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烏斯河

小鎮烏斯河

烏斯河,漢源縣大渡河邊唯一一個有火車站的小鎮,位於崇山峻嶺之中的省道306線與成昆鐵路交匯點上,到樂山市金口河區和到縣內皇木鎮必須經過這裡。小鎮明以前為松坪土司治地,明以後始漸開發,清屬富林鄉、民國屬萬工鄉、1950年屬馬託鄉管轄,1973年在窩石河取名烏斯河建鎮。火車站為成昆鐵路建成通車時設置,先叫烏斯河火車站,後來改成了漢源火車站。

我本是小鎮一個來去匆匆的過客,然而小鎮卻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像。

想當年,這裡是我等漢源外鄉人回老家與回小家的中轉地,為了趕上回老家的火車和回小家的汽車,那時的我總是在這裡匆匆忙忙地排隊買票,在候車室刺鼻的煙味酒味汗臭味中焦急無聊地等車,好不容易等到火車來了一窩蜂的擠著上車。上火車時潮水般的人流湧向站臺,搶佔有利於上車的位置,下火車時同樣是潮水般的人流湧向出站口,搶佔回縣城的汽車座位。那趕車、擠車時氣喘吁吁、大汗淋漓拚著勁的陣勢還真像幹仗火時發起衝鋒一樣。回老家時起早,回小家時貪黑,拚勁全用在了回家的渴望上,其辛苦狀可謂千姿百態、箇中感受五味雜陳。好在這些焦躁的情緒都被回家的激情淹沒了。

漫漫長路,這一走就是三十年。

記得頭些年,烏斯河汽車站離火車站還有一段約一公里多的石梯坡路,乘客們趕火車或是趕汽車還必須大包小包的扛著拎著行李走過這段坡路,後來,汽車站(嚴格說只能算是乘車點,先上車後買票)搬到了火車站旁邊,火車汽車換乘才稍方便了一些。

還記得也是頭些年,有一年年後從老家回單位,火車晚點,到小鎮已是深夜,早已沒有了回城的客車,只好在火車站旁小旅館住下,恰逢春雨天氣,在那裡聽了半夜春雨滴答滴答的響聲。

終於有一天,大約在2012年的春天,號稱“雲端上的高速”雅西高速通車了,漢源與山外相隔的天塹一下子變成了通途,人們進出大山有了更多的選擇,不用再去擠火車了。以後因事偶爾有幾次經過小鎮,我都要不時地瞄上小鎮幾眼,恍然間只覺得過去的一切景像似乎陡然間都成了歷史,小鎮也似乎陡然間寂寞了下來,除了火車進站出站的氣笛聲依然長鳴而外,小鎮少了往日人聲的喧鬧、擁擠,當然,也少了些往日的繁華。

不過小鎮的人對他們的未來倒是非常樂觀,因為緊靠小鎮有曠世奇峽絕美深谷大渡河大峽谷,有天梯上的村莊古路村,有日夜奔流不息的大渡河及大渡河上的大型電站高峽平湖,吃的、耍的、攀的、爬的遊樂項目目前正在加快開發,相信用不了多久時間,這裡又會升級版地重新熱鬧繁華起來。

小鎮烏斯河
小鎮烏斯河
小鎮烏斯河
小鎮烏斯河
小鎮烏斯河
小鎮烏斯河
小鎮烏斯河
小鎮烏斯河
小鎮烏斯河
小鎮烏斯河
小鎮烏斯河
小鎮烏斯河
小鎮烏斯河
小鎮烏斯河
小鎮烏斯河
小鎮烏斯河
小鎮烏斯河
小鎮烏斯河
小鎮烏斯河
小鎮烏斯河
小鎮烏斯河
小鎮烏斯河
小鎮烏斯河
小鎮烏斯河
小鎮烏斯河
小鎮烏斯河

小鎮烏斯河

七十年代中期的烏斯河,僅是大渡河邊的兩個沙壩子。

上沙壩是小鎮中心,順公路兩邊依次排列是汽車站、養路段、糧站、郵局、銀行營業所、鎮政府、衛生所、工礦貿易公司、旅店、川礦及新康轉運站。貿易商店門口時有幾農民賣菜,這兒算是小鎮的政治經濟中心了。從上沙壩下坡經成鐵西昌分局烏斯河工務段下到成昆鐵路邊,經鐵路順河邊上行至下沙壩到火車站。

下沙埧火車站侯車室外有個小賣部,火車站對面有幾排鐵路部門的宿舍。再往前就是搬運社、鹽巴公司、鐵路貨運室、漢源石棉供銷社貨場、水電南椏河分局貨場、鐵道兵七六五九部隊倉庫及貨場。此外公路邊還有一個鐵路子弟校、一個殺豬的經營站。

除了這些單位和每天過往的旅客外,整個烏斯河沒有一個常住戶的居民,也沒有一個種田的農民,倒是每到下午大風颳得漫天飛舞的黃沙是這小鎮的主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