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Pods Pro 雖好,但未必是你的菜

AirPods Pro帶來主動降噪和更好的防水性能,但並非完美的選擇。

10月29日凌晨,蘋果官網悄無聲息的上線了新款耳機AirPods Pro。雖然面世的方式低調,但這款小硬件依然十分受關注。

AirPods是年銷數千萬副的爆款耳機,深受果粉喜愛。2016年發佈初期雖遭嘲諷,但此後兩年卻風靡全球,開創了TWS耳機(True Wireless Stereo,真無線耳機)的新品類,被整個行業效仿。從2018年起,以索尼為代表的廠商主打主動降噪(ANC),與蘋果進行差異化競爭。在嘈雜的場合,尤其出行途中(公交、地鐵、火車、飛機上),用戶對降噪的需求很強。這項高頻場景下核心功能的缺失,也成為AirPods明顯的短板。

最新的Airpods Pro,帶來了果粉期待已久的降噪功能,並支持IPX4級別防水。真實的使用體驗到底如何呢?10月30日上午,36氪拿到了這副“豌豆射手”,親身進行測試。

我們在人聲嘈雜的地鐵上測試了降噪,還在健身房大汗淋漓跑了三公里以測試防水功能,得出的結論是,Airpods Pro設計上還未能兼顧降噪與舒適。Airpods 2還是Airpods Pro?掛耳還是入耳?用戶只能在兩個不完美的選項中做出選擇。


顏值平平的“豌豆射手”

外觀上,Airpods Pro和Airpods前兩代產品有明顯差別。Pro的藍牙充電盒有些扁平,和上一代產品體積相似,同樣稱得上精緻小巧。耳機體積縮小,增加的硅膠耳塞讓它看起來像吹風機,“豌豆射手”的顏值明顯不如前兩代。

Pro提供了三種尺寸的耳塞,自帶耳塞為中等尺寸。耳塞以卡扣的方式裝在耳機前端,更換時可整體取下,比單獨更換硅膠套更方便,但有時卡得太緊,讓人擔心更換時硅膠套與連接處脫落。

AirPods Pro 雖好,但未必是你的菜


AirPods Pro 雖好,但未必是你的菜

全新硅膠耳塞及觸控設計

Pro外觀上最突出的變化是從掛耳式改成了入耳式。得益於Pro新增的通氣系統實現壓力平衡,佩戴之後並沒有想象中難受,雖然比起前代產品,耳機的存在感十分明顯,但在同類入耳式耳機的佩戴感受上已經稱得上優秀,儘管如此,佩戴Pro一個下午後,還是感覺耳朵有些發堵。

此外,Airpods Pro還使用了全新的觸控模式。也許是前兩代產品總讓用戶不知道該碰哪裡,這次設計上觸控部分比之前更為明顯,成功點擊後耳機會發出“咔”的聲音。長按後切換模式的提示音換成了“嘀嗒”,便於用戶辨別。

降噪很出色,但入耳式設計並不舒適

AirPods一代革了有線耳機的命,其主要亮點為“無線”連接的便捷,但Airpods Pro主要在“耳機”上做文章,為此犧牲了佩戴的舒適度。

Pro的連接方式延續了此前兩代的快速便捷,多設備之間可通過iCloud無縫銜接。但主動降噪才是本次升級的最大亮點。

Airpods Pro噪聲控制分為三個模式:1、降噪:阻隔外部聲音;2、關閉:同時關閉降噪和透明模式,相當於普通入耳式耳機。3.透明模式:外部聲音清晰可見。如果你從未佩戴過降噪耳機,那在開啟降噪模式的一瞬間,會感覺在太空漫步。

為了測試Airpods Pro的降噪功能,10月30日下午2:30時,我們乘坐了北京2號線地鐵,在西直門和復興門之間往返,時長為20分鐘。不帶耳機的情況下,使用分貝計App測試,乘車期間平均分貝為91,最大分貝達到111(數據僅作參考),稱得上非常嘈雜。

AirPods Pro 雖好,但未必是你的菜

地鐵站現場圖

與此同時,我們還拿森海塞爾Momentum True Wireless耳機進行了對比。森海塞爾是傳統Hi-Fi耳機品牌,去年8月底推出這款TWS耳機,2399元的官方定價是目前同類耳機中最高的,價格、定位、防水級別上兩者相似度都很高。

使用AirPods Pro的降噪模式,不播放歌曲,從刷卡進入地鐵站到站臺途中,幾乎聽不到外部環境的雜音,地鐵廣播仍然可以聽到。地鐵進站的一瞬間,呼嘯而過的聲音基本被屏蔽。在行進的地鐵上降噪效果明顯,地鐵行駛的轟鳴只剩下很小的聲音,人聲及廣播提示音仍能聽見,但音量均較小,可以說比較優秀。

在此基礎上播放音樂,控制音量在3/5左右,背景聲音基本被過濾掉,但不能完全覆蓋。當然我們也不推薦在交通工具上全程開啟降噪模式,以免發生意外,作者在公交車上就坐過了一站。

佩帶森海塞爾耳機,播放歌曲時的效果與AirPods Pro相似,但在行進的地鐵中Pro表現更好。可以認為,AirPods Pro已達到人們日常通勤途中需要的降噪要求。

降噪之外,防水性能的提升是AirPods Pro的又一大亮點。日常生活中,一般用戶並不會將其投入水中測試效果,而是希望在運動時耳機不受出汗的影響。

為了測試AirPods Pro在運動時的體驗,我們特意前往健身房跑步三公里,跑步期間兩隻耳朵分別佩帶Airpods2和Airpods Pro。跑了大概1.5公里時,由於出汗的緣故耳塞有明顯填充感。入耳式設計讓耳朵堵得發悶,也使耳廓更容易發汗,滑膩感明顯。相反,AirPods2始終沒有不適感。當然,如果你已習慣在運動時佩戴入耳式耳機,也不會顯得太過突兀。

AirPods Pro 雖好,但未必是你的菜

三公里跑步進行防水測試

在三公里測試結束後,本文作者和耳機都已是滿頭大汗,但對兩隻不同的耳機都未產生功能上的影響。

Airpods二代已經具備一定的防水性能,但Airpods Pro防水級別更高,佩戴時更不易脫落,適用於有規律運動習慣的用戶。如果不是劇烈的運動,或者平時運動較少,佩戴舒適的AirPods2體驗更好一些。

Airpods Pro的這些缺陷,你需要注意

除了佩戴的不適外,在Airpods Pro使用過程中我們還感到了一些不便。例如,全新的外觀設計使其從盒子中取出時不太方便,放回盒內時不看標誌甚至有點分不清左右。硅膠耳塞在每次取下時都會刮擦到耳部。


AirPods Pro 雖好,但未必是你的菜

佩戴以後,耳機會向上傾斜,觸控切換面朝向正前方。若要進行切換,手部姿勢相比於使用二代時彆扭許多,初期誤觸率可能較高,在切換模式和暫停歌曲之間,“長按”的分寸不易把握。

需要強調的是,要體驗Airpods Pro的全部功能,iPhone系統需升至最新版。蘋果近日推送了iOS13.2的更新。使用iOS13.0連接時,不能體驗透明聆聽模式,貼合度測試也不能進行。

AirPods Pro 雖好,但未必是你的菜

iOS13.2與iOS13.0連接後的對比圖

並非所有的iPhone機型都能在最新系統下流暢運行,如果你不願意升級到最新系統,購買耳機前需謹慎考慮。

在測試完畢後,36氪手上的Airpods Pro出現了連接問題,我們隨後聯繫了蘋果客服,但並沒有成功解決問題,只能等待更換。究竟是個別原因還是批次問題,有待觀察。

不完美的Airpods Pro,展露出的想象空間卻很大

Airpods Pro是蘋果第一款支持主動降噪的耳機。經過我們的體驗發現,Airpods Pro降噪性能總體比較出色,環境噪音可以被很好地屏蔽,但對人聲效果不算明顯。Airpods Pro有更好的防水性能,但出汗以後入耳式設計會帶來填充耳道的不適感。

如果追求佩戴的舒適感,Airpods前兩代會是更好的選擇。對降噪需求較高或經常運動的用戶,Airpods Pro則更為適合。

蘋果以Airpods Pro命名新款耳機,與Mac、iPad、iPhone產品線保持統一。但不同的是,Airpods Pro並非單純的Airpods高配版,其主要亮點、適用場景和人群,與前兩代均有明顯的分野。Pro版給用戶提供更多的選擇,而非替代此前產品。

儘管Airpods Pro沒有一代產品的革命性,新增的兩大功能(主動降噪和IPX4級別防水)均已被業界實現,但蘋果佔據TWS耳機市場近半壁江山,其新品設計仍有風向標意義,在主動降噪等功能的推廣上有賴於蘋果的引領。

Airpods Pro對業界更大的意義或在於,展露了蠶食專業音頻設備市場的可能性。

Airpods一代已經把“無線連接”做到非常出色的地步,在其帶動之下,TWS耳機替代有線耳機已成大勢。如何在“耳機”體驗上做得更好,是蘋果應該探索的新命題。支持主動降噪,則是蘋果邁開的第一步。

Airpods Pro的舒適度還有待提升,其音質也與專業設備相差甚遠。但Airpods Pro所展示的想象空間是令人振奮的,如在當前基礎上提升音質、舒適度,有替代部分專業音頻設備的可能性。畢竟最理想的耳機應該是無線與音質兼顧、降噪與舒適兩全,從而達到一個較好的平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