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啦,记得做好御寒工作

立冬啦,记得做好御寒工作

又到了一年中冬季的开始——立冬。

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立冬意味着进入寒冷的季节,人们倾向进食可以驱寒的食物。立冬,闽中俗称“交冬”,意为秋冬之交,立冬“补冬”。

立冬

立冬,在古代社会是民间“四时八节”之一,人们一般都要举行祭祀活动。立冬不仅是冬季的第一个季节,古时在我国的很多地方也被当做重要的节日来庆祝。

立冬后,就意味着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中国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在寒冷的天气中,应该多吃一些温热补益的食物,不仅能使身体更强壮,还可以起到很好的御寒作用。

立冬啦,记得做好御寒工作

在广东汕头,人们立冬吃用莲子、香菇、板栗、虾仁、红萝卜等做成的香饭,这些也都是温热的食物。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

立冬防“五寒”

立冬啦,记得做好御寒工作

一、防鼻寒:晨起冷水搓鼻

立冬之后“凉燥”更明显,鼻炎成了许多人的大麻烦。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于增强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

鼻炎的不错办法。

立冬啦,记得做好御寒工作

二、防颈寒:穿立领装挡风寒

秋冬是颈椎病高发的季节。颈部是人体的“要塞”,不但充满血管,还有很多重要的穴位。

穿立领装不但能挡住寒风,还能避免头颈部血管因受寒而收缩,对预防高血压病、心血管病等都有一定好处。

立冬啦,记得做好御寒工作

三、防肺寒:喝热粥散寒

风寒感冒是冬日最常见的毛病。症状较轻的,可选用一些辛温解表、宣肺散寒的食材。

立冬啦,记得做好御寒工作

四、防腰寒:双手搓腰暖肾阳

双手搓腰有助于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腰部为“带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

具体做法: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椎骨。每次做50~10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

立冬啦,记得做好御寒工作

五、防脚寒:常做足浴

足浴要注意3点:一是温度,水温最好40℃左右,水淹没踝关节处;二是时间,每次浸泡20~30分钟,不时添加热水保持水温;三是按摩,泡足后擦干用手按摩足趾和脚掌心2~3分钟。

需要注意的是,足浴之后最好在半小时内就寝,保证足浴效果。另外,足浴不宜在饭后立即进行,糖尿病人浸泡水温不宜太高。

立冬吃什么

立冬啦,记得做好御寒工作

一、羊肉:温胃御寒

羊肉性温热,有助元阳、补精血、疗肺虚之功效,对气喘、气管炎、肺病及虚寒的病人相当有益,尤其适合在立冬之后食用。羊肉的脂肪与胆固醇含量也要比猪肉和牛肉少得多,是冬季具有进补和防寒双重效果的最佳美味。

立冬啦,记得做好御寒工作

二、鱼肉:益智健脑

冬季虽然是进补的好季节,但并是每个人都适宜吃太燥的肉类,而营养丰富,脂肪含量极低的鱼肉就非常适合立冬之后进补食用。其蛋白质含量为猪肉的两倍,且属于优质蛋白,人体吸收率高。其次,鱼肉具有益智、健脑等作用。

立冬啦,记得做好御寒工作

三、酸枣:镇静安眠

中医认为,酸枣性平、味甘酸,具有养肝、宁心、安神、敛汗的作用。因此,很多人冬天休息不好,容易疲劳不妨吃点酸枣或泡水喝,不仅可以缓解疲劳,对治疗心烦、多梦、神经衰弱都有较好的作用。

立冬啦,记得做好御寒工作

四、花生:补脾养肺

花生作为大家喜爱的传统食品之一,自古以来就有“长生果”的美誉。花生可使人体内胆固醇分解为胆汁酸排出体外,避免胆固醇在体内沉积;花生中的锌元素含量较高,能促进儿童大脑发育,还可激活中老年人脑细胞,有效地延缓人体衰老,具有抗老化作用。

膳食食谱

立冬啦,记得做好御寒工作

红枣粥

<strong>

红枣50g,糯米80g,白糖适量,糖桂花少许。

<strong>

1、将红枣洗净,用水浸泡2小时;糯米洗净,用水浸泡1小时。

2、把红枣、糯米放入锅内,倒入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成稀粥。

3、加入白糖调好口味,淋上糖桂花,即可食用。

<strong>

健脾益胃,补虚养血。

立冬啦,记得做好御寒工作

乌鸡山药汤

<strong>

乌鸡一只,山药200g,枸杞子、大枣、花椒、葱、姜各适量。

<strong>

1、乌鸡去内脏后洗净备用。山药去皮切块,用清水浸泡以免变色。枸杞子洗净备用。

2、锅中倒入足量的水,放入乌鸡,煮沸后,撇去浮沫。

3、加入枸杞子、大枣、花椒、葱、姜,转文火煲两个小时后加入山药,再加适量盐调味即可。

<strong>

提高生理机能、延缓衰老、强筋健骨,防治骨质疏松、佝偻病以及妇女缺铁性贫血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