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過50歲以後,自己留多少養老錢最合適?

泰山菁秋莊園


沒有任何一種養老規劃的方式是百分之百完美的,但是如果投資者能更早的考慮養老規劃、更早的採取行動,養老問題也就能更早的得到解決。

光大保德信基金管理公司近期針對國內養老市場進行調研,結果顯示,2/3的受訪者希望在60歲之前退休,但69%的受訪者進行養老資產的儲備不超過5年,有些甚至完全沒有開始,僅有15%的人制訂了詳細全面的養老規劃。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習慣,在人生理財規劃中,許多人重視子女的教育規劃、3-5年內的短期理財目標規劃,卻往往忽視了自身的養老規劃,這個現象值得警惕。其實,及早進行養老規劃,補充和建立私人養老機制是非常必要且迫切的。

按照聯合國和世界銀行的通行標準:如果一個國家60歲以上人口達到10%,或者65歲以上人口達到7%,就可視為該國已進入老齡社會,目前,有媒體報道披露:"中國60歲以上人群比例已達到11.12%,2001年65歲以上人群比例就已達到7%,中國現階段的老齡人口達1.32億,佔實際老齡人口總數的五分之一,佔亞洲老齡人口的二分之一,是世界老齡人口最多的國家。"事實上,邁入老齡化的國家就意味著老人整體數量在不停的增加,對社會保障的需求也在不斷的增加,中國目前的社會保障體系的顯著特點是廣覆蓋、低保障,而且覆蓋的比例將會越來越高,因此,僅靠國家社會保障體系很難滿足國民越來越多的養老需求,甚至是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專業數據統計顯示,30年後,社會養老金替代率(養老金/在職收入)將達到30%-40%,而要維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社會養老金替代率需要達到70%以上。因此,除了社會保障體系提供的養老金以外,還存在至少40%的養老金缺口,建立完善的養老機制迫在眉睫。在此,我們不對到底需要多少錢完成養老需求進行探討,因為養老的方式因人而異,我們只是希望討論一下有哪些養老方式值得去準備,比如是參加社會養老保障體系還是購買商業養老保險?是投資金融資產還是投資固定資產等等。

投資者該如何建立有效的個人養老機制?筆者認為除了參與社會保障體系和購買一些商業保險以外,下述兩種建議供大家參考。

一是投資者可以建立穩健型投資組合,將資產的一部分投入到養老規劃中,比如採取組合式基金定投計劃。投資者可以用10-30年的時間定期將資金投入到基金中,通過長期投資,分享資本市場和時間複利的收益。而在退休後30年左右的養老生活中,可以定期定額提取資金作為養老金,這種蓄水池的投資方式是應對養老問題的有效工具。與此同時,在資產配置上,投資者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通過增加不動產和黃金實物的投入等,來有效分散投資風險。

二是可以建立保守型投資組合--儲蓄。一般而言,大多數人的儲蓄高峰在30-50歲之間,投資者如果在這段時間具有穩定充裕的現金流,那麼最保險的儲蓄方式可以幫助投資者實現養老目標,完成養老規劃。但是,由於儲蓄利率很難戰勝通貨膨脹率,所以儲蓄也面臨購買力下降的風險。

目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養老規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但是對採用什麼樣的方式去準備缺乏信心和了解,對此的建議是需要提高自身的理財能力和自我的理財知識,同時針對養老問題需設立一個長期的理財投資規劃,並堅持執行。誠然:沒有任何一種養老規劃的方式是百分之百完美的,但是如果投資者能更早的考慮養老規劃、更早的採取行動,養老問題也就能更早的得到解決。

未雨綢繆先打算 算一算我們到底需要多少養老金

編輯本段

在上一期的理財週報,養老退休規劃專家幫王思窈計算出了她退休後可以領取到的養老金。

她的養老金替代率在12.5%-46.9%之間,而理想的養老金替代率是80%,離優質的養老生活還相差甚遠。王思窈覺得,單單靠社保,只能解決溫飽問題,理想的養老生活不過是海市蜃樓,自己應該未雨綢繆為以後做打算了。

大量實踐和研究成果表明,養老金替代率保持在70%至80%之間的水平是比較合適的,這樣就可以保證退休前富足的生活質量,退休後還能維持不變,乃至要求更高標準的生活,一定是離不開足夠多的養老金了!

還是讓數據來說話吧,看看我們到底需要多少養老金、缺口有多大?

普通白領:養老金缺口最高可達218萬

王思窈2003年開始工作,當時25歲,月工資2000元,社會平均工資1727元,按照8%每年遞增,而社會平均工資按5%遞增,並且它們每年增速減緩。按照這樣的模型,假設預期壽命80歲,目標養老替代率70%,下面從不同的退休年齡、社保繳費年限,來看看思窈到底需要多大比例的工資收入來進行投資理財,才能滿足養老金的缺口。

從下表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串驚人的數據,不同情況下,思窈的養老金總額缺口竟然從75萬到218萬之多。如果活得更久或者提前退休,那麼需要的養老金恐怕會是一個可怕的"天文數字"。

從表中我們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秘密,定期投資額度的工資佔比從3.7%到56.5%,差別竟然是如此之多!

若思窈在60歲退休,同樣籌備150萬的養老金,8%的年化收益率。25歲就開始投資理財的話,只需提撥工資收入的11.1%;等到45歲才開始準備的話,則需要提撥33.9%,而且投入本金相比多達195.1%,幾乎多了一倍!同時,年紀越大,投資組合越趨於保守,要達成8%年收益都恐怕成為問題了。

具體計算方法

編輯本段

職工退休養老金領取公式為

(以制度規定的新人為例):

社保退休養老金=(當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 × [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1% ] + 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

高薪白領:養老金缺口超350萬

對於思窈這樣的普通白領,情況這麼不妙,那麼,高薪的白領是否就會好點呢?我們來看看,相當於思窈兩倍工資的白領,是否就可以高枕無憂了?

從表中可以發現,恰恰相反,收入起點高的人的退休金缺口反而上升,兩倍工資收入4000元/月,起點30年繳費60歲退休的養老金缺口竟然超過310萬;若繳費25年,則缺口高達358.7萬元以上。同樣的5%平均收益率,投入額的工資佔比反而上升2.2%或者3%,投入的本金比高達2.25倍多!

女性補充養老壓力更大

其實,女性的退休壓力更大,形勢更加嚴峻。女性的退休年齡普遍提早,養老儲備期一般比男性少5年以上,但預期壽命卻要比男性平均高出3歲左右,也就是說,女性的平均退休歲月要比男性多出8年以上。我們以預期壽命85歲計算,像王思窈,社保繳費15年,55歲退休,要實現富足養老,至少需要補充養老金261萬多元!而男性60歲退休,壽命80歲,則只需要181萬多元,少將近1/3之多。

無準備卻想提前退休 如何為自己的養老錢買單

絕大多數受訪者希望能比較早的退休,他們也知道該為此早作準備。但是在本屬於為將來養老囤積"儲備"的"黃金時間段"裡,他們卻漫無目標,並沒有採取任何行動。

和之前幾年相比,人們對自己養老問題的看法已經發生了很大改變,但是與此同時,人們也需要開始為自己的養老生活承擔起更多的責任。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預測,到2025年,我國65歲以上老年人口將超過15%,其比重將超過14歲以下少兒人口的比重。 中國正面臨"未富先老"的尷尬局面。

為了解目前人們對待自身養老問題的最新看法,以及對於保險年金產品的認識程度,通過大範圍的認真調研,信誠人壽聯合《第一財經日報》於近日發佈了《2009年國內居民養老計劃調查報告》。本次調查以《第一財經日報》讀者反饋、信誠人壽公司網站在線問卷填寫,及信誠人壽營銷員向現有客戶發放問卷等形式進行,因而受訪者在接受調查時,已表明對養老和退休問題感興趣的意願。

整個調查活動持續進行了1個多月,共收回有效問卷1.6萬份。從被調查人所處地域來看,已經覆蓋了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三大主要經濟區,以及華中、西南、東北等幾大主要大中型城市。發起該調查的機構雙方表示,這次活動旨在瞭解國內居民在養老理財規劃上的真實需求,在充分調研的前提下,針對人們目前普遍為自己退休後的生活缺少打算這一客觀實際,採取科學的研究方法,提出專業意見。

"退休"不再是老年人專屬話題

編輯本段

海外權威機構此前曾預計在2050年,中國的老年贍養比率(退休人口與每100名勞動人口的比率)將由2005年的11上升至39。儘管數值仍低於西歐國家(比率為53),但是中國社會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卻是史無前例。也就是說,中國在經歷一代人後,便會成為人口老齡化的國家。

在這次調查中,多數受訪者對"老齡化社會"這一名詞已經不再陌生。與此同時,調查還發現對"退休養老"這一話題的關注,並不僅僅只侷限於臨近退休或者已退休的人士:在此次調查中,對"養老退休"話題有興趣的受訪者,年齡主要集中在30歲左右,比例佔到了65%;其中,在31~40歲、41~50歲、51~60歲及61歲以上這幾個年齡段中,20~30歲和31~40歲的被調查人群佔比最高,分別達到了31.44%和33.51%,結果出乎意料。

由此可以看出,事實上,對未來"退休養老"的擔憂已經趨於年輕化。我們認為,在社會競爭如此激烈的今天,30歲左右的人士,開始要承受事業和家庭的雙重壓力,即使瞭解老齡社會的種種隱憂,卻往往無暇為自己規劃養老。那麼在這種狀況下,對退休問題產生焦慮也是非常正常的。在受訪者中,有超過51%的人是三口之家中的成員,由此也印證了,作為"三口之家"成員之一,受訪者可能正處於"421"的家庭模式,將來更可能成為空巢家庭,因此他們會更加擔心自己退休後的生活。

另外,調查中還發現一個現象,即女性的受訪者與男性對退休話題的關注程度相仿,女性佔比為44%,男性為56%。這也說明了,隨著當今女性的獨立思想和能力不斷加強,以及社會角色不斷改變,對自己人生的規劃和危機意識也在發生著相應的變化。

無準備卻想提前退休

編輯本段

雖然,按照我國目前實行法律規定:在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工作的男性60歲退休,女性55歲退休;在企業工作的男性60歲退休,女性50歲。而且大多數人也默認了這一退休的年齡。但是在這次調查中也發現,有近23%的受訪者希望能在50歲之前退休,只有少於1%的受訪者希望在65歲時還在工作。這反映出"提前退休,享受養老生活",是許多人目前辛勤工作的終極目標。

同時,也有27%的人認為"應該在31~40歲之前"開始為退休生活作準備,因為他們明白,要早退休的話,就自然要早作準備。可惜儘管如此,但真正能夠付諸行動的人卻不多。調查數據還顯示,超過67%的受訪者表示,"考慮過,但還沒有作準備"和"完全沒有考慮過作什麼準備"。更有超過43%的受訪者表示並不清楚"目前的準備是否可以解決退休生活的需要"。有26%左右的受訪者認為,目前所準備的只夠將來退休生活需要的20%。另外,有超過64%的受訪者明確表示沒有購買過任何可以為退休生活作準備的保險產品。

總而言之,絕大多數受訪者希望能比較早的退休,他們也知道該為此早作準備。但是在本屬於為將來養老囤積"儲備"的"黃金時間段"裡,他們卻漫無目標,並沒有採取任何行動。

較低收入者更關心退休問題

編輯本段

由於該調查是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各地經濟發達程度不一,因而被調查人的月家庭收入情況差別較大。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家庭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的人群佔了絕大多數比例,達到了57%;家庭月收入在6001~15000元的受訪者佔比為24%;而家庭月收入在5萬元以上的,只佔到了1.5%,並且主要集中在北京、廣州和東部沿海城市。

由此,我們認為,相對收入偏低的人群更關心自己的養老和退休。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目前對政府的社會保障體系有比較大的依賴性,在受訪者當中,有超過75%的人認為自己的養老和退休將會依靠社會保險(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個人儲蓄和個人投資積累這三項來完成。但正是因為對社會保障體系過於依賴,對於社會基礎保障與實際所需之間的缺口缺少了解,也不清楚彌補的方法,因而使得這部分群體對退休後的生活更加缺乏自信。

希望小投入能換取大回報

編輯本段

隨著城市經濟的發展,居民生活質量的提高,導致了人們生活方式的諸多改變,也造成了各類重大疾病的高發生率,由此相關的公眾關注度也呈逐年上升趨勢;另外通貨膨脹率的高漲,使得錢開始變得不值錢了,原本為退休所準備的,那筆不算太多的資金安全性也讓不少人會感到比較擔憂。在調查中,有47%的受訪者就表達了上述觀點,他們認為退休後的生活面臨最大的問題並不是日常生活開銷或者是投資失敗,而是醫療費用的開支和通貨膨脹。

在此基礎上,有44%的受訪者認為,"每個月家庭需要獲得4001~8000元的退休金",才能保證目前的生活水平。但是被問到"如果可以,您願意每個月花費多少用於購買您和您配偶(若有)的退休養老保險和健康醫療保險"時,有超過50%的受訪者選擇的數字是500元以下。淺而易見,這樣的投入遠遠不足以達到他們之前所希望的那種生活水平。

不過與此同時,有超過71%的受訪者表示,願意在仔細瞭解後,通過購買保險公司的年金產品來規劃自己退休後的財務生活。但是也有將近48%的受訪者表示,會將"產品的回報表現情況放在購買產品理由的第一位",這比"將保障範圍的覆蓋面放在第一位"的比例高出了25%以上。

多對矛盾制約養老目標的實現

編輯本段

綜上所言,通過這次調查,我們認為,目前國內居民對養老規劃的重要性已經基本形成了共識,也已經意識到需要為自己的養老規劃作更多的準備。然而在實際過程中,僅有少數人真正著手準備。從結果來看,多數國內居民在養老方面過多地依賴政府的保障基礎,對養老問題的準備比較被動和消極。不少受訪者會在臨近退休前才開始落實為自己的養老生活準備資金。

另外,在這次調查中,調查還發現了國內居民在對待養老問題上存在多組矛盾。首先,在投資方式選擇方面,多數受訪者一方面表示,應當選擇低風險的金融產品,但是在另一方面又看重金融產品的收益率,也就也是說,多數受訪者都希望能以通過購買低風險產品,來實現高收益;其次,不少受訪者願意從現在開始就為養老作準備,但是他們每個月只願意支出很少的錢,即使有比較長時間的積累,也沒辦法達到他們所預期的那種舒適、安逸的退休後的生活。這些持續的矛盾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耽誤了國內居民提前進行養老準備的時間。

因此,信誠人壽有關負責人表示,"一個安全有保障的養老生活需要早期和妥善、周全的規劃。即使不少人以為已經擁有了自己制定的計劃,但是依據實際現狀和調查的經驗來看,這些計劃往往還是有許多不足之處,而這些不足之處會直接對養老目標是否能夠順利實現產生決定作用。調查認為,規劃退休生活,需要儘早進行,並且堅持理性和長期的投資理念,同時還可以從保險公司等專業機構中尋找到切實的幫助。"

養老規劃放在第一位 教你如何賺出"提前退休"錢

"提前退休?"面對繁重的工作,不少高薪族似乎總在嘴邊上掛著一句話"再過幾年,我就不幹了";與他們相反的是,也有一部分人不得不提前退休。

他們所要面臨的最重要的問題就是養老問題,這遠比大家想象的要複雜。究竟要有多少錢才能提前退休?只要您有足夠的能力,對將來有理性的規劃,都可以從既定的工作軌跡中抽離,做個快樂而充實的"退休者"。

個案資料

編輯本段

●基本狀況:於小姐,35歲,在一家廣告公司工作,丈夫秦先生,在一家外企從事銷售工作,小女上小學5年級。

●財務狀況:1、秦先生月入9000元,年底有紅包2萬元左右。於小姐月收入6000元,三口人月支出8000元;

2、夫妻二人公司均有醫保和社保。同時,二人有現金及活期存款50萬,國債20萬,股票型基金10萬。此外,二人自住房屋價值60萬元,另有一處房屋位於西崗區,價值30萬元,用於出租,月收入800元。一臺福特汽車價值10萬元。

3、二人無任何商業保險。

●理財目標:秦先生夫妻均決定在45歲時辭職回家,在農村另置備一套房產,過田園生活。同時,二人希望每年拿出2萬元用於旅遊,不想改變現在的生活質量。

●假設條件:於小姐與秦先生同為35歲,於小姐與秦先生終老年齡80歲

目標分析:

一、養老規劃:於小姐夫婦今年35歲,距離退休還有10年時間進行財富的積累,按照現在夫妻收入情況,10年後將積累資金103.6萬元。退休後總需求由養老金需求、旅遊基金需求兩大部分組成,分別是:

養老金需求。按照假設條件夫妻雙方退休後餘命為35年;退休後每年生活費支出假設為現在的50%(考慮到農村消費水平下降),預計養老金總需求170萬元(年支出×50%×35年)。

旅遊基金需求。假設夫妻雙方每年旅遊到70歲,旅遊基金總需求50萬元(2萬元×25年)。

二、子女教育規劃:於小姐的女兒現在是小學5年級,7年後上大學。於小姐家庭條件較好,建議於小姐可以將女兒送到國外留學,預計需要學費100萬元。

三、保險規劃:根據於小姐夫婦45歲退休,80歲終老來計算,夫妻雙方保險缺口360萬元。

理財建議:

建議於小姐對自己的流動性資產和投資資產進行如下配置:首先降低流動性資產比例,進行中高收益投資;其次,建議出售30萬元的投資型房產,進行中高收益投資或在適當時機購買心儀的田園房產,以供養老之需;最後,養老金投資組合應多選用期限較長的投資產品,如:債券型基金,萬能型保險等複利計息的投資產品,在適當時機購入高風險的優質股票和偏股型開放式基金,進行組合,投資組合收益率控制在7%左右即可覆蓋220萬元的養老金缺口,實現完美的晚年生活。

資產配置方案

風險類型 預期收益率 比重 推薦產品

低風險產品 4% 5% 貨幣市場基金、銀行存款

中等風險產品 6% 65% 萬能型保險、債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

高風險產品 10% 30% 優質股票、股票型基金

資產組合收益率 7% 100% -

保險規劃。於小姐家庭保險缺口360萬元(根據生命價值法計算),其中於小姐缺口130萬元佔比36%、秦先生缺口230萬元佔比64%。

保險產品組合

序號 險種 於小姐年保費(元) 保額(萬元) 秦先生年保費(元)保額(萬元)

1 重大疾病醫療保險 921.6 7.2 1638.4 12.8

2 附加醫療險 576 7.2 1024 12.8

3 人身意外險(死亡+全殘) 1080 108 1920 192

4 終身壽險 1512 7.2 2688 12.8

合計 4089.6 129.6 7270.4 230.4

增加保險應對提前退休

在不年輕又不算太老的50歲突然失去穩定的高薪工作,拿到一筆不多不少提前退休補償,面對這種狀況,如何有效利用這筆錢補償未來減少的收入;又如何調整資產,確保發生變故後人生目標依然順利實現?

個案資料

邱先生在一家合資企業做了十幾年,怎麼也沒想到會在50歲時受到提前退休的"禮遇"。

50萬元的補償金和60歲時可返還20萬元的養老保險,乍一看也許很風光,但仔細一算,箇中甘苦自知。他退休前的月收入10000元,十年內即便原地踏步也有120萬元的純工資收入。而考慮通貨膨脹以及房價上漲的影響,十年後,50萬元的補償金購買力恐怕已經縮水成了40萬元。

於是邱先生動用了全數補償金50萬元加上原有10萬元積蓄,一次性付款買了套公寓房,因為地段好、配套設施齊全,很快以每月2,000元的租金簽了一年的合同。

50歲當然不至於賦閒在家,憑藉技術優勢,邱先生很快找到一份兼職工作,月收入3000元左右。如此一來,薪金和租金加起來接近退休前的月收入水平。但目前工作不穩定,出租房又有空置風險,月收入很難穩定在7000元。未來還會面對兩大問題:女兒三年後出國,自己和老伴的養老費用。目前,邱先生還有40萬元的銀行存款,三年後足夠供女兒出國留學,但養老就有點捉襟見肘。

如何確保穩定的收入?如何兼顧子女教育和養老?邱先生請理財師為他指點迷津。

理財建議:

養老規劃應放在第一位

工資收入方面,雖然目前邱先生能保持3000元月薪,但50歲後生病的概率增大了若干倍,且一旦生病,將沒有薪水,不像原先隸屬固定單位時還可享受帶薪病假等福利,因此首先要增加重大疾病險和住院費用險。

以某保險公司重大疾病險為例。年交保費2430元,累交10年,從保險合同生效之日起至身故,發生保險合同指定重大疾病即可獲賠10萬元;住院費用險的作用更大,某險種年交保費1,400元,一旦住院最高保額可達1萬元。這兩者都很好地規避了收入風險。

此外,邱先生已有20萬元養老險,保障充足。但妻子缺少相應的保障,48歲的年齡還可以享受相對較低的投保費率,建議為妻子增加一份10年繳的養老險。雖然保險收益率不高於銀行利率,但在強制儲蓄的同時還帶來了一份保障,不一定錦上添花但一定是雪中送炭。

收入保障做足了,養老金的積累自然不在話下。假定目前40萬元儲蓄全數用於女兒大學教育和出國留學費用,則十年後的養老金就包括20萬元的養老險和18萬元節餘(每月節餘1500元)。60歲後,月租金2000元可以應對夫妻倆的月生活開支,38萬元的金融資產和60萬元的投資用不動產還可以應對房屋空置、重大疾病和大宗開支。

考慮到邱先生面臨的養老和子女教育兩大目標,都需要十分確保本金的安全,因此在設計投資組合時資金的安全性也是要放在第一位的。結合他的風險承受力以及中國金融投資市場上現有主要金融投資工具的收益和風險特性,理財顧問對40萬元的存款作出瞭如下資產分配建議:銀行存款40%±5%,債券20%±5%,基金25%±5%,信託15%±5%。根據歷史經驗數據,該投資組合的預期平均收益率為5%,預期收益率在2.65%~9.32%的範圍內波動。

而且,女兒教育和養老規劃的實現點不同,相應的投資策略也不同。為女兒出國準備的40萬元,宜做一個以三年為到期點的投資,且投資品種變現性要好,可以選擇三年期的信託和銀行定期存款。而養老則是一個長期投入分階段回報的規劃,宜做7年或10年以上的基金和債券投資。

養老理財:怎樣搭建儲蓄保險投資的"黃金三角"

→案例回顧

黃女士2007年從某事業單位退休,退休金每月1200元。

丈夫王先生是某國企高級工程師,退休後被一民企聘用,從事技術顧問工作,月收入約3000元。兒子已經長大成家,經濟獨立、衣食無憂,且老兩口還有一套房屋。但令黃女士心焦的是,一筆約5萬元的國債剛剛到期,加上手頭現有的閒錢,共計約8萬元。放銀行吧,利率很低,怕吃虧;繼續買國債吧,也得等有好的國債發放出來,所以總覺得理財很單一。

理財目標:

1.能保證老夫婦倆安享晚年,包括能應對重大疾病的風險。

2.還是希望將來能給孩子留下一筆錢,這是每個父母的心願。

→專家理財方案

提供者:民生銀行成都分行中國金融理財師付彥

當人們結束繁忙的工作生涯步入美好的夕陽生活時,都希望擁有健康、無憂、富足的晚年,是否能從容應對疾病的發生,是否能給子女留下一份財產......要實現這些目標,從理財的角度來說就是要實現一生的收支平衡,搭建一個儲蓄、保險、穩定的投資收益所組成的"黃金三角",來幫助我們實現這個目標。

收入:

黃女士每月收入1200元,丈夫每月收入3000元,年收入共計50400元。

支出分析:

先來看看黃女士夫婦退休後生活的支出方面:1、日常生活費的支出。兩人每月使用2000元支付各項生活費用。2、醫療費用支出。暫不考慮住院的大筆開銷,僅是平常在疾病預防、治療方面的費用,保守估計每年花費約在2000元左右。3、提高生活品質的需求,比如旅遊、休閒活動等,假設每年約花費在6000元左右。

除去以上支出後,黃女士夫婦每年約可節餘20000元左右。

這時,我們就要考慮到黃女士夫婦還有一筆支出雖不確定但很可能是佔家庭支出最大比例--重大疾病治療費用。國家提供的醫療保障能分擔部分成本,但如果事先購買針對性強的重大疾病保險、長期護理險等,提高家庭的抗風險能力。

收入分析:

1、退休後,收入來源單一,退休工資的增長不像年輕時事業上升期有很大的漲幅,工資收入基本固定。2、退休後將公積金賬戶剩餘資金一次性領取出來,做為養老金規劃的一部分。3、那還有沒有其他收入來源呢?如果在工作期間單位或個人購買了分紅型、養老型等商業保險,將能取得年金收入,做為收入的補充來源。

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在退休前就開始著手養老金的儲備,在疾病保險、養老保險方面提前投資,那麼老年生活的收入來源就不會僅僅靠工資收入,而是由國家和社會共同承擔,這也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

投資風格:要穩健保守

影響投資方案的因素主要有風險偏好,風險承受力和時間期限;制約投資組合目標實現的因素主要是流動性,投資期限和家庭特殊需求等。從人生不同階段的風險承受能力來看,步入老齡化階段後經歷一項失敗的投資後獲得彌補損失的時間遠遠少於年輕人,所以這階段整體投資規劃上要以穩健保守為主。

配置方法:

對於黃女士的80000元流動資金和每年工資收入結餘來設計投資方案,建議的配置方法可以由優選基金組合、銀行理財產品、國債和保險相結合,它們風險較小,收益穩定,適合退休後的老年朋友理財。其中,優選基金組合可以考慮債券型基金,佔總投資資金約15%-25%的比例;銀行理財產品可以考慮民生尊享系列產品等短期理財產品,它們流動性較強、收益較穩定,家庭備用金的儲備可選擇這類產品,而家庭備用金的儲備金額約為家庭3-6個月支出,這部分佔總投資資金比例約為40%-50%;國債佔比約20%-25%;在保險產品選擇上,可重點考慮重大疾病、意外傷害等的保障程度,總保費的支出以不超過家庭總收入的10%為宜。

值得注意的是,在養老保險產品的選擇上,社保是基礎,商業保險是補充,兩者結合增強保障能力。有些險種的投保年限能長至65週歲,保費的領取方式也非常靈活,累積未領取完的保險年金或是生故保險金,可做為留給子女的一筆遺產。總之,養老已不是家庭獨自承擔的責任,老齡化是社會問題,也要由社會共同承擔。除了寄希望於國家不斷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個人越早規劃退休後的生活,退休後就越從容。

中年夫妻養老不愁 "簡單"投資年收益8%

凌小青,女37歲,大學本科,福建省酒店管理,身體健康。

老公,企業管理人員,44歲,本科學歷,身體健康,夫妻二人有一個兩歲的兒子。現金及存款150萬,投資類金融資產總額10萬,沒有負債。有兩套住房,一套價值150萬元,自住;一套價值18萬元,出租。有一輛價值20萬元使用三年的家用汽車,凌女士年收入25萬元/年,老公年收入15萬元,房屋租金收入1萬元,日常生活支出10萬元,每年的旅遊費用1萬元。08年前我和老公都是自行繳納社保、醫保。08年之後我還是自行繳納社保、醫保,老公的由企業按每月工資1萬元繳納社保、醫保和住房公積金。現在我每月繳納的金額是700元。兒子出生後為兒子辦理了一個平安保險,年繳納8000元,繳納20年,每三年可領取紅利,但我們不準備領取出來,還是放在裡頭兒子可以終身享受。>>>進答疑專區讓專家為您解答吧!

凌女士的父親已經去世,母親68歲自己有較高的退休金,醫保,不需要負擔。老公的父親70歲是退休工人,有自住房,每月的退休金夠自己開支,有醫保,大項支出需要我負擔。婆婆67歲與公公同住,無退休金,無醫保,需要全部負責。現有住房是樓中樓但位置離好學校較遠,為了兒子的就學,準備近一兩年購買一套兩房一廳的住房,估計要70萬左右,兒子上學後搬到那裡去,上學方便,等兒子上中學後再出租或賣出。

現有的存款中90萬年收益為8%以上(主要是朋友的集資理財和購買理財產品),10萬三年期定期存款,10萬貨幣基金,另有40萬準備從朋友公司的入股中取出,希望能夠找到有8%的年收益的理財方法。現有10萬的金融產品主要是7萬上投成長先鋒基金,2萬興業社會責任,還有2.5萬嘉實海外(已經虧損到只剩下1萬多了)。

理財目標:

希望能夠調整更合適的資金組合,使所有資產的收益能夠達到8%。為自己和老公的養老存夠不降低生活水平的現金。還有想為自己和老公購買保險,但金融危機的暴發讓我對保險公司都產生的質疑,覺得是不是一定要買保險,如果自己能夠更好理財是不是比放在保險公司更保險?

財務分析:目前凌女士的家庭年收入是41萬元,年支出10萬元,每年的結餘是30萬元,由於凌女士準備在今年6月份後退休,到時候家庭收入將會銳減,每年的結餘就會變成5萬元。從凌女士現在的資產結構看,主要是集中在房產和現金資產兩個方面,兩者相佔的比例大約同等,現在的主要目標是能夠找到年收益在8%以上的理財方法。我們建議應該繼續凌女士的多元化投資策略,兼顧資產的流動性和收益性、安全性,實現保值增值的預期目標。

通過我們的梳理,以及結合凌女士的實際情況,根據統籌兼顧、分步實施的原則,確定理財目標先後順序為:保險規劃,養老規劃,購房規劃,特殊目標管理,資產增值規劃。凌女士對於保險的認識比較到位,08年前自己和老公的社保醫保都是自己繳納,08年後老公的上述保險由老公所在的企業按照工資比例繳納,現在主要是凌女士自己的保險自行繳納。考慮到凌女士將要退休,收益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集中在老公身上,如果需要買保險的話,應該按照收入比例來分配,也就是說今後家庭保險的主要支出點是老公,這個必須要明確。凌女士打算還想為自己和老公購買保險,這個想法是比較合理的,因為社保和醫療保險主要是基本保險,並不能夠對以家庭面臨的風險進行充分的覆蓋,也就是說總有通過購買適當的商業保險來增加保障,才能做好家庭風險管理。金融危機對以經濟的衝擊非常巨大,但是也應該看到目前我國的保險也以及銀行業的運轉質量還是很好的,因為我們獨特的國情說決定的。今年以來,我國保費收入是呈現增長態勢的,這就是我國保險業的現狀,所以應該對於保險業有比較正確的認識。保險只是風險管理的一個工具,並不能夠保證風險不會發生,所以購買保險需要適當,過多的保費支出只會增加家庭經濟負擔,對於整個家庭的財務安全也是不理的影響。推薦凌女士為老公和自己購買必要的意外險和重大疾病保險,也可以適當的購買養老年金保險,這個需要結合養老規劃來確定。整個家庭的年保費支出控制在1.6萬元左右。

凌女士決定提前退休,並且將來的生活水平不低於現在,這個目標短時間內看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家庭的收支相抵後還是有結餘的,只是結餘的數額減少。但是從將來看,這個家庭的不可預期的支出還是很多的,比如說公公的大項支出,婆婆無退休金,無醫保,需要全部負責,孩子的教育金的準備,老公的失業風險以及收入減少的風險等等,這些都是需要凌女士和老公認真仔細思考的潛在不利因素。凌女士退職後,家庭支出收入比例從以前的27%驟然下降到69%,我們建議,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凌女士可以適當的推遲退休的年齡,可以重現在開始系統的規劃家庭理財目標,採取穩健理財的總體方針合理的運用各種金融工具來實現家庭資產的保值,增加抵抗風險的能力,等到時機成熟條件具備之後在考慮提前退休。畢竟凌女士只有37歲,況且整個家庭還沒有實現財務自由,為了老人和孩子還要繼續奮鬥,這個一種神聖的責任。

購房規劃主要是為了兒子將來上學方便,按照凌女士的設想,大約最少使用6年左右。購房畢竟是一件大事,所以不能操之過急。我們建議如果凌女士決定將來賣出的話,可以考慮租房住,這樣購房的錢投資收益應該只要超過租金支出即可。如果買房將來出租用,就屬於是投資的範疇了,這樣要考慮房產佔到整個家庭總資產的比例問題,過高則影響到資產的流動性和收益率,更應該慎重。

特殊目標管理就是對於老人的疾病以及養老支出,這個應該從現在開始著手準備。主要是可以通過建立家庭準備金的方式來完成,每個夾心族家庭都應該有這樣的準備。具體數額可以根據老人的身體情況以及年齡來確定,凌女士家庭的準備金大約在10萬元左右即可,可以通過從現金資產中劃轉的方式,也可以通過設立啟動資金,然後分月累積的方式來完成。

投資規劃主要是在完成以上目標之後再考慮,這樣符合穩健性的原則。建議資產可以配置在基金,債券等穩健工具中,可以適量參與收益較高的股票型基金和收益穩健的債券型基金,整體收益大約可實現8%的年收益率。建議考慮混合型基金以及債券型基金。原先持有的投資性金融資產仍建議繼續持有,根據市場情況做相應的調整即可。


XIAOSI


50歲呢,其實並不算老。但是可以想養老的問題,人都有老的那一天,一般人認為我們應該儘早的去存養老的錢,也必須要存養老的錢。

據報道我國早已經進入了老齡社會,人口老齡化趨勢越來越明顯,而且我們面臨著未富先老,未備先老的局面,嚴重影響著我國老年群體的經濟保障。在《2017年養老金融報告》的數據顯示超過六成居民認為應該在40歲之前就開始購買養老保險或進行其他他儲蓄其中,24%的居民認為應該在30歲之前就開始做好養老的準備了。



那麼,存多少錢夠養老呢?

一般來說,養老金的多少是一個人對未來養老的整體判斷,根據目前的數據顯示,有2/3的調查對象養老金儲備一般在50萬以內,有1/3的對象,養老金在50萬以上。其實從現在的消費水平來看,整個養老期間的費用應該在100萬以上。



養老還有一種方式是以房養老。

根據45483份調查問卷數據顯示,其中72.3%的調查對象擁有1套或1套以上的房產,這個數據超過了美國、日本、德國等許多發達國家。根據不同年齡段人群房產擁有情況來看,超過八成的50歲及以上人群擁有房產,其中60歲及以上人群中83.5%的擁有房產,50.4%的擁有1套房產,33%的擁有2套以上房產。表明目前我國老年群體的房產擁有率相對較高。



另外還可以進行養老投資選擇養老保險產品,

數據顯示,調查對象養老投資偏好最大的是銀行存款或銀行理財,佔比30.2%,其次是商業養老保險產品,佔20.5%,購買股票或者基金以及購買房產則分別佔13.2%和10.0%。

我認為人在退休之後,如果正常參保基本養老保險,那麼都可以獲得一份基本養老金的待遇,所以說自己養老,最主要的一個收入來源是來源於我們基本養老金的待遇。那麼也就是說你只要是能夠擁有一份基本養老金的待遇,即便自己沒有任何存款,對於自身來講也是可以保障今後晚年的退休生活的。


不愛說話的喜哥


樓主您好,人過了50歲以後,自己留多少錢的養老錢最合適呢?這個問題實際上是沒有標準答案的,為什麼講呢?有些人他月光族也可以生活的很好,但是我們要保證一個前提條件就是,你月光族是沒有問題,但是你要有穩定的收入,你要不能夠出現負債的問題,那麼這樣一來的話,對於自己的日常生活基本上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只不過就是自己確實存不下錢。

那麼存不下錢意味著什麼呢?意味著不能夠抵禦一定的風險,什麼樣的風險呢?比如說你看病就醫,那麼在看病就醫的過程中,可能會花費高額的醫療費,但是由於你沒有存款,可能就無法支付這樣高額的醫療費,所以說是不能夠抵禦這樣的一種風險的,當然我們作為退休老人來講,為自己存點錢,在看病就醫期間能夠拿出這樣的一筆錢來,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所以說我認為5歲以後作為女性可以退休,但是作為男性還不能夠直接來辦理退休,所以說至少作為50歲的男性來講,他應該在自己的工作單位當中的實際收入還是要超過退休以後退休金的收入,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應該想辦法讓自己每個月多多少少能存下一筆錢來,哪怕至少每個月存1000塊錢,那麼一年也是1萬20年下來也能存個12萬,當然我這只是舉個例子,具體存多少錢,還是要看你的實際收入來決定。


社保小達人


其實具體有多大的數字誰也不清楚,我們到底留多少錢養老合適呢?我認為這個不是考慮的重點,重點是我們要養老,第一我們以什麼樣的心態養老,第二我們給自己留一個什麼樣的身體來養老,其次才是我們留多少錢去看病啊,當然我們不能說一分錢沒有就老了,然後我們怎麼辦?如果沒有錢,可能生活質量會下降,所以說我們年輕的時候是要存夠一些錢,但是量力而為吧。錢多多花錢少少花,給自己留一個棒棒的身體,其實比留多少錢都重要,其實老了真的是花不了太多的錢,除了生病以外,因為吃不了太多的東西了,胃口已經小了,穿也穿不了,我覺得我們。沒那麼時尚了,舒服就可以了,所以我們給自己養老,給自己的老年留一個棒棒的身體才是最重要的。


不著急的綠蘿


人過50歲以後,自己留多少養老錢最合適?

這個問題是50歲後,自己還有家庭生活壓力,那有存錢養老。孩子還沒成家,上有父母要養。所以50歲提養老存錢不現實。退休還差10年還要繳納社保費。


鬱金香137652766


人到50歲不算老,還能幹10年,等60歲時,個人有10萬元存款就夠了。歲數越大花錢越少了。


春雷一鍋出


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很複雜。這要看你生活在什麼環境,個人身體健康狀況,有無退休收入,子女收入狀況等等情況來定,不能籠統的定一個標準。


老知青jmq


五十多歲在二線城市、至少要得200萬、現在身體健康、以後就不好說了、看個感冒發燒、這檢查那檢查、再說物價上漲。


用戶53250388263


越多越好,看個人實際情況


小乖獸塗鴉禰鍀心


這個沒有定數,視自已收入和身體,家庭環境社會活動因素而論。有退休工資多少都行,沒有就應該對自己身體進行評價而考慮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