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讓孩子9歲開始學哲學,為何從小要青睞這些“無用”知識?

法國讓孩子9歲開始學哲學,為何從小要青睞這些“無用”知識?

文丨張雯雯

兩個兒子的媽媽

少年商學院國際教育專欄作者


“文化讓我們更人性化嗎?”

“我們能拋棄真理嗎?”

“慾望是我們的缺陷的表現嗎?”

……

這是2019年法國高中生在高考畢業會考(BAC)的哲學考試中回答的問題。

每年一到6月中旬,很多國內機構和媒體就會紛紛爭先恐後地傳播或轉發當年哲學試題的中文譯文,與國內的“高考”作文題進行比較,幾乎每次都能引起熱議。

法國的哲學教育引起國內的討論,應該是2012年學者許紀霖在發了個微博。

“據我在法國留學的博士生透露,今天是法國“高考”(BAC)的第一天,考試內容為“哲學”,總共4個小時,就一特定題目撰寫論文。我現在才知道,為什麼法國有這麼多的哲學家,而中國只能盛產應試者了。”


很多人也都認為法國會考主張發散性思維,比起死記硬背的“填鴨式”教育好太多了

我雖不贊同這種觀點,畢竟國情不同放在一起討論孰優孰劣不切實際,但不否認法國的哲學教育確實有許多可以借鑑之處。

法國讓孩子9歲開始學哲學,為何從小要青睞這些“無用”知識?

法國高考為何看重哲學?

在法國,沒有全國性的統一高考,憑藉高中畢業會考成績便可以申請大學,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也稱之為法國高考。

這種考試製度最早是由拿破崙於1808年3月17日下令設立的,迄今已有近210年的歷史,在路易十八時代,這可以說是法國人上大學和從事自由職業的必經之路

在很長時間內,能取得高中畢業會考文憑的人屈指可數,可以說是隻有社會精英才能擁有的文憑。在50年代以前,只有5%的高中生能夠通過會考,經過多次改革後,現在的通過率基本維持在85%。

如今,高中畢業會考已經不再是高不可攀的學業文憑,但是這項考試依舊在法國人心中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法國讓孩子9歲開始學哲學,為何從小要青睞這些“無用”知識?

在這項重要的考試中,第一門考試科目就是哲學,哲學考試也因此被稱作所有法國人一生中都必須要過的一關——不關是主修文科、商科還是理科,在高三時都必須修習哲學課程,畢業時也都必須考哲學。

究竟為什麼法國人要上哲學課,如此注重哲學?

一方面,法國對哲學的推崇與之前提到的歷史原因分不開。

從拿破崙時期開始,當時的教育部部長庫贊就強化了哲學教育在中學教育中的地位,到第三共和國時期,法國確立了自由、平等、博愛的國家宗旨,這與哲學教育的目的不謀而合

法國讓孩子9歲開始學哲學,為何從小要青睞這些“無用”知識?

另一方面,在法國,中學哲學教育的目的並非為了造就哲學家,也不是為了讓法國人掌握哲學,而是為了培養公民。

所以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所有專業的中學生都被要求學習哲學,因為法國中學哲學教育的本質其實就是公民教育,是為了培養一批具有自由精神、批判意識和政治責任的“開明公民”

因此,在2011年法國教育部鼓勵各學區除了高三年級的哲學必修課之外,在高一高二年級嘗試開設哲學課。

這一建議很快得到了學區層面的積極響應,目前法國所有學區都在高一年級設立哲學課。

法國讓孩子9歲開始學哲學,為何從小要青睞這些“無用”知識?

法國哲學教育早已融入血液中

在法國除了像笛卡爾、孟德斯鳩、伏爾泰這樣在世界人類文明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大思想家和哲學家外,很多法國人耳濡目染下都能和你聊幾句哲學。

更有意思的是,法國還有“哲學咖啡館”。

所謂“哲學咖啡館”就是街頭普通咖啡館,每週日固定時間,請一至兩位文化名流當主持人,組織咖啡館的客人探討哲學問題。這樣的咖啡館在全法國有數百家,其中巴黎就有10多家。

法國讓孩子9歲開始學哲學,為何從小要青睞這些“無用”知識?

甚至在巴黎,還有兒童哲學教育機構Les petites lumières。每個星期有二十至三十個不同的學校或機構邀請他們舉辦“兒童哲學工作坊”,參加工作坊的孩子平均年齡不過八、九歲。

導師一般會說明這個工作坊的主題和發言方法,並且向孩子講解為什麼要學哲學,參加這個工作坊是做什麼的,讓孩子和導師一起訂立工作坊的規矩。期間,導師會鼓勵孩子發表意見,不評論對與錯。

他們會設立一些比較有趣的發言方式,導師會給發言的孩子一條木棒子,只有拿著木棒才能說話。一個人說完後,導師會示意他交給下一個舉手的孩子。

法國讓孩子9歲開始學哲學,為何從小要青睞這些“無用”知識?

他們討論的問題,也很有意思:“什麼是人類?”“人類和動物有分別嗎?”所有的孩子都搶著舉手發言,甚至自發地輪流交棒。

有男孩說,“人類是兩條腿站著走路的,動物是四腳爬的。”

立刻有一個女孩舉手接棒後反駁,“我不同意,雞也兩條腿走路。”

如此往復,在導師的主持下,孩子們投入熱烈的討論。這些八、九歲的孩子觀點明確、思路明確,並且踴躍參與討論的同時也能尊重其他孩子的想法,展現出來的面貌讓人吃驚。

曾有采訪問創辦人Chiara Pastorini女士為什麼會想做這種工作坊?她回答:

“我是三個孩子的母親,孩子常常問問題,哲學其實也是問問題,那不如把兩者結合起來。巴黎的‘兒童哲學工作坊’越來越流行,有幾個原因。其中一個,是因為這幾年法國和歐洲其他地方受到恐怖襲擊,孩子看到新聞就會向父母提出很多關於生死、生命、戰爭、和平、恐怖主義的問題,有時候父母也無法回答,他們就讓孩子來哲學工作坊,讓孩子可以抒發感受。”
法國讓孩子9歲開始學哲學,為何從小要青睞這些“無用”知識?

對比之下,為何中國沒有哲學教育?

實際上,中國的哲學文化絕不遜色於法國,但如今對於哲學的重視卻沒有這麼高。

很關鍵的一點,是因為我們對於教育的標準是:我學這個有什麼用?這種功利的心態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中國人對待教育的態度。

現在為什麼興趣班這麼火爆?因為它在短時間內的效果是顯著的,補各科科目,考試能高几分;學藝術,是為了小升初能夠有優勢。

當然不是所有家長都是出於這個目的,但這類心態是普遍存在的。

那對比之下,學習哲學有什麼用呢?它並不能在短時間內帶來現實的利益。

法國讓孩子9歲開始學哲學,為何從小要青睞這些“無用”知識?

另一方面來說,我們的教育追求的是明辨對錯,這也就要求我們要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告訴學生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

記得有一年福建高考卷選了林天宏的文章作為考試文章,而他自己在做了卷子後說:恐怕自己也得不了幾分。對文章的理解仁者見仁,統一的標準實際上並不適用。

而學哲學,就是促使學生去思考、提問,但是它並不會告訴你什麼對,什麼是錯,哲學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去思考這種說法是否合理、是否站得住腳

蘇格拉底有一句名言:“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價值。”

法國讓孩子9歲開始學哲學,為何從小要青睞這些“無用”知識?

我們總說要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但如果一開始就灌輸了一套固定的標準,他們沒有用自己的頭腦去觀察世界、去思考問題,那他所擁有的思想其實都只是知識堆積而已。

此前說到,法國的哲學教育是為了培養“開明的公民”。所以在法國中學的哲學課堂,就更注重引導孩子去提出問題並且論證自己的觀點

法國高中生將瞭解從古希臘至當代的思想巨擘的哲學思想,老師會與學生討論各種概念,如:主體、理性、自由、信仰、慾望......他們更注重的是培養學生“學習哲學思考”,而不僅僅是學到哲學知識

法國讓孩子9歲開始學哲學,為何從小要青睞這些“無用”知識?

其目的在於讓學生能夠學會提出問題,將問題高度概括並加以論證的能力。與其說學生從哲學課習得“哲學家說了什麼”,不如說他們參與了一次次的哲學創造過程。

從法國曆年的高考題,我們可以發現法國的哲學教育和現實是緊緊相扣的,它讓學生去思考與人性有關的基本問題,這讓學生學會了獨立、批判性思考,探索個體與世界、他人之間的關係,幫助他們去了解這個複雜的經濟、社會、文化世界,更好地投身到公共決策中

法國讓孩子9歲開始學哲學,為何從小要青睞這些“無用”知識?

世界各地名校都在開設哲學課

其實,不少歐美國家都在高中開啟哲學教育,從法國到德國,從英國到芬蘭,每個孩子從小學階段就會開始修習一門哲學課。

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把哲學課設為必修課;德國、瑞士、波蘭、瑞典等國家則將哲學課設為選修課。

比如,英國教育基金會曾給48所小學的孩子上哲學課,自由地討論真理、正義、友誼等概念,結果發現,參加哲學課的孩子,其數學成績、閱讀和寫作水平都大大提升

再比如美國,不少小學從二年級就開設哲學課,通過課堂討論與辯論等形式,深入思考與探究自我、他人與社會有關的一系列哲學問題。

法國讓孩子9歲開始學哲學,為何從小要青睞這些“無用”知識?

(哈佛教授普鳴)

有趣的是,哈佛教授普鳴(Michael Puett)曾開設過一門中國哲學概論課,在中國大學課堂不受待見卻在美國的哈佛大學聽者雲集。

在普鳴教授2007年第二次開這門課時,慕名而來的學生擠滿了整個教室,佔不到座的還盤腿坐在長長的臺階上。為了學生的安全考量,哈佛最終決定將課堂換到整個校園最大的教室Sanders Theatre。

這門課是整個哈佛校園最受學生歡迎的課程之一,僅次於實用的《經濟學原理》和《計算機科學入門》。

這種現象或許令人疑惑,但也說明越來越多的美國“80後”和“90後”們開始質疑伴隨他們成長的價值觀,而哲學是能夠重新發現自我最好的途徑。

法國讓孩子9歲開始學哲學,為何從小要青睞這些“無用”知識?

我們在談法國或是其他國家的哲學教育時,不是鼓吹直接在教育體系中直接加入哲學課程,而是希望我們能夠重新思考教育的目的

教育即是“教書育人”,最重要的是我們希望自己孩子是一個綜合素質的人才,真的認識自我價值,成長為一名“開明的公民”。

哲學家周國平先生曾說這麼一段話:

如果你只想讓孩子現在做一架應試的機器,將來做一架就業的機器,當然就不必讓他“學”哲學了。可是,倘若不是如此,你更想使孩子成長為一個優秀的人,哲學就是“必修課”。

通過對世界和人生的那些既“無用”又“無解”的重大問題的思考,哲學給予人的是開闊的眼光、自由的頭腦和智慧的生活態度,而這些品質必將造福整個人生。

法國讓孩子9歲開始學哲學,為何從小要青睞這些“無用”知識?


法國讓孩子9歲開始學哲學,為何從小要青睞這些“無用”知識?



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

歡迎評論、轉發、收藏~

點擊標題下方“關注”即可瞭解更多國際教育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