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世土”琉球,未被日本吞并时的汉家衣冠


琉球群岛上过去存在着琉球国,就在一百年前这个王国还有着自己的语言。中国明朝时曾封琉球岛统治者为琉球王

1609年遭日本侵略,1693年,萨摩藩逼迫割让北部的奄美群岛给予日本,从此日本展开了逐步吞并琉球国的计划。1879年3月30日被日本灭亡, 1879年,琉球国被并入日本版图,同年设冲绳县。

1945年日本战败,《波茨坦公告》第八条:“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琉球主权重归中国。但当时鉴于国共内战无暇顾及琉球,由美国暂行托管。

1970年美日背着中国签定《美日旧金山和约》,把琉球连同钓鱼岛的管理权转给日本

中国隋朝时,该国始被称为琉虬。《隋书》改为“琉求”。此后,《元史》又写作“琉求”,有的书中又称“留仇”,总之都是谐音,琉球一词的原来发音来源于隋唐【或更早】时期的官方语言,即当今的客家话,意指在一张平面上大小不一的不均匀的分布着 一些东西,比如一张蚕种里琉琉球球分布着蚕卵,当时的朝代即于此来描述分布于大海之中的岛屿,因此而得名。

明代洪武五年,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杨载携带诏书出使琉球,诏书中称其为琉球。从此乃成为正式名称。可见,连琉球国的国名也是中国取的。据《殊域周咨录》载,该诏书说:“朕为臣民推戴,即位皇帝,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是用遣使外夷,播告朕意,使者所至,蛮夷酋长称臣入贡。惟尔琉球,在中国东南,远据海外,未及报知。兹特遣使往谕,尔其知之。”

据琉球国史及各种史料记载,自洪武十六年起,历代琉球王都向中国皇帝请求册封,正式确定君臣关系。这种关系延续了整整五个世纪


从明洪武五年以后,琉球王国一直使用中国的年号,奉行中国正朔。

明、清时代,琉球国不断向南京和北京的国子监、以及福州的琉球馆派遣留学生学习中国的语言,因此琉球语受到了汉语闽语尤其是福州话的影响,而且琉球国官方文字为汉字。琉球语亦有不同的方言。昔日的琉球国亦为汉字文化圈一员,当时琉球群岛的上层人士亦用汉文记事书文,而下层百姓则使用一种象形文字。

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而琉球贡使至,称数月前有飘舟坠此岸,出其人视之,则皆琉球也。众咸谓公神明。”1983年《袁家山简介》:“袁家山,又名吕祖庙、小蓬莱。……据传,明 天启,日本侵占琉球群岛,明皇帝派兵部尚书袁可立出征,船行至大海中间,风浪大作。”


1925年,著名诗人闻一多发表《七子之歌》,将被帝国主义列强强占去的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旅顺大连七地,比作离开了母亲怀抱的七个儿子,哭诉着被强盗欺侮蹂躏的痛苦。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