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教师在私立学校干了两年,现在又转回公办学校,这样做合理吗

题主问有一位教师在私立学校干了两年,现在又转回公办学校,问这种情况是怎么一回事,私立学校是怎么管理教师的。这个问题,既然用了一个“转”字,证明该教师原来就是公办教师,是在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允许的情况下,去私立学校任职的。有人可能不理解了,既然是私立学校,又怎么能够使用公办教师呢,公办教师去了私立学校,应该就是放弃公办教师身份,又怎么过了两年能转回来呢?

其实,在各地政府,都有关于支持私立学校发展的地方性规定。尤其是一些集团性质发展的私立学校,其教育质量高,升学高,在当地及至全国都非常有名气。为了扶持这类私立学校的发展,当地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不仅是要地给地,在发展基础教育的同时,还开发“学区楼”;而且是大开绿灯,提供“六通一平”,简化各类办事程序,促其尽快上马运营。

除了硬件设施,软件的支持度也丝毫不差。各类办学准入程序一律从简,手续可以后补。需要的教师,除集团自己从全国范围内抽调的教师以外,还有集团新招特训的教师,这些算是集团为了当地私立学校发展,投入的自己的人力。除此而外,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支持的师资力量。

公办教师在私立学校干了两年,现在又转回公办学校,这样做合理吗

即:允许私立学校从当地中小学校在职公办教师中,招聘一部分教学能力突出、有影响力的“名师”。私立学校通过招考、特聘的方式,从公办教师中挑选一部分人才,充实到自己的教学队伍中,利用他们已经有的教学经验,和长期积累的名师效应,尽快帮助私立学校打开局面,从一开始就高位起步、高位运行、高位发展。为了解决这部分公办教师的后顾之忧,教育主管部门以制度、规定的方式,明确承诺这些公办教师在私立学校聘用期间,其岗位、编制保留,随时回来随时上岗,在外聘期间,工资照常晋升,职称照常评聘,一切都不受影响。这些公办教师的工资当然由私立学校发放,因为私立学校工资高奖金多,肯定是有利的情况下,公办教师才会有积极性。

这种做法的合理性、合法性,值得商榷。因为一线教师都是一人一岗,有岗才有编制,人岗编三者对应,如果没有了岗位,保留编制就会使原来的学校师资力量出现空缺,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而且在私立学校任教、领取薪酬,其收入上的差距,也会使公立学校教师队伍人心不稳。职称评定也要求一线教学课时数量要达到一定标准,这当然是指其所在岗位上的教学课时,而不是指其在私立学校的课时数量。虽然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但这种做法在许多地方是公开的,而且当地政府还有扶持的相关政策规定。其主要原因,就是为了引进更为优秀的教学模式,提升当地的基础教育发展水平。

公办教师在私立学校干了两年,现在又转回公办学校,这样做合理吗

私立学校当然实行的是企业化的管理模式,教学水平高、教学质量好、承担的工作量大,其收入肯定就高,反之则低。无论是学校自行招聘的教师,还是地方政府支援的教师,其管理模式都是一样的。当然,有的公办教师会因为收入大涨,而坚持在私立学校任教,甚至不惜丢掉公办教师的身份。而更多的合同制教师,则会为了一个稳定的饭碗,在私立学校任教的同时,不断通过考试,努力成为公办教师。

公办教师在私立学校干了两年,现在又转回公办学校,这样做合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