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隨筆(四)——怎樣評課

教學隨筆(四)——怎樣評課

(一)評課的意義

新教師剛上崗,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引領他們客觀、公正、科學地評價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探討課堂教學規律、對促進他們自己的專業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了讓他們儘快的學會評課,我還以張老師執教的三年級上冊《司馬光》一課為例進行了培訓。

(二)評課的內容

1、評教學理念是否明確

課堂上,教師是否將自己定位於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和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是否能構建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否關注學生的差異、針對學生的差異教師又是怎樣因材施教的等都體現了教師的教學理念。比如張老師在執教《司馬光》一課時,態度親和、語言親切、鼓勵性語言不絕於耳構建了和諧平等的教學氛圍,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節課學生用了32分鐘的時間在讀、畫、思、議、寫、說,老師只用了8分鐘的時間提出問題、評價學生反饋的信息,體現了學生是課堂主體的教學理念。

2、評教與學的目標預設的是否合理

根據單元訓練要素、課文內容、課後思考題和學生的學情,張老師預設的《司馬光》一課的教學目標:

(1)認識“司、跌”等5個生字,會寫“司、庭”等7個生字,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結合註釋,聯繫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意思,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受文言文簡約的特點。

(3)緊扣重點詞句,感悟司馬光的聰穎機智,遇事沉著冷靜。

三個教與學目標的預設,既關注了本單元語文訓練要素,又抓住了課後三個問題。在後面的教學過程中,得到很好的落實。

3、評重點難點是否突破

顧名思義,重點是學生必須掌握的,難點是學生學起來有難度的地方。本課的教學重點:參考註釋和插圖,抓住重點詞句,理解句子的意思。教學難點:體會司馬光的聰穎機智,遇事沉著冷靜。

我們看下面一個教學環節,張老師怎樣引導學生突破重難點的。

師:同學們真棒,才開始學古文就讀得這麼好!想不想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讓爸爸媽媽也誇誇你像司馬光一樣聰明啊?老師告訴你一個好方法,藉助下面的註釋和書上的插圖,你會把故事編的更完美!

老師鼓勵性的語言、情感的喚醒,激起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在藉助註釋和插圖理解了重點詞語和課文的內容,感悟到司馬光的聰穎機智,遇事沉著冷靜的品質,突破了重點難點。

4、評課堂教學結構是否合理

課堂教學結構是否合理,主要是看課堂教學環節的安排是否符合學生認知的一般規律。如,課堂上需要討論,什麼時候討論,討論多長時間等都要根據學情和問題的難易度來安排,要遵循學生由易到難的認知規律。如《司馬光》教學環節的安排:

(1)看圖編故事(5分鐘);

(2)範讀領讀,引導學生讀出詞句間的停頓(7分鐘);

(3)自讀,藉助注音讀準生字,把課文讀通、讀順、讀出詞句間的停頓;指導寫“庭、登”(10分鐘)。

(4)藉助插圖和註釋感知古文的內容(10分鐘);

(5)積累背誦(5分鐘);

(6)作業佈置(3分鐘)

從以上6個教學環節的安排和學生課堂中表現,我覺得張老師課堂結構簡潔明瞭,各環節的時間分配是合理的,完成了教與學的目標,突破了重點難點,符合學生由易到難的認知規律。

5、評教法、學法是否得當

有的教師採用一講到底“滿堂灌”的教法,雖然講的津津樂道,但由於缺少學生的主體參與,因而也不是好課。教師要讓學生真正參與課堂,應構建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本節課老師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抓住學生的興奮點,用激勵性的語言激發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如:

師:同學們,我知道你們個個都是編故事的天才。請看這幅圖,比一比看誰的故事編的好?

師:同學們真棒,才開始學古文就讀得這麼好!想不想把這個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讓爸爸媽媽也誇誇你像司馬光一樣聰明啊?老師告訴你一個好方法,藉助下面的註釋和書上的插圖,你會把故事編的更完美!

6、評教學效果是否有效

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否高漲;師生的情感體驗是否愉悅、歡暢;學生反饋的信息等。比如,

彙報讀的時候,你看學生搖頭晃腦的沉浸在古文的閱讀的情趣中,讀出了詞句間的停頓、讀出了古文的節奏、讀出了古文的韻味。

彙報自己編的故事時,其中一個學生說“司馬光和一群小朋友在院裡玩耍,其中一個小朋友腳踩著水缸想往假山上爬。誰知一不小心腳踩滑了掉進盛滿水的缸裡。其他小朋友一看都嚇跑了,只有司馬光沒跑。他搬起石頭狠狠地朝水缸砸去。水缸破了個大洞,水流了出來,小朋友得救了。司馬光真聰明,我要向他學習!”

看以上兩個學生彙報、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和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這節課的教學效果是非常有效的。

此外,這節課教師充分利用手中的教學資源,如插圖、註釋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7、評課堂教學不足的地方

評課本著實事求是、教學相長的原則,對課堂存在不足的地方也應該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比如,本節課學生初接觸文言文,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感受本篇課文與以前學習過的課文語言的不同,在老師範讀領讀以後,應讓學生再自讀、互讀、表演讀、彙報讀,總之要多讀讀,然後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