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害是攢出來的》: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做“慢行”的自己

男演員張家輝自2008年拿到人生第一座金像獎後頻頻獲獎,五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獎、2次金馬獎最佳男主角獎,更是以精湛的演技受到廣大影迷的認可。但是在這輝煌的背後,他卻經歷了常人無法承受的艱辛與挫折。

早在1987年,張家輝就已經進入娛樂圈,沒有帥氣的外表,沒有背景的支持,沒有導演的提拔,他為了生計只能跑龍套。從每天捱打,吃了飯接著打,打的疼哭了,哭完繼續打的昏暗日子走過來的張家輝,比別人更加珍惜演員這一份職業。他一直默默的苦練自己的演技,從未放棄,才能夠擁有今天的成就。伯樂固然重要,但更需要他有千里馬的實力。

反觀當下,有多少人能夠堅持二十年的吃苦、委屈、抬不起頭?現在的我們總是喜歡“快”,一邊快速地吸取知識,快速地前進,一邊卻承受著“快”帶來的壓力與迷茫。有的人不安於現狀,渴望變得厲害,希望能夠成功,但是當結果不令人滿意時,就會開始懷疑自我。

當你在快速的生活中迷失自我的時候,劉傑輝著的這本《厲害是攢出來的》也許會幫到你。劉傑輝這個名字可能對很多人來說比較陌生,但是《自控力》、《拆掉思維裡的牆》、《羅輯思維》等這些暢銷書大家都耳熟能詳,他就是這些大咖作品的幕後推手。

作為磨鐵圖書黑天鵝品牌的創始人,劉傑輝是位擁有傳奇色彩的創業者。他高中輟學,做過混混,當過民工。當他看了港劇《創世紀》後熱血沸騰,決心重新讀書。畢業後加入磨鐵圖書,年僅26歲就被提拔為總經理,創立了“黑天鵝”品牌。29歲做總裁,33歲離開磨鐵

融資1000萬創業開公司。深耕內容行業十餘年的劉傑輝被譽為出版界的黑馬,他把自己活成了一本行走的勵志書。

而這本《厲害是攢出來的》正是他多年來的經驗及感悟,非常適合在如此快節奏的生活中茫然的朋友們,正如他所說:“將軍趕路,不追小兔。真正聰明的人總能保持簡單、向善的心態,持續努力和精進,這是聰明人的笨功夫”。

《厲害是攢出來的》: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做“慢行”的自己

01 自我精進:走出舒適區,每天進步一點點

在職場上有一個詞叫做“職業瓶頸”,很多人在一個企業做久了,就會感覺自己的發展達到了瓶頸,無法突破,然後找出各種外在的理由,想要換個工作。

其實無論是感覺工作上壓力大,還是感覺職業上遇到了瓶頸,通常都是因為自身的成長,趕不上行業和公司的發展速度。想要換工作,也只是一種選擇層面的糾結,是對現有問題的迴避。

就好比溫水煮青蛙,如果在一個崗位幹了很久,再想要獲得成長,就很難。這在心理學上,這種物理上努力,心智上逃避的情況叫做陷入了心理舒適區。

每個人都有自己習慣的“舒適區”,在職場上,有兩種常見的“舒適區”狀態,一是“只做分內之事”,大多數公司會給每個崗位定義清晰的指責範圍,很多人也習慣了只做範圍內的事情,但是這種心態本質上是一種思維的自我設限。

我們的職責並非為崗位服務,而是為組織目標而服務聰明的人會站在一個更高、更寬的維度來看待自己的職位邊界,學會多想、多幹,多思考,才能獲得更多的機會。

二是躲事,把自己放在舒適區不敢出來。我們從小被中庸思想影響,不願意張揚,不願意冒尖。上學時躲著老師,上班後躲著老闆,只想安安分分的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熟不知,這種“躲”,並不是躲過了麻煩,而是錯過了資源。老闆如果願意把時間花在你的身上,是不可多得的機會。

與習慣待著舒適區裡的人相反的是,有些人喜歡爭強好勝,為了實現自己的價值,視同行者為敵人,不爭贏誓不罷休,結果往往傷人傷己。

真正厲害的人其實是性格平和,不與他人爭高下,只視自己為對手。正如日本的“壽司之神”小野二郎一樣,他每天都親自去市場進貨,挑選新鮮的食材;為了使章魚口感更柔軟,他每次給章魚按摩至少40分鐘;米飯的溫度在等同於人體溫的時候口感最好,他就用蒲扇給米飯降溫。。。。。。

他曾說:“我一直重複同樣的事情以求精進,我總是嚮往能夠有所進步,我會繼續向上,努力達到巔峰,但沒有人知道巔峰在哪裡。”

與自己競爭,掙的是每一天的進步,用平常心看待壓力,不斷挑戰自我,朝著自己的目標不斷邁進。就因為小野二郎那不斷超越自己,與自己死磕的精神,才讓他獲得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

《厲害是攢出來的》: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做“慢行”的自己

02 慢就是快:從來不會來不及,時間會證明一切

如果去旅行想要看沿途的風景,選擇徒步的話,全部的風景都能盡收眼底;騎行的話,也不會錯過精彩之處;坐上火車,只能大概的看看遠處的風景,如果坐飛機,那就什麼都看不到了。

所以,速度一快,看得越模糊,錯過的東西就越多,這就是快的代價。

飛速發展的今天給了很多草根和創業者機會,同時也讓很多人心態浮躁起來,看到那些比你年輕、比你起點高的人都成功,總覺得自己的行動太慢了,亦或沒有效果,甚至想要靠投機取巧去成功。

事實上,再長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邁開雙腳也無法到達。我們所要做的就是腳踏實地地走好每一步,在這個意義上來講“慢即是快”。我們總強調多讀書,書讀的越多就感覺自己越厲害,知識越豐富。其實,深讀一本書可以低過走馬觀花地讀十本書。只有通過自己反覆思考,認真學習,不斷優化自己的思維,才能在閱讀中實現真正的進步,而不是滿足於數量上的成就感。

有人說,“成長是逆人性的一個過程,在此過程中要耐得住反覆練習的枯燥。”我們大部分人只期待結果,卻不注重過程。熟不知,人生是個修煉的過程,把過程做好,結果自然就會是好的。

同時,也不要害怕來不及,曾經有網友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三十歲才開始發奮讀書還來得及嗎?”其實改變自我從來都和年齡無關,而是看你的思維和行動。

《厲害是攢出來的》: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做“慢行”的自己

讓我們看這樣一個例子,有一位老人名叫姜淑梅,60歲的時候她的老伴去世,女兒為了緩解她的悲痛,開始教她認字寫字。當她讀了莫言的小說時,覺得同樣是農村出來的,她也可以寫,於是從75歲開始寫書。今年82歲的她已經出版了四本書了,她的書文字樸實,受到很多粉絲的喜愛,不僅引起了文學界的震動,還拿了很得多獎。

在別人已經停止學習的年齡,她仍然努力前行。反觀很多比她年輕的人,卻覺得自己一輩子就這樣了,再做什麼也來不及。其實,隨著現代醫療技術的發展,人們的壽命被延長。科技的進步,讓我們獲取信息與知識更加方便快捷。所以,無論什麼時候什麼地點,我們都有機會從頭開始學習,我們都可以獲得自我成長。想做就去做,不管有多晚,因為不管何時都不算晚,一切都還來得及。

《厲害是攢出來的》: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做“慢行”的自己

03 借勢增長:找準自己的場景力, 新時代成功的階梯

“羅輯思維”剛開始火的時候,羅振宇策劃了一次賣書活動。他的團隊篩選出6本書,重新設計包裝,內容沒變,只是做成專有渠道的限量定製版,打包一起買,價格卻貴了很多。開賣沒過多久,8000套圖書已經售罄,更有人抱怨沒有搶到,在後臺留言要求加印。

這次產品銷售是基於羅振宇個人魅力的成功銷售案例。有些買到書的人看到商機,在淘寶上想要轉手賣出,卻無人問津。這就是場景力的作用,在一個場景中可能奏效的產品和方法,在另一個場景可能就變得毫無效果。

當今的社會,人們的消費早已不滿足於吃飽穿暖,而是追求更高級的享受,所以很多消費行為都發生了質的改變。我們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而成功,但是如果我們能夠善於借勢,利用新時代的新變化來助力,我們會找到更廣闊的舞臺。

第一點:產品即場景

在一些一線城市,下午茶興起,這些店比其他店更注重裝修,產品也更精美,一款小小的蛋糕就能買到幾十甚至上百元。來這消費的人是為了吃的嗎?當然不是,而是為了拍照分享,為了展現一種生活狀態。食物已經不是這個店的產品,真正產品是場景本身。

第二點:分享即獲取

使用過美團的朋友都知道,每次完成訂單,你可以分享發紅包,不但自己可以領取優惠卷,點擊你鏈接的朋友也可以領到優惠卷。這種分享近似於一種廣告推廣,卻比廣告更加節省成本,效果更廣泛。

由此可見,分享即獲取。當然獲取的前提是共贏,只有為用戶的社交關係網中提供價值,用戶才會樂於分享。

第三點:跨界即連接

通過跨界,品牌把自己的產品做成一個生態鏈。就像小米之家,它的產品跨界很廣,不僅有手機、筆記本,還有淨水機、電飯煲,甚至小到充電寶,電池等。可想而知,當一個品牌能夠給用戶提供完整的場景體驗方案,那用戶的粘度和體驗都會大大提升。

第四點:流行即流量

為什麼很多產品喜歡找明星代言,因為明星自帶流量,自帶粉絲。而流量和粉絲又會轉化成銷量。直播視頻類產品現在如此之火,我們也可以利用這些來建立自己的粉絲群,形成自己的流量。

“場景力作為一種被認可的生活方式,本身就可以成為產品,而且可以通過分享與用戶共贏。所以,找準自己的場景,注重場景的建設,通過場景的內容獲取認可,才是新時代的成功之道。”

《厲害是攢出來的》: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做“慢行”的自己

有這樣一句話“走得太快,靈魂落在了後面。”

是啊,當我們忙著趕路,忙著掙錢的時候,可能已經忘記最初的想法,也可能已經偏離想要追求的目標。功名、利祿漸漸模糊了我們的雙眼,我們為之不停地奔波,忙碌,這難道是我們真正想要的嗎?

不要覺得慢就會比別人差,慢就會來不及。只有慢下來,我們才有時間去思考,才能掌握自己的節奏,才能抬頭找準追求的星光,才能沿著自己的方向前進,才能帶著靈魂前行。

《厲害是攢出來的》這本書為我們當代青年提供一種如何面對當下生活,如何面對焦慮的實用性方案。為我們指明瞭方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與其匆匆忙忙地走捷徑,不如踏踏實實把內功練好。這個世上從不缺乏目標遠大的人,缺的是能夠按照目標一步一步踐行的人。

“金字塔是一塊塊石頭壘成的”,偉大的事業也需要一點一滴慢慢做起來。世上沒有一蹴而就的事,有的只是默默的堅持與苦修。踩著自己的節拍,沿著自己的方向,做“慢行”的自己。

《厲害是攢出來的》:在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做“慢行”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