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成都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或將全部“搖號”

《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指出:

嚴禁以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證書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不得以面試、評測等名義選拔學生。

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

教育部門特別提醒:

近期,一些違規培訓的機構打著為民辦學校小升初招生培訓的旗號招攬生源,嚴重誤導家長,請家長切勿相信。

每年的小一、小升初招生入學政策都是家長和社會關注的焦點。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指出,“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嚴禁以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證書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不得以面試、評測等名義選拔學生。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

由於成都已於2018年開始實行公辦民辦同步招生,因此這項政策出臺後,成都家長關注的焦點都集中於民辦學校明年小一和小升初入學是否將全部進行“搖號”。

回應

家長諮詢小升初政策 市教育局這樣回覆

近日,一位家長就在網上寫信至成都市教育局,詢問明年成都小升初的政策走向,對此,成都市教育局回覆如下:

你好!來信收悉,首先感謝你對成都教育的關心支持!現將你來信諮詢內容回覆如下:今年7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公佈了《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明確提出:“嚴禁以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證書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不得以面試、評測等名義選拔學生。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

近日,教育部在北京召開全國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工作會。會議強調:落實招生政策要突出“齊”。落實中央精神,執行免試入學規定要齊步走。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要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

成都市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文件精神和教育部、省教育廳關於義務教育招生入學的工作要求,正加緊研究制定我市2020年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具體實施細則,確保招生入學工作規範有序,促進教育公平。近期,一些違規培訓的機構打著為民辦學校小升初招生培訓的旗號招攬生源,嚴重誤導家長,請家長切勿相信。

解讀

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 或將實行“100%搖號”

根據回覆,首先成都市教育局重申了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的《關於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同時,還特別提到近日“教育部在北京召開全國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工作會”,會議強調了“落實招生政策要突出‘齊’”,“執行免試入學規定要齊步走”。最後回覆寫道:“成都市將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文件精神和教育部、省教育廳關於義務教育招生入學的工作要求,正加緊研究制定我市2020年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具體實施細則。”

從整體回覆可以看出,成都小一、小升初明年民辦學校招生,若報名人數超過學校招生計劃數,那麼或將全部實行電腦隨機錄取,也就是俗稱的“100%搖號”。而按照這樣的政策走向,家長將不再需要為孩子進行所謂的民辦學校招生面談培訓,尤其是小升初家長,因此,成都市教育局特別提醒廣大家長:“近期,一些違規培訓的機構打著為民辦學校小升初招生培訓的旗號招攬生源,嚴重誤導家長,請家長切勿相信。”

響應

遼寧:嚴格執行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政策

2019年4月,廣東省教育廳舉行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通氣會,同時印發《廣東省教育廳轉發關於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明確“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不得以面試、面談、人機對話、簡歷材料等任何形式為依據選擇生源”,“支持各地市、縣(市、區)教育局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民辦學校採取電腦隨機派位方式進行招生”。

2019年4月,深圳市教育局在《十三問答解讀深圳市2019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政策》中提到,“各區教育行政部門要指導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民辦學校採取電腦隨機派位方式進行招生”,“不得以面試、面談、人機對話、簡歷材料等任何形式選擇生源”。

2019年8月,江蘇省人民政府在《省教育廳調研教育熱點問題回應百姓關切公辦民辦同招 持續擴大普高規模》的文章中明確:明(2020)年秋季開始,要求民辦、公辦學校全面實行同步招生;民辦學校在招生中不得進行書面考試和麵談;不能以各種社會培訓機構提供的證書作為前置條件;從明年起,民辦學校報名人數如果超過核定招生計劃人數,將100%電腦搖號進行錄取,不允許採取其他任何考試、面測、面談方式入學。

2019年10月,在遼寧省教育廳召開全省推進義務教育“減負提質”暨集團化辦學模式改革現場會上,也對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將“搖號”做出了指示,明確提到將嚴格執行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政策,從2020年開始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民辦學校,一律實行電腦隨機錄取。(記者 張瑾 許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