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司马光《资治通鉴》:使尹铎驻守晋阳,未雨绸缪的典范

原文:简子使尹铎为晋阳,请曰:“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障乎?”简子曰:“保障哉!”尹铎损其户数。简子谓无恤曰:“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铎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

赵简子派尹铎去管理晋阳,临出发前尹铎请示说:“您是打算让我去搜刮财富呢,还是作为保障之地?”赵简子说:“当然要使晋阳作为我的根据地保障了。”尹铎到职之后,便少算居民户数,减轻赋税。赵简子又对儿子赵无恤说:“一旦晋国发生危难,你不要嫌尹铎年轻,不要怕晋阳路途遥远,一定要以那里作为归宿。”

读司马光《资治通鉴》:使尹铎驻守晋阳,未雨绸缪的典范

蚕丝呼?保障呼?原文字数不多,但一语中的,做人做事,是得利还是得民心呢?与其得利而失民心,不如舍利而求民心。我们的这位尹铎大人是《通鉴》中第一任地方好官,他减赋税,爱民如子,城内所有的子民都感恩戴德于大赵,何尝后来不同仇敌忾共抱誓死之心守卫城池。

此之谓:得民心者得天下!

读司马光《资治通鉴》:使尹铎驻守晋阳,未雨绸缪的典范

此段话中,还充分体现了赵简子的深谋远虑,也为后来智瑶联合韩魏攻打赵国,赵国退守晋阳埋下了伏笔。赵简子的深谋不仅在理政用三年时间选定继承人,还在治国之方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晴带雨伞,饱带干粮,老祖宗们在两千多年前就深谙此道。成功与失败就在一念间,就看如何运筹帷幄。

读司马光《资治通鉴》:使尹铎驻守晋阳,未雨绸缪的典范

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讲到:“必须注意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上有胜利之把握。”

未雨绸缪也能体现在我们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以此为勉。

此之谓:未雨绸缪,有备无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