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 自私型的有毒父母

01.今日導讀

親愛的同學們,很高興遇見你。今天我們來解讀一本新書《原生家庭》,它的副標題是“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

說起原生家庭,許多人都會想起小時候父母的行為,這些行為時至今日仍然在影響著我們,有些是正面的影響,也有些是負面的影響,而負面的影響直接造成了我們的性格缺陷。即便已經長大成人,可因為無法擺脫小時候的心結,我們的情緒和行為,仍然在受到當年的禁錮和束縛。

如果是良好的家庭教育,會幫助孩子造就美好正直的人格,使孩子更好地成長以適應社會的需要;但是糟糕的家庭教育,會對孩子造成惡劣的影響。在這本書中,作者提出一個概念,叫做有毒的家庭模式,而主導有毒家庭模式的人,就是有毒的父母。許多父母的存在,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毒藥,讓孩子日以繼日地服用,最終深陷其中,難以痊癒。

這本書的兩位作者分別是蘇珊·福沃德和克雷格·巴克,蘇珊·富沃德是國際知名的心理治療師、演說家和作家,她經常出現在媒體訪談節目中,曾在美國廣播公司主持談話節目長達6年。而克雷格·巴克是影視編劇兼製片人,曾經為全美許多報紙和雜誌撰寫文章,探討人類行為問題。

越來越多的科學研究發現,人類早期的生活經歷對成年人的影響非常深刻,所以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但是人們在面對種種性格或行為問題時,很少追溯過去,甚至可以說是在逃避。事實上,過去不能直接過去,必須深究到底,才能徹底治癒過去的精神創傷,否則就是治標不治本。

作者提出,那些負面行為始終影響並支配著孩子生活的父母,就是有毒的父母,他們的情感傷害就像毒素一樣蔓延身心,孩子遭受的痛苦也會隨著成長不斷加深。這本書會基於作者的諮詢實踐和心理疏導經驗,帶領我們審視不同類型的有毒父母,以及教會我們一些具體的做法,幫助我們扭轉不良關係的局面。

在接下來的五天裡,我將為大家講解“自私型的有毒父母”、“虐待型的有毒父母”、“擁抱內心的痛苦”、“直面父母,解決問題”以及“重獲美好的家庭與人生”五個部分,帶領大家一起學習如何打破原生家庭的束縛,治癒父母帶來的傷害,獲得積極向上的生活狀態。

現在,讓我們正式進入今天的學習。

02.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在書中,作者提出一個概念,叫做“天下無不是的父母”。怎麼理解呢?也就是說,有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嘴裡會振振有詞:“我說的就是對的,你是我生的,我說你聽,天經地義。” 這種父母站在絕對正確的立場上,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他們就會隨心所欲地批評教育,而這樣的父母就是“天下無不是的父母”。

這樣的父母會帶來怎樣的家庭呢?他們會習慣性地否認孩子,每當孩子做錯了一件事情,就會認為這是大逆不道的事情,而且不放棄任何舊事重提的機會,反反覆覆地數落著孩子的罪行。

比如有的女孩失戀了,父母卻認為這是女孩的過錯,是因為她不夠優秀才會失戀,才會沒有抓住那個男人……父母傳統的道德束縛,給女孩造成深深的痛苦和自責。女孩可能會認為:自己就是被拋棄的,就是不值得愛得,也不懂得愛,父母是在拯救自己,才會說出這樣的話。

難道父母說出這種話,真的是為了拯救孩子、不讓孩子變得墮落嗎?其實並非如此。真正疼愛子女的父母,是不會這樣無情地傷害孩子的自尊,踐踏他們的自我價值感的。

有一些自尊從小受到傷害的孩子,他們成年之後會無意識地忘記過去受到的傷害,還有一些會合理化甚至美化父母的行為,比如:父親打罵我是因為工作不順利;母親酗酒是因為孤獨;父母對我不理不睬,只是想讓我學會獨立和成長……

然而我們內心深處實際上是知道的:他這樣對我,只是因為……你要將後面的話講出來,而不是嚥下去,重新神化父母。要知道,父母不是神,不是制定規則、審判你的人,而是同樣一個有血有肉、有人格缺點的人。你要說出來:他這樣對我,是錯誤的,他們過於自私自大,沒有考慮你的感受。

他們聲稱討厭你的地方,有時候也是他們自己身上的特質,你要客觀地看待他們所說的話,實事求是地認識父母——他們不是任何時候都是對的,他們不是任何時候都是為了你好,任何人都沒有理由以為你好的名義去傷害你的自尊。

03.不稱職的父母

還有一種父母,沒有擔當起父母的責任,沒有讓孩子像正常的小孩那樣,在父母的呵護、疼愛和照顧下順利成長。

有的父母在生孩子之前,沒有做好物質上的準備,匆匆地迎接了孩子的出生。於是,迫於經濟壓力,他們要出門打工,而他們的孩子,在小小年紀就要學會挑起生活的重任。父母希望孩子能夠早點長大、發揮大人的作用——但是,小孩不是大人。沒有父母來開家長會,沒有人在家裡指導他們生活和學習,缺失的家庭教育影響了他們的成長。和同齡人相比,他們常常會感到自己的父母不能像其他父母那樣呵護他們,這樣會讓這些孩子陷入到沒有父母陪伴的遺憾與自卑之中。

還有一種父母,雖然擁有富足的物質基礎,但由於沒有做好為人父母的心理準備,在孩子出生後,自身的心態也沒有相應地調整過來,依舊將大多數的時間交付給工作和應酬,孩子則留給爺爺奶奶或者保姆照看。這時,這些父母們對孩子的期待就是:希望孩子能夠早熟而聰慧,儘早獨立承擔起照顧家庭的責任。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沒有過上正常的、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過早地承擔家庭責任也會讓他們感到壓力重重。

還有的父母會強加給孩子家長的角色,讓孩子當自己的“父母”,也就是說,讓孩子過早地承擔起照顧父母的責任。孩子在成長早期沒有模仿學習的對象,沒有父母角色的榜樣作用,孩子會對未來成為怎樣的人而感到迷茫。這種迷失感可能需要非常漫長的成長和社會教育,才能逐漸擺脫。

有一位女孩,總是在不同的男性之間徘徊。儘管條件出色、甘於奉獻,但似乎所有男人都不珍惜她,不負責任。但是,女孩卻認為自己是那個可以拯救對方的人,認為自己可以讓浪子回頭。然而,現實是殘酷的,女孩總是一次次被拋棄。

事實上,女孩與父親的關係,影響了她現在的愛情模式。她的父親總是脾氣暴躁、大吵大鬧,甚至對她惡語相向,但是之後又會表現出自責。她從很小的時候,就擔任起安撫父親的角色,而這種模式讓她在成年後,成為了那種願意為愛情無私奉獻的人,無論男方怎樣傷害她,只要之後表現出自責,她就會完全原諒。

在這樣環境下的女孩,實際上相當於是在情感中被遺棄的孩子,也就是過早地不被當成孩子看待,也不會尊重自己的權利、需求和情感。父母的不稱職、無作為會讓孩子認為:父母雖然沒有能力對我負責,但是我應該對他們負責。

但是這種想法,會讓孩子失去家庭榜樣的角色。他們也沒有意識到,實際上他們被剝奪了正常的童年生活,在不屬於自己承擔的職責上,耗費了巨大的精力。

04.操縱型父母

此外,有些父母,在子女已經成年,並且能夠把控自己的生活的時候,仍然把孩子當小孩看待,這就是操控型父母。操控型父母的特點,是會幫孩子做一切決定,而且完全不能想象孩子離開自己的情況,他們認為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全部。

在操控型家庭模式中生長的孩子,他們不被允許做任何自主決定,從小到大的所有選擇——去上哪所小學、哪所中學,該和什麼樣的人談戀愛結婚,該選擇哪些朋友和哪位導師,都會由父母參考甚至操控來做決定。但事實上,父母看似在承擔一切責任,卻砍掉了孩子的手腳,沒有給他們自主性,因此當孩子長大後走上了社會,也會感到無所適從。

作者告訴我們,操控型父母做的任何決定,都不會去思考孩子是否喜歡、孩子是否願意。而且他們會將操控偽裝成關心:“離家太遠,你肯定沒辦法生活”、“這都是為了你好”、“正因為我愛你”……諸如此類的話,其實表達的意思都是:我這麼做是因為我害怕失去你,所以我寧可讓你生活在痛苦之中。

此外,操控也分為直接操控和間接操控。直接操控是一種公開的、赤裸裸的控制,可能包含威脅、恐嚇甚至羞辱。例如,有的父母會在孩子做出自己不喜歡的決定時,告訴孩子“你再這樣下去我就死給你看”;還有的父母會說:“你去選一個這樣的工作,簡直就是不孝!”

而間接操縱的方式,則包括:用金錢作為武器,讓子女依附於自己;或者將子女當成永遠能力不足的小孩,來控制子女。

還有一種巧妙的操縱,是很難察覺的,但依然能夠實現擺佈孩子的目的。比如,過年時你和男友安排了一場旅行,父母難過地說:“沒關係,反正我們也不重視過年,反正我們也習慣了你不在身邊的日子,你們去玩吧。”操縱型父母善於製造內疚,並且通過內疚讓我們永遠無法擺脫這些壓力,彷彿他們失去我們一分鐘,就會無法呼吸,但你知道事實並非如此。

真正自信的父母,無需控制已經成年的子女,許多父母是懷抱著對自己生活的不滿和對遭到遺棄的恐懼,才會想要控制子女,並希望讓子女感到自己永遠是個孩子。而這樣的子女也很難處理好家庭的關係,難以獲得對自己生命的控制權。只有當子女意識到,自己在被控制,而這種控制應該停止,控制權應該回到自己手裡,才能真正獲得健康的關係。

05.自私酗酒型父母

還有一種自私,是用自己成癮的錯誤去懲罰別人,而最典型的自私就是酗酒。在社會中,酗酒會給旁人帶來危害,影響社會治安;而在家庭中,酗酒則會對親子關係帶來嚴重的傷害。

酗酒父母的子女成年後,他們的配偶也往往會是酗酒者,並且自己常常需要照顧酗酒者,還要以極高的容忍度去寬容父母,甚至要成為父母的酒友,成為新的酗酒者。作者告訴我們,酗酒父母會給子女留下許多糟糕的情緒和心態,比如容易憤怒、沮喪、鬱鬱寡歡、敏感多疑,以及過度的責任感。

最嚴重的是,子女無法保持對人的信任感。因為酗酒者在醒酒之後往往會承諾,以後再也不喝酒了,但是往往又因為酒癮而重蹈覆轍,而且會在酒後撒潑胡鬧。因此有的子女成年後會對親密關係心懷恐懼,因為他們最開始建立的重要關係——也就是和父母之間的關係,告訴他們:他們深愛的人也會欺騙他們,而且非常難以捉摸。信任無法建立,關係也就難以打通。因此他們會認為,相對於穩定的戀情或婚姻,似乎自己更適合那種可以隨時抽身的戀愛,於是他們也就很難建立持久健康的愛情和婚姻。

另外,酗酒的父母還會責怪孩子,聲稱是孩子不夠懂事,自己心情鬱悶才會喝酒。但是小孩看不出這種因果關係的邏輯漏洞,會信以為真地承擔起父母酗酒的責任。而酗酒的父母對孩子也常常缺乏關愛,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滿足,憤怒只能久久地壓抑在心中。

其實,面對酗酒的父母,最重要的不是嘗試改變父母,而是自己做出改變。父母的酗酒並不是你的錯誤,並不需要你親力親為地幫他們糾正,讓他們獲得更好的人生。否則,長此以往,你會失去自己的人生。要知道,只有你掌控自己的生活,才是對家庭真正的負責。

06.知識要點

好了,今天我們瞭解了自私型的有毒父母所帶來的家庭模式。下面讓我們總結一下。

自私型的有毒父母包括四種: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不稱職的父母,操縱的父母和酗酒的父母。他們的特徵都是為了滿足自己的情感需求,不去考慮孩子們的成長需要,沒有給孩子一個正常和快樂的童年,進而深刻地影響了子女們成年後的生活。

對天下無不是的父母來說,他們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孩子還會在潛意識裡神化父母,認為這都是為了他們好。但是,父母是平凡人,不應該是建立規則、審判我們的人,我們應該實事求是地認識父母,看到他們輕易否定我們的錯誤之處。

對不稱職的父母來說,沒有讓孩子擁有應該擁有的童年,而是過早地讓他們承擔了生活的壓力。這種不稱職帶來的是父母角色的缺失,讓孩子們失去自我認同感,進而影響子女成年後的情感模式。我們應該意識到,我們不需要為不稱職的父母負責,而是應該全心全意地愛自己,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對操控型的父母來說,他們可能會採用威脅、恐嚇甚至羞辱的方式,或者間接地使用金錢或者內疚作為武器,讓孩子們依附在父母身邊,永遠聽話。面對操控型的父母,我們應該掌握自己對生命的控制權,否則就要永遠受到父母的情感牽制。

對酗酒型的父母來說,由於他們對酒精的成癮性依賴,無法給孩子正常的家庭環境,孩子也因此無法保持對人的信任感,喪失自信的能力,並且會長久地感到憤怒和愧疚。面對這樣的父母,最重要的是認識到父母酗酒不是自己的錯誤,真正重要的是過好自己的生活。

總而言之,自私的父母會輕易地將自己的情感需要,施壓在子女身上,無視子女內心的需求,導致成年後的子女依然受此羈絆,難以擺脫。我們要做的是認清父母的行為,明白他們的行為並不是真正的為我們好、愛我們,而是自私自利的體現。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認識父母是改善親子關係的第一步,明天我們將瞭解一些更糟糕的家庭模式類型,學習其背後的真相以及應對方式。恭喜你又讓自己進步了一點點。

關鍵詞:自私、不稱職、操控、認識父母

思考與討論:你或者身邊的朋友有以上類型的父母和原生家庭模式嗎?你們受到的影響有哪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