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园区|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建设全面提速

每日园区|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建设全面提速

[中经云端·园区头条]

1·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建设全面提速

据大众日报消息,总投资869亿元的产业项目78个,新注册企业900多家,吸引20多家金融机构进驻,引进重点工业项目19个,总投资81亿元……2019年10月29日,青岛市商务局透露,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自2019年8月31日挂牌运行满两个月来,围绕106项改革试点任务,积极出台政策措施,广泛开展宣传推介,大力开展精准招商,不断落地创新业务,制度创新成果初步显现,片区建设全面提速。据介绍,挂牌以来,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围绕现代海洋、国际贸易、先进制造、航运物流、现代金融等五大产业领域,大力开展精准招商。日本精密模具项目、韩国麦斯劳特(MRT)智能制造项目等14个日韩高精尖行业项目,以及一批贸易类、现代海洋类、金融类、生物医药类及创新合作类项目相继落户。据统计,青岛片区已吸引新增市场主体900多家,新进驻银行、基金公司、保理公司、融资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20多家,新引进重点工业项目19个,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12个,总投资81亿元。片区内共有在建、待建产业项目78个,总投资869亿元,计划完成投资202亿元。值得关注的是,青岛片区持续推进产业载体规划建设,吸引贸易类、创新类、新兴业态类等中外企业集聚。目前,总投资30亿元的中日生命健康中心、青岛港贸中心、九鼎峰贸易大厦三大中心项目已集中开工;自贸大厦已正式启用,搭建了青岛片区科技创新转化、新型业态培育、海洋特色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此外,青岛片区规划建设的国际合作交流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工商中心、科创中心全面启用,共同承接片区注册企业进驻办公,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辐射带动作用。其中,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持续推进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板块建设,区内德国企业中心、博士邨、国际合作创新中心、中德青年创新创业基地等众多平台,可供新注册企业办公使用。

2·中国科协海智基地落户哈尔滨新区

据黑龙江日报消息,2019年11月5日,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哈尔滨新区(黑龙江省工研院)工作基地正式挂牌。据了解,中国科协海智计划是服务国家创新发展战略、服务地方科技经济进步的重要平台。海智工作基地则是在中国科协国际联络部指导下,搭建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项目合作、学术交流、决策咨询的平台,可以引导海外人才智力集聚,更好地为地方创新驱动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黑龙江省工业技术研究院(简称省工研院)是经省政府批准,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具体建设的事业法人单位。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省工研院已经具备了良好的海智工作基础,引入海外华侨及留学人员创业团队10家左右,部分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落户园区后发展良好,成为园区企业的典范。截至目前,省工研院已汇聚各类人才3856人,其中博士201人,硕士644人。而此次哈尔滨新区以省工研院为载体,创建海智工作基地,对于构筑海外人才智力与新区创新驱动发展需求对接服务平台,加快国际化科技人才资源向新区集聚,促进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经云端·国家级园区]

1·郑州高新区前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科技创新最新数据出炉

据郑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消息,前三季度,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63亿元,同比增长9.3%,高于全市2.1个百分点。据悉,高新区2019年1-9月份主要经济指标中,GDP总量完成263亿,增速9.3%,高于郑州市2.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94.5亿元,同比增长7.8%。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6%,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7%,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4.5%。此外,1-9月,高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6.2亿元,同比增长8.19%,为预算进度的79.35%。其中:税收收入完成32.9亿元,收入质量为90.81%。前三季度,高新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0.3亿元,同比增长8.94%,其中:财政八项支出完成25.3亿元,同比增长8.66%;教育等民生九项支出完成15.1亿元,同比下降9.51%。另据了解,2019年1至10月份,高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第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推荐上报118家,拟通过114家,拟通过率96.6%。全区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321家,待公示47家,超额完成省厅年初下达的全年目标。全区新增29家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家市重点实验室。全区新获批“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30家,占全市获批数量的1/3,获批数量居全市第一。全区19家企业获得2019年度郑州市重大科技创新专项拟立项项目公示,占全市拟立项项目总数的36.5%,其中高新领域重大科技专项拟立项数占全市的47.2%。全区完成技术交易额5.1亿元,同比增长35%。

2·青岛高新区崛起保密产业新高地

据青岛新闻网消息,近日,位于青岛高新区火炬路上的远创二期正在紧锣密鼓的施工中,项目投资4.8亿,主体建成80%,计划年底封顶,2020年年底竣工验收……这里即将崛起一座保密产业新高地。作为保密产业园二期工程,远创二期位于青岛高新区火炬路与聚贤桥路交叉口,园区总规划面积15.7万平方米,分两期投资建设,一期已投入使用,二期在建面积12.3万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底竣工验收。对于园区的规划,汪建表示,2020年将重点推进自主安全可控技术产业链、产业生态建设,力争到2020年底,企业投资额突破80亿元、产值突破20亿元。未来希望能将国家保密产业园二期建设成产业规模一流、服务配套一流、技术水平一流、产业链完整性一流的全国保密产业硅谷。

3·广东华工顺德创新园:生产基地正式启用 30多家企业已入驻

据广州日报消息,作为广佛科创协同发展的“样本”,华南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顺德创新园(以下简称“华工顺德创新园”)迎来新生产基地。记者于2019年11月5日从该园区获悉,日前,华南理工大学顺德创新园区生产基地启用仪式、广东自华科技有限公司开业暨总装车间投产仪式举行。据介绍,依托该园区,已有30多家优质企业入驻顺德,并为顺德带来超过1.5亿元的直接投资额。数据显示,目前,该园区引进了30多家优质企业,并为顺德陈村带来超过1.5亿元的直接投资额。其中,广东自华科技公司紧紧依托学校农村污水处理高新技术成果,取得了实际运营8个月时间内产值超过2000万元的业绩。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广佛科创协同发展的“样本”,经过了一年多的发展,在园区中,一批企业实现了技术孵化与落地。广东自华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斌表示,在公司成立试运营的8个月时间里,公司已逐步完善架构,各职能部门已正常运转。“落实总装车间,提高了生产效率,且技术研究和设备开发已全面铺开,争取在2019年内锁定更大额度的业务订单。”朱斌说。“对于顺德创新园区引进的优质企业,陈村镇委镇政府将一如既往、满怀热诚地为园区和园区企业的发展做好服务工作。”韩军说。顺德区科技局也表示,未来将始终如一继续做好科技服务工作,全力支持好、服务好顺德创新园区的发展,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华工人到顺德研发创新、生根开花结果,更多的科技成果到创新园区转化、孵化、产业化。据悉,顺德正探索“企业家+科学家”的创新“合伙人模式”,而以“广州创新大脑”与顺德为代表的“佛山转化中心”的联动,区域科创实力得到提升。

[中经云端·经济新发展]

1·安徽省郎溪经济开发区:聚力“百日攻坚” 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据人民网-安徽频道消息,走进安徽隆达建材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看不到工人们忙碌作业的身影,也没有运输车辆来回穿梭的场景,取而代之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1180米自动化生产线。据了解,该公司是一家集工业保温材料和建筑保温材料研发、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建筑节能高科技企业。产品符合目前世界范围内共同关注的“建筑保温告别有机材料实现无机化”的发展趋势,是国内技术领先的保温材料装饰一体的生产基地。据该公司首席品牌执行官葛追娜介绍,公司前三季度产值已达7597万元,2019年产值争取达到1.2亿元。截至2019年9月份,郎溪经济开发区138户规上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05.44亿元,同比增长28.15%;77户高新技术产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9.79亿元,同比增长51.39%;70户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48.26亿元,同比增长42.39%。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66.59亿元,同比增长46.26%,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5.67%;其中技改投资35.54亿元,占总投资53.37%,同比增长41.65%,实现进出口总额2.09亿美元,同比增长11.11%,实现税收收入4.51亿元。

2·山西大同:云中e谷产业园PPP项目进入市场测试阶段

据大同日报消息,记者近日从市金融办了解到,经过多方努力,大同市云中e谷产业园PPP项目于2019年10月25日在中国政府采购网发布了市场测试公告,标志着项目进入了市场测试和项目投资阶段,为下一步项目正式运营奠定基础。据了解,按照《山西省“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要求,山西省要大力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生物产业、煤层气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稳妥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并提出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为山西省重要的新兴支柱产业;规划还提出要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打造10个以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和辐射作用的特色产业基地,培育一批销售收入突破亿元的重点产品,培育一批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骨干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000家。按照此规划要求,利用中央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决策的有利时机和雄厚的战略新兴产业基础和管理经验,大同市出台《关于印发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实施方案的通知》,将装备制造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等一些战略新兴产业列为主要承接企业,并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吸引国内外企业的投资,努力做大做强战略新兴产业,实现战略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为此,大同市规划建设云中e谷产业园区,该园区建设符合《大同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08-2030)》,有利于形成规模产业集群,成为将来全市产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据悉,大同市云中e谷产业园PPP项目项目运营维护范围包括吸引企业入驻,园区内厂房、办公楼的物业管理,园区内道路、公共绿地、排水设施、照明设施等公共设施的管理与维护;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标准厂房、办公楼等建筑,以及道路工程、综合管网工程(水、电、暖、气)和公共绿化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内容分两期完成。

3·安徽省宜秀经济开发区:贯彻新发展理念 推进高质量发展

据人民网-安徽频道消息,宜秀经济开发区经发局副局长刘畅介绍:“建区以来,宜秀开发区坚持高水准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招商、高效益服务,各项建设都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食品加工为首位产业,智能制造为主导产业的格局。”2018年,宜秀经济开发区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46亿元、规上工业产值50.56亿元、限额以上商贸企业零售12.64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36亿元,利用外资5495万美元;2019年1到9月份,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73亿元,规上工业产值39.05亿元,限额以上商贸零售业企业10.2亿元。1到8月份税收收入6.98亿元,利用外资3000万美元;旺旺集团、安踏集团、华茂集团、林洋集团、七匹狼集团、中国移动、飞凯光电等多家上市公司驻园投资置业;建区以来,先后获得中国(安庆)食品工业城、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中国(安庆)农机城等多项国家级荣誉,成为宜秀区乃至安庆市一张耀眼的名片。一个个极具含金量的项目落地,为宜秀开发区建设引来“源头活水”;一组组振奋人心的数字,标记着砥砺前行的铿锵足音!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推进,食品加工、智能制造、生物工程、纺织服装四大主导产业齐头并进。宜秀经济开发区,正乘着发展的东风,勇立潮头,奋力扬帆,谱写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