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孩子能有機會傾聽、品味父母給他讀的故事,是一種很大的享受,也是這個孩子莫大的福氣。
在親子閱讀中,如果孩子還處於只愛聽故事,而自己不愛讀書的階段,父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尋找原因、得到最適合的解決方法。
1、孩子還沒有足夠閱讀的識字量
這裡要強調的是:認字雖然是閱讀的條件之一,但是認字並不等於可以閱讀。
就如同我們用磚塊蓋房子,不能說有了磚塊房子就形成了,還需要用水泥把磚一塊一塊地堆砌起來。同理,有些孩子通過閃卡或單個的重複指認能識別出很多“字”,卻不理解字組合成句成段之後的意思,這樣的話會讓他的閱讀過程倍受挫折,當然不願意閱讀。
孩子學習閱讀,是在平時生活中聽、說和讀的歷程中,不斷接收外界信息,並加以融會貫通之後的結果。所以,當孩子還不願意自己閱讀的時候,家長就繼續堅持讀故事給他聽吧,如果孩子不反感的話,還可以用邊讀邊指字的方法,把孩子的注意力,從單純的聽,慢慢地過渡到聽+讀的過程中來。
相信孩子很快會回饋給你驚喜。
2、爸爸媽媽讀故事的水平很高,孩子很愛聽
有的父母自身閱歷和理解能力不錯,讀故事的時候代入感很強,能夠聲情並茂、感情真摯地把故事呈現在孩子面前。孩子當然願意享受既能夠與爸爸媽媽在一起,又能夠聽到精彩故事的幸福時光啦。
此外,趁著孩子還很依賴你的時段,父母可以有計劃地挑選一些優質的故事讀給孩子聽,從而培養孩子對書、故事的品位。就像是在閱讀方面給孩子建立了良好的體質,他們才會有對付各種病魔的抵抗力。
如果孩子從小耳濡目染的都是高質量的書本,那麼,長大後,即使有了選擇的自由,他們也會繼續找優質的內容來閱讀,而對那些低俗內容的書本能夠排斥,即使偶爾接觸了,他自身的“系統"也不會受到干擾。
3、父母反省:自己有沒有閱讀的習慣
我們鼓勵孩子自己閱讀,那麼各位父母也可以反省一下:我是不是平時根本不讀書?是不是隻有在為孩子讀故事的時候才拿起書本呢?
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位科幻小說家名叫阿西莫夫,他寫了很多優秀的科幻小說。
一天,父親翻了翻他寫的書,驚訝地問:"你怎麼會懂得這麼多東西?"
阿西莫夫回答:“ 是你教我的呀!"
父親:“ 怎麼可能?這些東西我都不懂啊!”
阿西莫夫笑著回覆:“ 爸爸,您重視學問,又教我重視它,其餘的得來全不費功夫!”
阿西莫夫的父親,在兒子的成長過程中,展示的只是一種態度和行為----重視學問,並持續行動。這份傳家之寶讓孩子受益無窮。
大部分父母都希望孩子喜歡讀書,但是很多孩子從來沒看過父母讀書的樣子,他眼中的父母,是盯著電視和手機的父母,這種情況下,你怎麼說讀書有益,都無法讓孩子取得共識。
任何優秀的父母都無法向孩子傳授面面俱到的知識,但是我們愛看書、愛學習的身影,在孩子們面前,比任何說教都管用。
作為父母,我們明白親子閱讀其實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很難在一天兩天、幾個月中看到有什麼明顯的效果時。從愛書到愛看書,孩子與書之間要有各個感觀上的充分接觸,才能覺得自己和書能相通,才能意識到書已成為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唯有擁有這樣的看書態度和習慣,才能成為一個真正主動的、終身享受閱讀的人。
時過境遷,當孩子漸漸長大,識字多了,他們當然可以自己閱讀,不再依賴父母為他們念故事和說故事了,想想這個場景是不是也有些小小的失落呢?
其實,真正留在我們記憶中最溫馨的畫面,不就是這些小小的人兒,依偎在我們身邊,滿懷信任、一臉陶醉地聽著一個又一個的故事的時光嗎?
閱讀更多 香香的託比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