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死不久的大閘蟹,能吃嗎?營養師:如果蟹黃顏色發黑,最好別吃

十一之後,正是螃蟹膏肥黃滿的時候,許多人準備著大快朵頤,但是很多人碰到螃蟹死掉的問題,螃蟹剛買回家已經奄奄一息了。

剛死不久的大閘蟹,能吃嗎?營養師:如果蟹黃顏色發黑,最好別吃

但是一頓吃不完,留到下一頓再吃,發現螃蟹死了,吃吧,又擔心會中毒,扔掉吧,大閘蟹價格不便宜,怪可惜的。

大閘蟹一般在臨海的地區生長,稍微偏遠一點的內陸和北方地區就需要長距離的運輸,難免會有一些沒那麼鮮活的螃蟹死在路上,或者存放不了太久。那麼死掉的大閘蟹究竟能不能吃呢?

剛死不久的大閘蟹,能吃嗎?營養師:如果蟹黃顏色發黑,最好別吃

其實,大閘蟹死後,有兩個因素會發生變化,一個是生物胺,一個是微生物。

大閘蟹死後,由於體含有較多的蛋白質,其中的氨基酸含量自然就會比較高,因此會滋生大量的微生物,同時各種酶也會對蛋白質進行分解,進而產生組胺。

有研究表明,適量的生物胺對人類健康是有益的,低劑量的組胺具有調節神經活動,控制血壓的作用,但是若攝入過量的組胺,就會導致食物中毒。組胺也被認為是最具有毒性的生物胺。

剛死不久的大閘蟹,能吃嗎?營養師:如果蟹黃顏色發黑,最好別吃

麼大閘蟹死後,會產生多少組胺?

研究人員在實驗研究中發現,在20攝氏度的條件下,鮮活、死後0小時、死後2h的河蟹中並沒有檢測到生物胺,隨著死亡時間的增加,腐胺、屍胺、酪胺的含量逐漸增加,但是在中華絨螯蟹中並未發現組胺,死後24h仍未檢出組胺。

而且即便是24小時,大閘蟹產生的其他生物胺也沒有達到中毒的劑量。

剛死不久的大閘蟹,能吃嗎?營養師:如果蟹黃顏色發黑,最好別吃

但大家也不要高興得太早,大閘蟹是食腐性動物,植物、動物屍體、微生物等都可以作為它的食物。

因此,大閘蟹進食時有大量的微生物進入體內,活著的時候可以依靠自身免於被微生物侵染,但是死了之後,微生物就會大量繁殖,產生其他有害毒素。高溫下也難以分解,死亡時間越長,產生毒素越多,大家進食後就可能會產生中毒的症狀。

剛死不久的大閘蟹,能吃嗎?營養師:如果蟹黃顏色發黑,最好別吃

這樣看來,大閘蟹死後還是有一定危險性的,就算沒有生物胺的致病危害,還會有其他毒素汙染。

如果大閘蟹到家就已經死了,無法確定死亡時間,那麼最好就不要吃了。如果剛死不久,不超過24個小時,而且放在冰箱裡儲存的,也一定要烹飪熟透後謹慎食用。

如果蟹黃裡面發黑發苦就不要吃了,過敏體質者最好不要吃死蟹。

各位朋友,你喜歡吃大閘蟹嗎?你覺得大閘蟹和海蟹哪種更好吃呢?不妨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生活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