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logger的尷尬,vlog或許只是一個偽風口?

vlogger的尷尬,vlog或許只是一個偽風口?

一個打工仔在網吧吃烤串的視頻竟然有成百上千的評論;一個長相普通的女孩流水賬的一天視頻記錄也能引來數十萬圍觀;還有各種做飯的、帶娃的、種田的、上班的、旅遊的、創業的等等網友紛紛拿起手機或者相機通過視頻記錄、分享自己的生活,他們對自己美其名曰“vlogger”。

vlog一夜之間火了起來,作為一名從博客時代走過來的“老博主”也對這種新的傳播形式充滿了興趣。畢竟大家都在喊5G時代來了,大家都在說vlog可能是下一個公眾號文章般的存在,vlog才是自媒體的下一座金礦!

那麼真相到底如何?本人抱著不要老臉,真人出境的方式玩起了vlog,至今為止我已經拍攝、發佈了8期vlog視頻,今天我就來談一談關於vlog的一些真實體驗和看法。

vlogger的尷尬,vlog或許只是一個偽風口?

一、vlog的門檻有點高?

在接觸vlog之前我認為它有兩個門檻:一是真人出境,二是拍攝剪輯。vlog與圖文自媒體以及抖音短視頻最大的區別是,人格化更加立體、真實,它要求你必須大膽的面對鏡頭進行表達,在大多數vlogger的視頻裡都是以第一視角向網友進行分享。其次,視頻的場景切換、鏡頭語言、時長適當、配樂優美、後期剪輯等,都需要一定的技術能力。

因此最初我認為vlog是有較高門檻的,似乎它並不適合所有用戶,只不過是一小撮群體的熱鬧。當自己試著拍攝、剪輯了兩期視頻以後,更是覺得vlog耗費時間、精力,因為又要做前期腳本策劃、又要出去拍攝、最後還要後期剪輯。做了兩三期之後我已經有放棄繼續更新的想法了,不過正好當時去外地出差,就順便拍攝記錄了自己出差的一些見聞(也就意味著並沒有做任何的前期策劃工作),然後簡單進行了後期剪輯、發佈,這個時候我發現出來的視頻效果比前期刻意策劃的視頻更加自然,同時也極大的節省了時間成本。

當自己的vlog視頻已經發布了8期之後,我認為vlog門檻其實並沒有想象那麼高,一臺手機足矣。95後、00後作為抱著手機長大的一代,他們勢必更能接受和擁抱vlog這種新生事物,因此我認為全民vlog只是時間的問題。

二、vlog的記錄只能是流水賬?

大多數vlogger發佈的內容似乎都是流水賬似的記錄,有人玩笑稱看到的內容十有八九是拍自己早餐吃牛油果酸奶拌麥片。更有人吐槽,明星景甜發佈的第一條vlog通篇內容也寡淡如水,大抵不過是,工作人員問:涼快嗎?開心嗎?

有人就問了,你會去浪費十幾分鍾甚至是幾十分鐘,去看一個普通陌生人在那裡自問自答嗎?當然不會。因此,在vlog上火起來的決定性因素,並非情節與內容,而是創作者。那麼對於一個普通創作者來說,人設就非常重要了。你是美女?屌絲?北漂?苦逼創業者?二胎媽媽?農村小哥?這些都決定你產出什麼樣的內容,引發哪部分受眾群體的共鳴。

vlog的記錄屬性讓它難免會呈現出流水賬的現象,所以除了人設的清晰定位以外,每期視頻都應該有“點”,它可以不提前策劃詳細腳本,但是在拍攝之前一定要想清楚拍攝要點、亮點,儘量避免出現沉長式、碎碎念式、無聊式的vlog視頻。

三、vlog如何賺錢?

如果不賺錢,沒有商業價值,那麼vlog始終成不了氣候。我認為拍攝、剪輯都不是vlog的問題,人人都可以成為vlogger,但賺錢目前還真是一個問題。

目前絕大多數vlogger是沒有進行過商業變現的,而各大視頻平臺也還在孵化期,大家似乎都在摸著石頭過河。對於很多的廣告主、品牌方、機構、科技公司等等來說,對於vlog這種新的傳播形式也還處於觀望階段。

儘管諸如西瓜視頻這樣的平臺已經推出vlog月薪萬元計劃等激勵方案,但是它依然解決不了僧多粥少,大家基本上都掙不到錢的現狀。而至於流量變現、粉絲打賞等等更是杯水車薪。不過也有先行者開始vlog達人簽約、培訓、商品帶貨等商業變現的探索,目前也有少量Vlogger接廣告,比如產品評測、探店、景區旅遊、主題廣告等等。

從理論上講,從前微博、微信能夠變現的方式,vlog都可以重新做一遍,並且vlog有更大的想象空間。總得來說,這是一條所有自媒體人、創作者以及各大行業創業者都需要關注的一條賽道,畢竟5G時代真的來臨了。

vlogger的尷尬,vlog或許只是一個偽風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