征太原,滅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兩次攻遼,企圖收復燕雲十六州,都遭到失敗,從此對遼採取守勢。並且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在位期間,改變唐末以來,重武輕文的陋習。997年,趙光義去世,廟號太宗,諡號至仁應道神功聖德文武睿烈大明廣孝皇帝,葬永熙陵!

正是因為他輕武重文日後給大宋帶來了數百年的恥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