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离开刘备,真的是因为他的母亲吗?

手机用户58965063716


当然不是。古代交通不便,乡土意识与宗族观念极重,强悍如项羽,也说“富贵不归故乡,如锦衣夜行”,而徐庶毕竟和郭嘉、陈群、石韬他们一样是颍川士人,而且曹操打败袁绍后北方已定,要他继续跟着刘备东奔西走四处流浪也不现实,另外颍川人是曹操的禁脔,曹操也不可能让徐庶被刘备得到。

徐庶虽然也很想和诸葛亮双剑合璧,携手襄助刘备成就王霸之业,成就一段千古佳话。但,他们毕竟不是同路人,徐庶在乱世中吃了太多的苦,历经刑讯拷打,受过误解白眼,尝尽悲欢离合,所以他渴求安定,追寻安全感,而这些都不是颠沛流离的刘备能给他的(徐庶曾因行侠仗义为人报仇,遭官府追捕,于是用白粉涂在脸上,披散头发逃亡,结果被巡查人员当作黑社会抓了起来,问他叫什么名字,他抵死不说。官府于是把他绑在菜市场的柱子上拷打,威胁要将他大卸八块,并击鼓下令菜市场里的人出来辨认,却无一人敢来告发。后经同党多方营救脱险)。所以,他也只能离开刘备,从此远离爱恨,远离悲喜,远离云台与汗青,只有偶尔依依西望,望的是那成都的月,汉中的山,白帝城的水,还有祁山的无边烽火与秦岭渭滨间的马嘶车铎鸣……

顺便说一下,后来诸葛亮听说他的好友石韬在魏国担任典农校尉,徐庶则担任御史中丞,竟然一声长叹:“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其实,徐庶在曹魏所任御史中丞,应该是接司马懿在洛阳朝中的位置(司马懿被派去许昌抚军,给曹丕伐吴作后援)。既然曹丕给司马懿的位置,可见这个官职并不小,事实上,御史中丞乃全国最高监察官,与司隶校尉、尚书令同坐一席,号称三独坐,看来此人虽然事迹不显,但能力和水平还是很高的,不然怎能以一介寒微之身,在士族当道的曹魏朝廷成为顶级人物。而就这样诸葛亮都对徐庶打抱不平,可见诸葛亮认为徐庶的成就绝不止于此。比御史中丞还高,那至少是宰相之才了,厉害啊!


千古名将英雄梦


在历史上并没有关于徐庶回马荐诸葛的记载,而且在诸葛亮出山之后,徐庶仍然在刘备账下听用。不过他最终离刘备而去,的确是因为他的母亲:

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於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三国志中记载的非常简略,没有细说到底曹操只是俘虏了徐庶的母亲,还是俘虏了徐庶的母亲并以此要挟他来投效。

演义中描写的是曹操威逼徐母不成后,程昱模仿了徐母笔迹,遗书赚来了徐庶。但在我看来,曹操并不会这样做,他也只是单纯的俘虏了徐母。



曹操有周公吐哺之心,求贤若渴,爱才如命。而笼络人才尽为己用也是在乱世中立足的重要手段。

可不管曹操是奸雄还是英雄,他都不是一个小人。他看重人才,更敬重人才。正如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所以他绝不会用这种下三滥的手段来得到徐庶。因为如此行事,纵然得到徐庶,同样会伤尽天下人才之心。使天下人将曹操看成一个卑鄙小人,敬而远之。不但是因小失大,更不符合曹操一贯对待人才的作风。

可尽管曹操没有用徐母来做文章,徐庶还是得去曹营。这是为何?

因为古人最重忠孝节义,徐母虽然没有危险,可到底还是在曹操那边。如果自己继续为刘备效命,与曹操为敌,又怎知道曹操会不会加罪于母呢?徐庶又怎么知道曹操虽然没做小人,但会不会直接做恶人,将他母亲杀害呢。



因此只有脱离刘备投身曹营,才能确保母亲的安危。与母亲相伴,也才能尽人子之孝。所以徐庶不得不离开刘备。

Ad说

自古忠义难两全。徐庶为了母亲选择了离开刘备,这也是他无奈之下的抉择。

若有两全策,谁愿进曹营?

谈三国故事,看天下英雄。我是Ad哥哥,期待你的关注。

Ad哥哥


徐庶本名叫徐福,本身只是一个寒门子弟,年少时性格方面比较冲动,所以为了兄弟间的义气替人出头,但是却不小心被捉了,当时的情况相当的危急,如果不是徐庶的朋友全力相救,可能我们就不知道徐庶是个谁了。

也正是这一次的事情让徐庶开始明白了自己人生的路线走错了,于是弃武从文,从一个游侠转职为儒士,苦学多年后,感觉自己的水平已经可以出来装一波了,所以就跑到了刘备的身边,但是在某一天徐庶听说自己的母亲被曹操捉了,所以只能向刘备告辞,并且还在自己走之前给刘备推荐了卧龙诸葛亮,可是问题出现了,徐庶真得是因为自己的母亲被曹操所以捉的原因才非要离开刘备吗?

当时的刘备为了对抗曹操,一路流浪终于在某一天被刘表所接纳,于是刘备领着刘表所给予的兵力驻扎在新野抵御曹操的进攻,当时也算是徐庶的第一次出山,毕竟自己整整学习了五年左右的时候,虽然不敢自称为大器晚成,但是怎么也算是天下间少有的能人了。当然了这句话是徐庶自己所说的,有没有根据就不太好说了。

当时的徐庶刚刚从书院中走了出来,虽说以前的游侠经验相当丰富,但是这个武将跟文官方面不是一个体系,所以这会的徐庶相当的迷惑,很可能正处于满世界投简历的阶段。但是大家一听这个徐庶是半路出家学习的,表示有一点点的怀疑,再一打听以前还干过游侠之类的职业,可以说在古代的时候,为了听起来好听一些,其实所谓的游侠跟地痞没有多大的区别,这样一来更加没有人想要用他了。

而当时在荆州的时候,正好遇到了刘备,可以说这会的刘备正处于一穷二白的阶段,但是刘备有一张好嘴,把刚刚出道的徐庶给说愣了,再加上刘备还有一层身份就是汉室中山靖王的后代,这让人一听就是皇室家族,相当的高大上,于是徐庶就在稀里糊涂的情况下投奔了刘备。

本来徐庶是真心想要跟刘备一起打天下,成就自己一世功名的,但是等徐庶了解了刘备的情况后,瞬间自己的内心有点不可意义,别人开局都是简单难度,偶尔来个普通难度也无所谓,但是你刘备现在直接开局就是地狱级别的难度,这个时候徐庶就开始有点想打退堂鼓了。

但是在三国的时候大家都很重视名声,徐庶刚刚才给刘备表了忠心,马上就不想干了,不论是哪个君主都不可能会容不下他,徐庶很纠结,所以一直不是很想给刘备出力,但是这个时候的刘备正是最为缺人的时候。

刘备也是很无奈,所以只能天天来烦徐庶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徐庶打算给刘备重新找一个军师,也算是减少自己的压力,于是卧龙诸葛亮就这样出现在刘备的面前。

当时去请诸葛亮的时候,徐庶表示这是一个人才,所以让刘备把态度放低一点,说实话以当时诸葛亮的脾气,并不是很想给刘备打工,但是谁会想到刘备居然还可以做到三顾茅庐这样的事情,直接让诸葛亮没了脾气,于是只能出山来帮助刘备一起打天了。

但是徐庶的内心不平衡了,自己当时可是被刘备一阵忽悠就立马投奔了他,而到了诸葛亮这里却成了著名的三顾茅庐,这让徐庶面子放在哪里,于是在诸葛亮成为刘备的军师后,徐庶更是学会的出工不出力。

当时曹操的大军已经把刘备打得只能往南跑了,毕竟刘备所投靠的刘表已经病死了,所以这一次刘备开始拉着百姓一起向南方逃亡,而徐庶跟他的家人也在这一次的逃亡中。

本来徐庶就不是很想跟着刘备一起去逃亡,说实话这样的情况下,谁知道刘备能不能翻身,万一要是失败了,自己到时候就是一个败军之将,到了那个时候自己再去投降,可能曹操就会看不起自己。

所以徐庶每天都很纠结,也正在此时有消息传了过来,徐庶的母亲在此次逃亡中不小心被曹操的大军所捉,瞬间徐庶有了好办法,于是徐庶直接找到了刘备,表示自己真心想跟刘备一起打天下,但是自己的母亲却不小心落到了曹操的大军手上,为了自己的孝道,只能前往曹军大营去救自己的母亲。

刘备当时很是舍不得徐庶,毕竟自己手下的人才实在是太少了,但是人家已经把话说的这么明白了,不让他回去就是逼他当一个不孝之人,而刘备现在唯一优势就是名声好,所以只能放徐庶离去。

于是徐庶就这样离开了刘备,来到了曹营之中,说实话在这一段时间里来投奔曹操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徐庶这样一个打着为救母亲旗号的人也不是没有,所以曹操并没有很关注徐庶,只是认为这样的一个人多少还算是有点实力,所以就给徐庶安排了一个普通的官职,然后这件事就直接扔到了脑后。

说实话曹操比较喜欢武力值高还有脑子的人,但是徐庶来到曹营中是以文官的形势来的,所以就让曹操产生了误会,而且自己手下谋士已经相当多了,也不差这么一个,所以没有引起曹操的注意,如果徐庶一上来就表示自己身手不凡,很有可能会让曹操高看一眼,可惜徐庶自认为自己已经不是一个寒门子弟,所以就要表现出自己高贵的一面,但是这些在曹操的眼中是最没有用的,所以结果很遗憾,徐庶一直没有得到曹操的重用。

其实徐庶从一个用武力吃饭的人转型为了一个文人,为得就是让自己出人头地,但是刚刚走到社会上就被刘备给忽悠了,所以自认为投错了,虽然不想为刘备卖力,但是又不是想让别人说自己的闲话,所以就把诸葛亮推荐给了刘备,并且在曹军捉到自己的母亲时果断表示为了孝道要投敌,可以说能说投敌说得这么光明正大的人也只有徐庶这么一个人才,如果说这样的情况到了刘备已经成立蜀国的时候,我敢肯定徐庶一定不会这么轻易的离开刘备,可是很多事情是经不起试探的,人生没有如果。


虎头山小妖


演义中,为了证明徐庶离开刘备,只是因为母亲被曹操所俘,所以就把徐庶离开刘备的时间,说成是在诸葛亮出山前。

换句话说,当时的刘备还没有丝毫穷途末路的迹像,而且徐庶临走之前又推荐了诸葛亮。这种做法,不仅能体现出徐庶的忠孝仁义,也更加印证了徐庶离开只是为了保全母亲。

但事实上,徐庶离开刘备时,刘备正处于他这一生中的最低谷,如果不知道后来的故事,谁都不敢保证刘备能否度过这个坎。因为,徐庶离开刘备的时候,正是刘备当阳惨败之时,被曹操追得如丧家之犬一般。

当时的荆州七个郡,曹操已控制了六个半。只有江夏郡,因为紧邻江东,还暂时存在一些敢于对抗曹操的人;其它地方,已看不到抗曹的大旗。而刘备当阳惨败,对荆州主战派的士气影响,更是惊人。 

因为,这似乎已经证明,曹操席卷荆州已呈现不可逆转的趋势,再抵抗的风险实在太高,而投降了,却能够得到曹操的继续重用。在这种背景下,荆州开始出现大规模的投降潮。



最具代表性的事件,就是文聘主动来投降曹操。文聘作为荆州实权派人物,最开始刘琮叫文聘一块投降时,他直接置之不理,现在他却主动来投降,足以说明大家已经普遍不再看好继续抵抗曹操。

类似文聘这样的人还有很多,比如有两个后来大家非常熟悉的人物也在这个时候投降了曹操,他们一个叫黄忠、一个叫魏延。还有几个,后来名气比较大,在《三国志》中都有传的人,也都投降了曹操。他们是和洽、裴潜、石韬。

事实上,在当时的环境下,不要说别人,就是刘备,也有一种说不出的惶恐。所以当徐庶听说自己的母亲让让曹操俘虏后,心中也不免开始动摇起来。因为,此时刘备的前途,实在已看不到出路。如果再不趁机归降曹操,恐怕以后很难再有好前程。

在这种背景下,刘备看出来徐庶有离开他的意思,就直接对徐庶说,你如果想离开我,我不会阻拦你。徐庶也算是光明磊落,他没有选择遮遮掩掩,而是大方的承认了这件事情。

“我本想与将军一起谋划王霸大业,是凭着这颗心。现在失去了老母,这颗心乱糟糟的,对将军的大事不再会有什么帮助,请您允许我即此告别。”于是,徐庶就离开刘备投靠了曹操。

也正因为此,刘备与徐庶的故事,也算成为了一段历史佳话。因为,不管徐庶因为什么原因离开刘备,他那种光明磊落的行为,本身就是对刘备最大的赞扬。



换句话说,徐庶如果对刘备没有绝对的信心和信任,他是绝不是敢那样做事。因为,大哥风光时,你跟在后面吃香喝辣,现在大哥危难了,你就想要背叛大哥,还准备跳槽到对手哪里?你真当大哥好欺负么?如果大家都这样玩,大哥还混不混?

如果徐庶对刘备没有充分的信任,他难免会认为刘备是在试探自己。总而言之,如果我说要归降曹操,刘备肯定会趁机杀了我的。

想当年曹操也做过类似的事情,在兖州之乱时,毕湛的母亲让张邈俘虏,曹操看出毕湛有离开自己的意思,就主动告诉毕湛,你如果想离开我,我不会阻拦你。如果毕湛也象徐庶一样大方承认,他即使离开曹操,也算一段历史佳话。

但问题是,曹操显然无法做到让毕湛完全相信,所以他告诉曹操自己永远不会离开,把曹操都感动的热泪盈眶。但是结果呢?毕湛掉头就跑到了张邈那里,狠狠的给了曹操一个大耳光。

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徐庶敢坦然的告诉刘备,他就是要走了。这种事看起来是背叛刘备,但实际上也是对刘备最大的肯定,因为这等于告诉天下人,刘备是最重情义的大哥,因为他遇事总为小弟着想;宁可自己死,也绝不会强迫小弟干事。


我是赵帅锅


徐庶历来被认为是与诸葛亮、庞统、法正并列的蜀汉四大军师,他在新野之时便投奔刘备,颇受刘备重视,并且向刘备推荐了卧龙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更是被神话为神机妙算的军师。然而因为母亲被曹操俘获,徐庶不得已离开了刘备。然而徐庶的离开,真的是因为他是个“孝子”吗?

(图)徐庶

首先,我们还原一下历史上的真实情况。《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曹操南下,刘表次子刘琮不战而降,当时,徐庶与刘备屯于樊城,听闻此事后,刘备率众南行,徐庶带家眷与诸葛亮一起随刘备逃亡,在当阳长坂坡被曹操大军追上,徐庶的母亲被曹操军所掳,徐庶为了保全母亲,辞别刘备,前往曹营。”

显然,在历史上并没有曹操伪造徐母之书,骗徐庶投降曹操的桥段,而且也没有记载表明刘备对徐庶的离去感到悲伤。徐庶对刘备说的话还是很漂亮的“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於事,请从此别”,显得自己是如此身不由己,还为我们留下了“方寸大乱”这个成语,不过刘备对此的态度却毫无记载。

(图)诸葛亮好友石广元

如此一来,徐庶的离开就很值得玩味了。我们在“诸葛亮未遇刘备, 也不会投靠曹操, 司马懿先遇刘备则必投靠!”一文中曾经提到,刘备的用人,是以利益为交换的。比如关羽、诸葛亮,刘备驱使他们,也给予他们巨大的权力。而刘备的这种用于交换的“利益”大多是先以一种“许诺”的方式支付给臣属们的。换句话说,白手起家的刘备,先画个饼,大家信了,就一起干,不信就各奔东西。

徐庶开始肯定是相信刘备的,所以还把自己的好友诸葛亮介绍给了刘备。然而,当荆州沦陷,曹操十万大军逼近,刘皇叔败走樊城,几无可依之处。在这种情况下,那些曾经追随刘备的人不外乎有三种去处,一是向诸葛亮、关羽、张飞等人一样誓死追随;二是选择观望,看刘备的发展和荆州局势而定;第三种则是选择抛弃刘备,改投曹操。徐庶无疑就选择了第三种。

(图)历史证明徐庶选错了

其实不只徐庶做出这种选择,曾闻名一时的“诸葛四友”都差不多在这时做出了选择。徐庶借机投奔了曹操,而石广元、孟公威也差不多在这个时期出仕于曹魏。

当阳败退之时,曾有人误认为冲进曹操阵营营救阿斗的赵子龙是去投降曹操,为何会这样?居然有人会认为以忠勇闻名的赵云会背叛!为什么?只因为他们可能每天都会看到有同伴跑向北方,投奔曹操,以至于怀疑赵云也是这样。而徐庶就是这些跑向北方的人群中的一个,他真的去投奔曹操了,只不过与旁人不同,徐庶留下了句漂亮话。而刘备自然不会再留恋这些心已不在的人了。

(图)长坂坡上怀抱后主的赵云

20年后,当诸葛亮以蜀汉丞相之尊,率领十万大军北伐魏国之时,他终于得到了两位故友——徐庶和石广元的消息,他们一人担任御史中丞、一人担任典农校尉,官职都不高,孔明不禁感慨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这话除了感叹故友没能一展抱负,似乎也有一些嘲讽吧。

(图)胸怀大志的孔明

“20年前你们抛弃玄德公,如今玄德虽已故去,但早已成就帝业,而我孔明也成为了蜀汉的实权者!”诸葛亮的心中或许是这样想的吧!


孙博士侃历史


徐庶是刘备在荆州的第一个谋士,徐庶是主动来投刘备的,他是来投明主的,刘备见了自然极为高兴,徐庶见了刘备的马,然后问:这可是的卢马?刘备说:是的。

徐庶说:这的卢马虽然也是千里马,但是会妨主,不能够骑呀。刘备说:已经应过了,就把的卢跃檀溪的事情告诉了徐庶,徐庶说:这个是救主,并不是妨主,终究还是会妨主的,不过我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

刘备就问:有什么办法?徐庶说:你比较不喜欢谁,就把的卢马送给他,等妨了这个人之后,再拿回来,自然就没有什么事情了。(不知道刘备送庞统是不是这个想法呀),刘备变色说:你过来,不教我正道,却让我去做损人利已的事情。

徐庶说:我向来听说主公仁德,一直不相信,所以就故意试探一下的。刘备就以徐庶为军师来操练军马。后来徐庶看破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后,程昱就向曹操献计,说徐庶这个人是孝子,只要把徐庶的母亲带到许昌,那么徐庶肯定会来的。

而徐母并不同意,程昱就仿着徐母的笔迹给徐庶写信,让他回来,否则曹操要杀她。徐庶就跟刘备说了这个事情,说他只能回去。刘备说:母子是至亲,你就尽管回去吧。徐庶拜谢。

孙乾偷偷的跟刘备说:徐庶一直在新野,我们军中的虚实,他都知道了,如果他到了曹操那边,曹操重用他,岂不是对我们不利呀?还不如把徐庶留下,而曹操看到徐庶不回去,就会把徐母杀了,那徐庶肯定要为母报仇,就会对你尽心尽力的。

刘备说:不可以这样,我们不能做这样不仁不义的事情,大家都为刘备的仁德而拜服。刘备为徐庶送行,徐庶说:我是想与主公一起成就大业的,但是因为母亲的原因,让方寸大乱。

徐庶远去,刘备目送,没多久,徐庶又骑马回来了,他对刘备说:刚才我的心太乱了,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忘了跟你说,襄阳城西隆中有一个卧龙先生,叫做诸葛亮,字孔明,这个人的才能远胜于我,你只要请他出山,大业可成,这个就是徐庶走马荐卧龙。

徐庶还担心刘备去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不肯,就到诸葛亮的家中先劝了一下诸葛亮要出来帮刘备,可见徐庶离开刘备,确实是为了母亲。


历史简单说


对于徐庶,大家应该不会陌生,演义中是刘备到荆州后的第一位重要谋士。此人博学多才,和诸葛亮、崔州平、石广元等人非常交好,在荆州一带颇有名气。投靠刘备后,也立刻有所建树。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说的就是他。

那么,我们就要问了。历史上的徐庶是个什么样的人物?他又是什么时候离开刘备的呢?他为什么要离开刘备,真的是因为他母亲吗?他投靠曹操后,真的没有献一策?

徐庶:母亲啊!

历史上的徐庶确实和诸葛亮等人十分交好,也确实很有学问,但是徐庶破八门金锁阵,手把手教刘备怎么打仗的事是肯定不存在的。刘备一个主帅,军事战斗需要别人来指挥?就算是后期的火烧博望坡什么也都是他亲自领导的,可能听听徐庶的建议啥的。

演义中编了一段故事,说是曹操把徐庶的母亲捉了起来,然后徐庶就不得不离开刘备,然后离开之前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其实不然,徐庶并不是这个时候离开比刘备的,翻开《三国志·诸葛亮传》就可以知道

徐庶是在刘备一行人逃亡江夏的途中,因为徐庶的家眷(母亲)在逃跑途中被曹军捉了,徐庶才决定离开刘备的。虽然都是离开刘备,但是历史和演义有个时间差的。

历史上徐庶是因为母亲才离开刘备的?三国志的交代是因为母亲被抓走,徐庶心如死灰,方寸大乱,只好辞别了刘备,投奔曹操。自古忠孝不能两双,徐庶选择了孝。会不会有其他原因呢?笔者猜测还可能是吃不了这颠沛流离的生活的苦~

徐庶进曹营真的没有献一策?这多半是不可能的!

据《魏略》记载:至黄初中,韬仕历郡守、典农校尉,福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就是说公元223年,徐庶在魏国被任命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多多少少是个官职吧?一策都不献就拿了个官做,可能吗,科学吗?

对于徐庶,应该是个有学问,有谋略的人才,诸葛亮也是挺欣赏他的。如果跟着刘备一直混,在蜀国估计会成为主要支柱。


小刀文史


在中国有一句著名的歇后语,叫"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意指人在心不在,出工不出力.徐庶在我国历史上确有其人,尤其在小说中对他的相关介绍还是比较详细的.他在第35回里以"单福"的化名出场,当上了刘备第一位正式的军师,并在随后与曹操派来的小规模部队作战中,充分利用他的干练,指挥刘备的军队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不但得到了刘备集团的上下尊敬,也引起了曹操的重视.后来曹大丞相从谋士程昱的口中得知了他的真实身份,并采纳程谋士的计策,把徐母骗到许昌软禁起来.

又伪造徐母笔迹,写了一封信,把徐庶骗来许昌.徐母得知后,大骂其子不忠不孝,解下裤腰带悬梁自尽了.徐庶由此深恨曹操,虽然给曹阿瞒当差,但终身不为曹孟德设一计献一谋.这就是这句歇后语的由来.后世更把徐庶的举动称之为"身在曹营心在汉".而徐母也被传统观念奉为"忠君爱国的大义之母"的典范,受到后世无尽的吹捧.



"滚滚长江东逝水\

昭烈名臣


徐庶,字元直,曹魏重要谋士。


在刘备居新野时投奔刘备。

208年,曹操南下,大破新野,徐庶与诸葛亮一起行至长板坡时被曹操击溃,徐庶的母亲也被曹操抓了去。

徐庶对刘备说:“我所能发挥才能的,只有新野小县。现在新野没有了,我心已乱。老母在曹操处,请让我去。”

刘备答应后,徐庶就去投奔了曹操。赤壁之战时,徐庶被派往镇守长安,以防西凉马腾。赤壁之战后,徐庶很好的起到了谋士的作用,深得曹操喜爱。

曹丕继位后,徐庶官至三公之列,在诸葛亮北伐时都为司马懿出了不少主意。
历史上的徐庶和《三国演义》中写的是完全两个人。所谓“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是完全没有根据的。徐庶非但不是一言不发,而是说了很多话。否则他决不可能会官至三公。如果不说忠义的话,徐庶真是一个不错的谋士。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

俄而表卒,琮闻曹公来征,遣使请降。先主在樊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

6徐庶在曹操处其实也想好好表现的,奈何竞争对手太多太强,混不到前排,没法进入曹氏核心,后有好友诸葛亮替他惋惜,如果你当年一直跟着我们混,肯定比现在强

逮大和中,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广元仕财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

如果徐庶不归曹操而继续追随刘备,其功名虽然赶不上诸葛亮,应该也不低于孙乾、简雍之流,或许能够和法正庞统并列吧。


史话实说


在《三国演义》中。

徐庶离开刘备确实是因为他母亲。

所以徐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孝子。

出山辅助刘玄德

徐庶,字元直,出生寒门,自小为寒门子弟,年少时爱好任侠击剑,后折节向学。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名士为友,共辩天下大事。一心追求明主,但怀才不遇。

成为刘备第一任军师

刘备历经徐州、荆州失利后,那是心灰意冷,落魄不堪。总想着怎么才能东山再起,其一生的转折点得从水镜先生(司马徽)指点开始,水镜先生指出刘备年逾四十,仍一事无成的原因不是缺猛将,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大才,缺乏军师。

徐庶也开始考察刘备,看他是否为明主。徐庶通过观察,发现刘备胸怀大志,才略过人,并能够善待部属,素有人望。于是就前往新野拜见刘备,之后成为了刘备的第一任军师。

破曹仁八门金锁阵

徐庶确实有水平,在辅佐刘备不久,便展露头角。

那时曹仁率重兵攻打新野,曹仁一上来就对刘备摆下了八门金锁阵。八门金锁阵是魏国的曹仁对刘备时所建的,对抗了不少英雄豪杰,连关羽都曾经深陷其中,完全找不到方向。

刘备无计可施的时候想起来徐庶,于是向徐庶求救。

徐庶钻研儒学,结交不少有识之士,徐庶看到阵型后,立刻就识破了,并找到八门金锁阵的缺陷,一举攻破,大败曹仁。

刘备终于尝到了大胜的滋味,对徐庶更是刮目相看。

曹操利用徐庶的母亲诱骗徐庶入魏

曹操得知刘备破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时,深感怀疑,单凭刘关张三兄弟是不可能破的。曹操又得知刘备是在军师指点下破阵的后,便向满朝打听此人。

唯程昱对徐庶有所了解。程昱是曹操手下著名谋士,曹操问程昱:“徐庶的才能比汝如何?”,程昱回答说“十倍于我”。

曹操是个爱才之人,欲拉拢徐庶,于是叫程昱想办法,程昱知道徐庶是个孝子,便利用其对母亲的孝爱之心,将其母亲抓至许昌,假借其母的笔迹诱骗徐庶离开刘备。

徐庶在刘备和母亲的面前,毅然选择了母亲。刘备再舍不得也没有理由留下徐庶。

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於事,请从此别。

徐庶临走前向刘备“走马荐诸葛”,并立誓在曹营“终身不设一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