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开放银行的全球实践与展望

无论是从全球还是从中国银行业来看,开放银行都是未来银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开放银行给银行业打开了一扇构建数字化生态的大门,使之能通过场景化服务重新与客户建立联系,成为数字化新生态中的中坚力量。

麦肯锡:开放银行的全球实践与展望

开放银行将改变现有银行服务客户的方式,打破银行与客户之间封闭的关系,客户能够通过第三方平台在非金融场景下获得金融服务。银行在开放自身服务和数据的同时,也能通过数据聚合、产品创新等方式与合作伙伴一起获得新客户、增加客户触点、打造创新业务和提升客户体验。开放银行模式能令银行、客户、第三方实现多方共赢,通过合作,共同推动市场规模增长。

开放银行核心体系有六大要素:三条战略发展路径——数字化开放生态圈、金融科技联合创新、内部平台化改造;三个支撑体系——数据中台、数字化工厂和开放API技术平台(图1)。

麦肯锡:开放银行的全球实践与展望

▲图1 开放银行的六大成功要素(资料来源:麦肯锡分析)

打造数字化开放生态圈

基于实践经验,不难发现,银行在通过开放银行建立数字化生态圈战略时面临5个问题:

  • 自身的生态圈战略不清晰
  • 端到端运营生态圈客户的能力不足
  • 内外部合作时组织与文化冲突明显
  • 生态圈参与方利益分配复杂
  • 金融行业监管存在不确定性

针对以上问题,麦肯锡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应对举措。

银行要明确自身的生态圈战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银行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精准自画像,选择适宜的场景和行业进行布局。其次,银行还应该打造“人无我有”的能力,挖掘可以给客户提供的独特价值主张。另外,银行还要善于构筑护城河,能持续创造新的独特价值,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麦肯锡:开放银行的全球实践与展望

在构建端到端生态圈客户运营能力方面,建议银行通过大数据及客户调研,了解客户的构成和行为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提供产品和服务。此外,银行还要通篇筹划端到端运营能力,补齐短板。银行还要成立专业部门,对关键客户旅程实行专人专职管理,从而打造持续客户经营能力。

在拥抱生态圈战略的过程中,传统银行固有组织架构和企业文化不可避免会与新的生态圈文化相冲突,对此银行管理者要有心理准备,积极推动组织变革,建立敏捷工作方式,从而快速响应市场变化。

由于参与者众多,角色各异,生态圈参与方的利益分配比较复杂。要厘清利益分配关系,生态圈参与者在合作伊始就要对整体收益达成战略共识,尽早确定利益分配方案。如果各方内部能力不足,可以考虑引入行业专家评估合理的利益分配方式,并做到防患于未然,就可能出现的利益纠纷提前制定处理机制。

面对金融监管的不确定性风险,银行合规部与战略部要通力合作,分析监管政策变迁趋势,做出前瞻性规划。另外,一旦有新的监管政策出台,合规团队与业务团队要形成联动,针对变化迅速做出调整。

开展金融科技联合创新

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金融科技企业开始调整战术,从过去单纯作为银行的挑战者,变成谋求与银行合作。这一趋势在B2B市场尤为明显,并且逐渐在向B2C市场蔓延。在开放银行模式下,通过与金融科技公司开展联合创新,可以在客户体验、数字化流程改造、大数据高级分析应用和新的价值主张四个方面取得成果。

根据合作对象的不同,银行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与金融科技的联合创新:

1.金融科技合作联盟

与相对成熟的金融科技公司在前台或中后台领域进行战略合作,从而创建出新业务主张或提升运营效率。银行在与金融科技合作构建开放银行模式时,要注意首先基于实际业务需求定义联合创新方向,然后对金融科技市场进行完整扫描,识别出优质合作伙伴。

2.金融科技孵化器

利用科创企业(Start-up)的文化、敏捷开发能力和现有工具设计、试行并运营新的数字化产品。银行不仅开放数据和能力,还要建立一套机制选择合适的科创企业进行孵化,然后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技术支持,保障创新成果的成功。

麦肯锡:开放银行的全球实践与展望

实践中,采取金融科技孵化器方式的银行,通常会通过创新大赛选拔优质的创新团队。之后,它们会为选拔出来的团队提供资金、业务辅导和办公空间。在通常为三个月的加速器项目中,这些金融科技创新团队同银行导师、合作伙伴和投资者合作,借助银行的开放API开发出新产品和服务。

打造金融开放平台

银行通过打造金融开放平台,实现服务和数据的开放,在提升内部协同效率的同时支撑对外合作。以某全球领先银行为例,它通过建设全行的开放API平台,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大规模的全球数字化转型。

该行希望为客户带来最佳数字化体验,包括通过丰富的自助服务功能为客户提供服务,通过多渠道、个性化的增值信息来提升客户体验,通过个性化的建议来增加客户忠诚度,并通过流程自动化来提高前线和后台员工效率。

为此,该行需要快速落地一系列数字化应用,为客户打造一致性数字化体验。这一计划涉及该行在全球的分支机构,在全球统一标准(包括复合风控需求的最小数据集、高质量的客户交互界面、基础商业逻辑等)的基础上,满足区域的定制化需求(包括KYC、反洗钱、实施当地政策的产品规则等)。在实施层面,该行通过API平台整合了各地遗留系统(legacy system)的功能,形成一系列可以组合和定制的组件式服务,从而最大限度向前台释放数据和服务能力,快速打造数字化产品。

该行的开放API平台包含了4个关键组件:

1.API设计中心。其中有若干组复合开发团队(敏捷小组)负责API的设计开发,并配置相应的API设计和开发工具。

2.API管理中心,提供API运维、生命周期管理和数据分析能力。

3.API集市,这相当于API的“应用商店”,行内所有API都发布到集市上,附带清晰的功能介绍和技术文档。

4.API体系架构,它起到内部系统与第三方系统之间通道的作用,将前者的数据和服务输出到后者。

参考该行的实践,API体系架构根据包含三个层次(图2)——这样做能够建立前端立等可用的系统能力,同时保证可复用性。最底层的是系统API,它作为系统之间的连接器,提供数字化应用对底层系统标准化调用。通过对系统API的组合(compose)实现一定业务逻辑——业务逻辑通过流程API包装输出。流程API进一步组合,融入了客户交互后,形成体验API,支撑前端展示层的实现。

麦肯锡:开放银行的全球实践与展望

▲图2 通过API主导的连接实现与核心遗留系统快速集成(资料来源:麦肯锡分析)

数据中台

在开放银行模式下,银行获取的客户信息不仅局限于传统金融业务,还包含非金融的生态圈业务以及金融科技合作伙伴提供的外部数据。通过整合分析7大维度的客户标签——人口属性、资产特征、社交特征、购物偏好、营销特征、兴趣爱好和活动标识,银行能够深入理解客户行为和偏好。

实施开放银行模式的银行还应建设数据中台,从而释放出更大数据价值、加速大数据应用。数据中台整合一系列通用的大数据能力,向前端应用输出。这些能力包括数据治理服务、数据资产管理、高级分析服务、人工智能服务、数据工具服务、信息整合服务、数据安全和数据风险监控。

数字化工厂

无论是打造生态圈、开展金融科技联合创新还是建设金融服务开放平台,这三种模式都需要在数字化战略下快速推动和迭代。数字化工厂是开放银行较为合适的敏捷组织形式。一方面它具有独立的团队结构和管控,相当于行内的“沙箱”,能够不受现有体制制约开展创新;另一方面它也集结了银行内部的数字化、业务和IT资源,有能力规划开放银行的举措并推动落地实施。

麦肯锡:开放银行的全球实践与展望

麦肯锡认为,银行建立数字化工厂需要6项配套机制,从而确保数字化工厂的流畅运转。

预算方面,要建立基于产能的预算管理机制,在保障灵活预算执行的同时实施严谨的监测和控制。

团队方面,数字化工厂是由多个混合团队组成的矩阵式组织,团队成员在开放银行项目期间全职参与交付。

流程方面,数字化工厂采取敏捷式工作模式,快速迭代、持续开发。

产品交付方面,采取以客户为中心的方式,持续获取客户反馈,基于客户洞察快速迭代并改善产品性能。

IT方面,需要通过微服务、API等技术打造支持快速开发和部署的架构。

治理方面,要充分授权给工厂内的团队,并且升级至领导层的决策要在24小时内解决,以保证决策效率。

开放API的运营和治理

API是开放银行的核心技术,它在保证一定安全性的同时简化了数据访问流程,并且不要求对银行原有核心系统进行大幅改造。在建设开放银行时,银行业领导者要注意,在实施API相关技术的同时还应建立起配套运营和治理机制(图3),其中API生命周期管理是关键。

麦肯锡:开放银行的全球实践与展望

▲图3 成功的开放API体系在治理和运营方面有11个要素(资料来源:麦肯锡分析)

API的生命周期管理分5个阶段开展:

  • 结合API战略和路线图,分析单个API需求;
  • 在此基础上,决定是构建、扩展或是复用现有API;
  • 部署API,将其发布到API网关,提供文档,并向开发者宣传;
  • 上线之后的API运营,如有必要需要维护并修改API;
  • 检视API的数据表现,结合API战略路线图决定每个API是继续运营还是下线——如果下线,最好向合作伙伴提供迁移支持。

在设计API体系时,需要遵循标准最佳实践,保持一致性;敏锐感知需求变化,衡量设计变更的影响,保证稳定性;把握符合要求的程度,保障质量;满足不断增加的工作负荷及变化的能力,实现可扩展性;确保授权访问,满足安全性;系统地记录事件、观察或衡量结果;建立监控系统,提供错误预警,最大限度减少停机时间。

支撑系统方面,虽然开发API不要求对银行原有核心系统进行改造,但需要额外建设API网关。API网关是开放银行技术架构中重要的一环。对外,它能够作为多个公共API的单一入口,提供统一安全验证;对内,网关根据一定规则将API请求分派到对应的微服务上,发挥负载均衡的作用,帮助应对大量外部服务请求流量。

在开放银行模式下,银行与客户之间一对一的关系将被打破,账户、产品、数据不再封闭在银行体系内,客户将通过第三方服务提供商获取金融及非金融服务,而金融服务也将融入到场景之中。中国的银行应以一种开放合作的心态来面对这一市场变化,聚焦细分市场,构筑生态,以更好地服务客户,借助API等技术与合作伙伴一起重构产品及服务。

无论是从全球还是从中国银行业来看,开放银行都是未来银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面对互联网巨头和金融科技的挑战,昔日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银行业正日益陷入客户脱媒的窘境,甚至有戏言称“金融服务无处不在,就是不在银行”。因此,银行亟须找到与客户互动的新渠道,让自身成为客户工作和生活场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开放银行正是给银行业打开了一扇构建数字化生态的大门,使之能通过场景化服务重新与客户建立联系,成为数字化新生态中的中坚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