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服務實體經濟應聯合其他技術打“組合拳”

新技術得以廣泛運用的最終場景,是要為實體經濟賦能。作為新技術的代表,區塊鏈將如何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證券日報》記者就此採訪了全球金融科技實驗室(由深圳瀚德共享科技實驗室有限公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聯合創立)專家顧問鄭磊博士,並請他就如何正確認識區塊鏈與數字貨幣的關係,以及區塊鏈如何與實體產業融合表達了觀點。

《證券日報》:很多人認識區塊鏈源自“數字加密幣”,這種認知,對區塊鏈來說是不是有很大的偏差?我們應如何看待區塊鏈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鄭磊:區塊鏈技術目前沒有成形,引發了一些爭議,比如有人認為只有比特幣這類數字加密幣才會是區塊鏈技術真正成熟的應用,這種靜態看待技術進步的觀點是不足取的。“數字加密幣”只是區塊鏈技術初級階段(1.0)的應用。區塊鏈技術很難固定為一種技術,而且之前也有類似的技術積累,但是其分佈式、去中心化的核心特徵將要求現有技術不斷迭代升級,並會逐步推動社會形成一種新的成本更低的生產關係。而這種生產關係由於其先進性,必然會進一步推動生產力的快速發展,這才是區塊鏈真正強大之處。

隨著相關技術的發展,區塊鏈的技術將發生迭代,未來成熟的技術未必和現在相同。而且隨著技術演進,區塊鏈的應用場景將不僅僅侷限於金融領域,還將向更多的實體經濟領域滲透,這就是“區塊鏈+”的含義,即以區塊鏈技術應用提升實體經濟的運行。

我在所著的《區塊鏈+時代》書中專門提過,區塊鏈與其他金融科技技術的組合,比如區塊鏈與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的結合,是“區塊鏈+”的引申內含。比如區塊鏈+人工智能可以為互聯網賦能;區塊鏈+大數據讓個人數據真正成為個人擁有的數字資產和財富;區塊鏈+雲計算讓區塊鏈成為各種服務d而基礎設施,大大拓展了雲服務範圍。讓5G量子計算為區塊鏈加速,我們將進入“區塊鏈+時代”,一個真正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繁榮昌盛的時代。

《證券日報》:區塊鏈誕生以來,掛其名號進行非法金融活動的事件也比較多,應如何促進區塊鏈產業健康發展?

鄭磊:區塊鏈技術能夠達到協助經濟脫虛向實、服務實體的方向發展。但是,要防止“一窩蜂”的炒作現象死灰復燃。關於區塊鏈能夠服務實體經濟的共識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建立,而“炒作共識”卻早已深入人心,這是這一波區塊鏈發展的最大風險所在。政府應該對這個領域的創新善加引導,加以適宜的監管,讓區塊鏈能在既寬容自由又符合科技倫理,服務民生,加強社會信任機制的道路上穩步推進。

《證券日報》:區塊鏈給傳媒行業預計會帶來哪些改變呢?

鄭磊:區塊鏈通過分佈式記賬的方式將數據信息記錄在一個不可篡改的公開賬本上,所有用戶都能享受到真實可靠的信息。這項技術不僅有助於文創行業確權、流通、追溯交易,對於內容生產、傳播、以及內容變現、收益分享、內容監管等都將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將區塊鏈用於新聞生產,可使新聞生產分發流程更扁平化,區塊鏈技術使內容生產者能夠通過智能合約直接對內容定價,獲得打賞費用和內容訂閱費用,形成一種新型的內容付費形式,調動內容生產者的積極性。使用區塊鏈還可增加反饋效率,通過分佈式數據庫,實現精準對接信息使用者,使媒體從業者能夠對報道模式和內容進行重新架構,為需求方提供更為準確高效的信息服務。在媒體的區塊鏈網絡上實現新聞線索協同記錄、新聞線索共同分享和採編前後方實時溝通,建設全程透明的“流水線”工作協同平臺也並不遙遠。

記者徐天曉

原標題:區塊鏈服務實體經濟應聯合其他技術打“組合拳”

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經濟視野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立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