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建议取消中小学教师按职称发工资,增加工龄工资,完善绩效工资,你怎么看?

东吹风鼓战擂TLP


现在很多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这是多方面的原因,有发展的原因,有工资的原因。因此,这不能怪职称,其实,职称还是有好处的。

1、给教师提供发展通道

如果没有明确的发展通道,对一些人来说,恐怕永远没有出头之日。现在很多人诟病,说职称阻碍了很多教师的发展。确实,比如,有些教师学历低,但教学能力强,可是因为学历问题,永远评不上高职称。有些教师教学能力强,但是不懂搞人际关系,因此,也没有发展。但这些,跟职称关系不大,主要是跟评定职称的保障有关。如何让解决评定职称的公平公正,才是要解决的问题,比如,现在解决买论文的现象。

但是不可否认职称的作用。比如一个教师,他没有任何关系,那他就只能靠职称来向上发展。如果取消了职称,那如何判定这个教师行不行呢?那就只能靠领导一句话了。谁跟领导关系好,就谁厉害,谁工资就高!

因此,取消职称问题也是很大的!任何事都有利有弊,职称也一样!关键是,要完善职称的评定机制。

2、确定教师的等级,方便学校管理

如果没有职称,那学校就不知道谁厉害,谁弱,这对学校的资源分配来说,是比较做到公平公正的。

既然不建议职称,那怎么保证公平公正呢?

1、完善工资体系

首先,教师的工资,应该不唯职称看。应该增加工龄工资和绩效工资。而且职称工资只是基础工资,更多比例的是绩效工资,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完善其他激励体制

适当照顾工龄长的教师,但同时,更加注重教师能力和绩效的激励,激励资源向好教师倾斜!


刘仕祥演讲思维课


改革教育先从取消职称工资制度开始。彻底改变同事就是对手,领导就是出路,学生只是工具,名利才是根本的功利性教育现状。

彻底斩断寄生于职称制度各个环节的利益链条。让教育主管部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给予学校更多办学自主权,全体教师共同管理学校各方面事务。由同事和同行进行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评价并起主导作用。真正为教育正本清源。

加大音体美等素质学科在选拔性考试中的分值比重。全面促进学校素质教育发展。

拒绝将教师和学生分成三六九等。提倡教师公平,学生公平,教育公平。

全面提高教龄工资,鼓励终生从教。年轻教师精力充沛多干事干好事争取收入,老年教师年老体迈可以经验传授以老带新适当减少工作量通过教龄工资保障收入。

公平合理的教师月工资待遇应该在不同教龄的教师之间、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之间有差距。

包括评优晋级,论文,科研,公开课,指导学生等各种获奖情况都应当视为一种荣誉并一次性给予奖励。

绝不允许通过评上职称,相应工资待遇终身享受,如果这样,跟腐朽的终身制世袭制有什么分别。

取消教师职称工资制度已经刻不容缓,能不能取消,主要还是看高层意志,并同时考验着有关部门的良知。虽然会遇到很多阻力,但却能造福千秋万代!

如果职称工资制度继续这样换汤不换药地改革下去,将会有更多的老师和学生成为教育的受害者和牺牲品。


飞天舞028


取消职称工资,按教龄年限发工资是相对公平的做法,就象高考按分数录取一样,尽管不完全科学、合理,但相对公平。按职称发工资理论上可以体现能力与工资挂钩,但在评职称过程中人为因素太多,在中小学校级和中层干部比普通教师占优势,因为他们是制定政策的人,加分项比较多,就象高考中的各种加分项目,许多是可以人为操作的。所以出现了职称和能力不一至的现象,更为荒唐的是今年的取暖费是按职称发,高级3100元,中级2300元,相差900元,感觉高级比中级需要的暖气温度高。人为制造许多不公平。


悟股道者


将教师工资与职称挂钩,确实不大合适。

一个职称制度就将教师分成了三六九等,同事之间的关系变成了竞争关系。同时,职称带来了利益链上各个环节的腐败。给教师带来沉重负担!尤其是职称评定制度的不公平、不透明、不公正带来了很多问题。

所以,改革职称制度势在必行!目前,最为认可的是按照教龄、工作量、工作业绩等计发工资最为合理。

当然,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废除职称与工资挂钩制度。

按照国际通行做法,随教龄增长而增加工资。我国的台湾省已经有这样成熟的做法了。

期待,这样的改革早点到来!


姑苏讲堂


我们省教师工资由以下几项组成:

1,岗位工资。就是职称工资,按初级、中级、高级职称分不同的级别,每一级中又根据评上该级职称的时间长短,由低到高分三个档。当然,评职称受到指标的限制,高级职称一般占教师的百分之二十左右,这也就是许多老师临退休也上不了高级职称的原因。

2,薪级工资。薪级工资是按参加工作时的学历作为起始薪级(如中专、中师毕业当老师,领薪级1级开始;三年大专毕业工作,三年学习抵3级,领薪级工资4级开始;四年本科毕业,薪级5级开始;研究生毕业当老师,薪级从8级开始),以后每过一年升一级,这可是与学历有关,后面凭资历或教龄有关。

3, 绩效工资。这与地方财政有关。地区财政好,绩效工资高,财政差,绩效工资低。

4,山区津贴、农村工作补贴。与距离县城的距离的远近分成高中低不同的档次。

因为工资牵涉到很多方面,也由多方面组成,还是比较合理的。关键是要提高各项标准,特别是高级职称的比例。


士之心


职称制度的设计问题不大,问题在选拔,如何将师德高尚,勤勤恳恳,在教学上有贡献的老师选拔出来。如果是市场经济哪就很简单,老师教得好,家长就会趋之若鹜,束修就会给得高,老师的价值也就会从报酬中得到体验。但现在对义务教育的老师是一种行政管理,要教育均衡化,规定了每个学校有几个高级教师,一级教师,二级教师,要求老师讲奉献,甘于清贫,用职称级别给几个老师稍高的工资,让其它老师向榜样学习。取消职称搞大锅饭更糟糕,靠混工龄拿高薪,能力更加无法体现,优秀的年轻人会远离教育行业。比如窦桂梅,王崧舟这些特级教师领高薪您能提出什么质疑?业务水平摆在哪里,水电工都分初级,中级,高级,教师按业务水平领相应的薪酬是很当然的事情。职称的评选有科学性,也有局限性,也很主观,是一个老师学历,业务能力,论文写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甚至是上级部门活动能力的综合比拼,业务都差不多,但有些能力学不来的,您把它看成王思聪就平衡了。


tinkle8


首先楼主必须要先有一个概念社会上任何制度都是无法确保绝对的公平的,意思是不是所有的人通过努力都会有回报。而针对有人提到的老师制度的改革是要考虑这些问题的。

1、职称制度,因为职称是需要多方面的能力进行评选才能得到的,竞争最激烈,如果在绝对公平的条件下是最好的选择。但很显示当前制度下监管方面并不完善,那么这个制度很容易成为某些有权力的人的摇钱树。理论应该调整。


2、以工龄来发送工资,是一个非常不靠谱的办法,因为这样就没有一个竞争压力,会造成很多不具备实力的人占用教师职位,通过年龄去加薪。这对年轻人及有能力人才是一个重大打击,不利于老师行业的发展,局限性非常大。

3、绩效工资,这个是一个非常先进的制度,以能力及完成任务的质量去评估工资是一种最科学的方法,也是最市场化的方法。

但也明显会触动许多老员工的蛋糕而受到抵制。好处是会吸引到大量有能力的年轻教师进场,不会像以前的教师制度下的一潭死水。


十年职场,欢迎咨询关注

梁上乔下


众所周知,确定中小学工资待遇的重要依据就是职称,由职称高低确定工资福利待遇高低。在现有条件下,各职称级别都有严格比例限制,尤其是高级职称,成为天花板,让很多教师可望不可即。

职称评审有严格的标准和条件,比如课时量,比如获得的奖项,之前还有论文的要求。可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不是这样,符合条件的评不了,不符合条件的也能评上。尤其是现在学校行政化主导的情况下,拥有一官半职将很有优势。

让很多老师意见最大的就是,不但是学校领导很容易得到职称晋升,就是领导的七大姑八大姨,哪怕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还有身边的亲信,只要领导喜欢,往往有捷径可走。能限制普通老师评审的条件在他们那里不再有任何障碍,很多一线教师,辛辛苦苦,兢兢业业,却始终在职称评审上望而却步,被卡了壳,待遇多年得不到提升。

职称评审中的问题饱受诟病,也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去约束,尽量实现职称评审中的公平公正公开,减少权力寻租和暗箱操作现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多年积累形成的问题一时很难有改变。

在现有职称级别决定工资待遇的条件下,确实很不公平,让很多教师意见很大,无论多努力,业绩多好,被职称限制死了待遇只能是原地踏步。职称体系设置不合理,工资待遇决定机制也不合理。

如果能增加工龄工资,弱化职称工资比重,实行工龄工资主导待遇的模式,让大家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根据工龄不同确定待遇高低,将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也能提高大家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有利于调动工作热情,提高教学质量。

还可以科学设置好绩效工资体系,改变现有的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模式,打破现有大锅饭,让广大教师根据课时量,根据工作成绩,拿到应有的绩效工资,才能让大家干的顺心,舒心,安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文思正言


取消教师职称,完善绩效工资的发放,增加工龄工资,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支持,但是实行起来会比较困难,毕竟触动了一些人的既得利益。教师职称本来是用来激励老师的工作积极性的,让老师实现优劳优得,让有能力,有水平,有业绩的老师能脱颖而出,让高能力对应高收入。

为何职称被广大老师诟病,甚至影响到学校老师的关系

各个学校都会有自己的职称评聘的办法,但是大同小异,都是量化评分亮证书,以我们学校来说,高级职称要求必须要有区级以上的优秀老师的证书才有资格参评,论文发表,优质课竞赛,课题立项结项,指导学生获奖等等根据获奖层次加分。

但是,区级以上的优秀称号那么容易得到吗?一年我们学校才一两个优秀名额,领导干部优先,一线老师评上优秀的寥寥无几。其次做过教师的人都知道,什么论文发表,优质课竞赛,课题立项结项水分多多,并不能说明老师的能力水平。靠着这些证书评上的高级老师也未必就是优秀的老师。

有的一线老师兢兢业业几十年,退休也不能评上高级,给职业生涯留下巨大的遗憾!高级指标僧多粥少,为了争夺指标,老师放下平日的斯文,暗暗较劲甚至剑拔弩张,平日里一团和气的氛围在评聘高级的岁月里烟消云散!

增加工龄工资,完善绩效工资,职称与工资脱钩,变成一种荣誉是人心所向

现在当然也有工龄工资,不过还执行的是几十年前的标准,区区几块钱,实在是有点逗你玩的感觉。工资结构中,工龄工资应该占有相当的比例。毕竟这是比较公平的,大家工龄都会慢慢增长,年轻老师也更有希望和盼头。

工资本来就应该体现出多劳多得,优劳优得,为何不能提高绩效工资标准,完善绩效的发放办法。根据老师的课时量,教学成绩,考勤,教学常规等各方面综合评价老师业绩档次,进行绩效工资的发放?

按照职称发放工资,并不能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

是不是职称越高的老师教学效果越好,工作量比较多,各项工作都完成的很好呢?未必,有的老师评上高级后,感到人生已经到达顶峰,急流勇退,到后勤岗位呆着去了,或者以种种理由申请少带课。有的高级老师本来就不在教学岗位,他们是校长,副校长或者中层干部,不带课或很少带课。

所以职称工资怕是并不能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反而容易让人懈怠,评上了就觉得进了保险柜,就马放南山了。

结束语:职称和工资脱钩,变成一种荣誉,提高工龄工资,完善绩效工资,真正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是人心所向。


周老师的工作室


这是一个非常棒的建议。虽然我是职称的既得利益者,但我依然支持这样的做法,一律以绩效为工资发放依据。

第一,职称水份太大,名不副实,人浮于事屡见不鲜。

评定职称的名额受限,论文靠花钱买,获奖证书靠找校长要,一两节优质课也不能证明一个老师教学能力……总之,职称评定中暴露的种种弊端越来越受到社会诟病,也越来越打击年轻教师积极性。

在学校里常常出现这样现象,职称和其教学成绩常常成反比,职称越高,教学成绩越差。我有一位同事,学校里唯一的正教授高级教师,所任学科常常是倒数第一,但是工资却是全校最高的!如此倒挂怎能令人心服。

第二,取消职称工资,完善绩效考评制度,更易于激发教师干劲!

取消职称工资,采取绩效工资,势必强化竞争意识,那么许多老教师再也不敢掉以轻心,人浮于事了,毕竟这些教师经验丰富,虽然说年龄大了,精力不济了,但也不至于几节课都上不好。

其实,我周围有许多老教师年老雄心在,不服老,不输年轻人的老师大有人在。我们学校曾经反聘过一位老教师,年届古稀之年,但是每天依然精神抖擞,上下班哼着歌,骑着单车,教学成绩一点不比年轻人差,相反超过大多数年轻人。

综上所述:取消职称制度,完善绩效工资制度,这虽然听起来是一件非常完美的事情,但是如果这样实行下来,一定又会损害许多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因而会遭到这部分老师的激烈反对。同时取消职称评定,对于如何激烈教师业务进修,也没有应对之策。

所以说,现阶段这还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我们还会继续一边抱怨着职称带来的不公,一边还得去为评职称而辛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