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神縣被稱為蘇軾的第二故鄉,為什麼在他的詩文中卻鮮少提及?

青神縣被稱為蘇軾的第二故鄉,為什麼在他的詩文中卻鮮少提及?

電視劇《蘇東坡》劇照

01

大多數人於字裡行間看到的蘇軾,是高吟著大江東去,浪淘盡的關西大漢。看世事更迭,江山變換,登高一呼,留給世人一個寂寥的背影,讓人只能仰望。

或是那寂靜的密州,聊發少年狂後,剩下的鬱郁不得志。亦或是黃州,一蓑煙雨任平生的淡然之至……

從千古不朽的詩文裡,我們跟隨他了解著一個又一個地方,看過了他生命中的榮辱沉浮。可惜的是,除了少數的歡愉,看到的更多是劫難與遺憾,是他出仕後的風光與落魄。

那麼他出仕之前在做什麼呢,他生命中最初的美好究竟又留在了哪裡?

我們在浩瀚書海,關於他隻言片語記載中,尋找到了答案——青神縣,被稱作“蘇軾第二故鄉”地方。

但是縱觀蘇軾的詩文,青神縣他鮮少提及。為什麼一個被稱之為故鄉的地方,卻被他深深隱藏?

因為它承載了蘇軾一生太多的東西。

青神縣被稱為蘇軾的第二故鄉,為什麼在他的詩文中卻鮮少提及?

電視劇《蘇東坡》劇照

02

這裡是蘇軾母親的故鄉,他的父親常遊學於此,並與當地名士王方成了至交。年少的蘇軾便被送至王方門下拜師,以完成學業。

青神縣有一魚池,人一拍手,魚就會循著聲音游來。王方邀了青年才俊來為此處命名,得蘇軾“喚魚池”三字,與躲在後面的王弗不謀而合。

喚魚一聲,換女一生。他的恩師把女兒王弗許給了他。

青是淡然如水的顏色,神為渾然天成的韻味。青遇見神,如同千萬年前的一場註定,在此生瑰麗鋪展開來,有女子凌波踏水嫣然一笑,那揮毫潑墨的少年落筆頓時多了風情無限。

讓人一瞬明瞭,他只是在等她。

在芙蓉花裡等,看三月雨紛紛,轉瞬四月綿密成繡花針。

在喚魚池旁等,有魚卷漣漪聞聲而至,她款款走來掩了天地光輝。

在中巖寺等,一樹菩提一樹花開,說到底逃不過緣分。

在青神縣等,春盡秋來輪迴又是一起,她還在這裡。

他叫蘇軾,她喚王弗。青神縣見證了他們澄澈的光陰,如雲的故事,一生糾纏一生痴。

才子佳人,這是蘇軾少年最無憂無慮,也最快樂的一段時光,似乎一切都觸手可及。

他把這樣一段過往深深地珍藏進了心底,絕口不提,怕人打擾。

可是流水易逝,佳人易老。

許多年後再從他的生命中尋找王弗與青神縣時,竟只剩下這一首悲從中來,不可斷絕的詞: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青神縣被稱為蘇軾的第二故鄉,為什麼在他的詩文中卻鮮少提及?

電視劇《蘇東坡》劇照

十年,寫起來很簡單的兩個字,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落花微雨中鮮衣怒馬的少年轉瞬風塵滿面,兩鬢如霜。相逢已不識,多少人間事。

那不如從頭再來吧,但遍尋全詩唯一的起點就只剩這六個字:小軒窗,正梳妝。

梳的是三千青絲,三千煩惱,理得是離愁別緒,幾番痴纏。

若不是那軒窗剛好打開的一角,那少年多看的一眼。怕是此生都不會有如此深的懷念,而生命中總是有太多恰好,她開了窗,梳了妝,他抬了頭,淪陷進溫柔。

那時剛好也在青神縣,一眼萬年,一生眷戀。

這裡,是蘇軾愛情的開端,是他內心深處最眷戀的柔軟。

青神縣被稱為蘇軾的第二故鄉,為什麼在他的詩文中卻鮮少提及?

電視劇《蘇東坡》劇照

03

後來王弗隨他出川,做著一個賢妻良母。燈下讀時紅袖添香,朋友往來細訴衷腸。

蘇軾年紀輕輕,金榜題名,天下皆知。

可是不久之後,上天從他的身旁奪走了她。

再後來,風光落魄,榮辱沉浮,他的半生都在這世間輾轉。

十年的生死茫茫,有誰敢去細細思量,可是愛在心裡,從來就沒有走遠。相隔千里,淒涼與誰訴說。

他想,再相逢也該是不相識的吧。她的身影與樣貌,早就永遠地定格在了他的心裡。而他在世間掙扎徘徊,早已不復舊模樣。

可是怎麼能不識呢?

年年歲歲,朝朝暮暮,死亡如同新的開始。

那年人間三月鮮花鋪滿路,他的心一瞬盛開滿樹繁花後,只剩下了永生的荒蕪。

蘇軾他將這份荒蕪藏在心底,到底有多深的情感,世人再也難知。只剩相對無言,唯有淚千行。明月千里,相思無憑語。

他手植了松樹三萬株,遍佈王弗的墳頭。他驚覺十年,心中大悲,作詞悼念。他卻再也沒有去過,也沒有提過,那個曾讓他一生牽絆的地方——青神縣。

青神縣被稱為蘇軾的第二故鄉,為什麼在他的詩文中卻鮮少提及?

04

這裡對蘇軾重要嗎,無疑是重要的。

這裡是他母親的故鄉,他外婆的家在這裡,他的恩師在這裡,他為之命名的喚魚池,他停留的中巖寺,他心心念唸的王弗,他們都在這裡,這裡有他生命中太多的美好。

但正因這裡有屬於他太多的回憶,所以後來的他除了偶爾在夢裡囈語,對這個地方絕口不提。被深愛的都永藏心底,被埋葬的都是秘密。

他知這塵世沒有永遠不變的東西,歲月無常來來往往,掩了風煙,失了光芒。

而青神縣,不論它經不經得起這漫長歲月的無情打磨,他都要它珍藏起來,不被時光銷蝕。那是夢開始的地方,他一生渴望的歸宿和嚮往。

此去經年,物是人非,那裡還是青神,卻再也不是他年少歲月裡的青神了。

少年已兩鬢斑白,回首之時,也不會有軒窗為他而開。他只能把記憶中的青神永遠的隱藏在回憶深處,沉澱醞釀,成豪情萬丈,卻再也無法言說。

青神,青神,深愛的才不悔,懷念的找不回。

後人在宋朝的舞樂笙歌,詩詞篇章裡,看盡他的豪情,他的一生。卻不知他也曾柔情似水,可是後來啊,那個地方沒了那個人,他對那裡所有的深情都不再過問。

故城江月滿,始知相憶深。

蘇軾的故事有千千萬萬,寫了紅塵萬萬千千。

而他記憶深處的,是青神縣。

只因青神有蘇軾,青神有王弗,青神有人一生一次的奮不顧身,一次一生的認真沉淪。

這裡,滋養了他年少時的愛情和夢想,是他靈魂深處最不染塵埃的地方。

這種美好,值得被他一生收藏,絕不予他人分享。

所以啊,他的詩文裡,你永遠尋不到青神縣的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