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互聯網“最大變量”變成“最大增量”

在加快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背景下,信息是國家治理的重要依據,要發揮信息在這個進程中的重要作用。要以信息化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更好地運用信息化手段感知社會態勢、暢通溝通渠道、輔助科學決策。讓互聯網這個“最大變量”變成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最大增量”,需要重視互聯網、管好互聯網、用好互聯網。

重視互聯網,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

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一個國家制度和制度執行能力的集中體現。國家治理體系是在黨領導下管理國家的制度體系,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和黨的建設等各領域體制機制、法律法規安排,是一整套緊密相連、相互協調的國家制度;國家治理能力則是運用國家制度管理社會各方面事務的能力,包括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個方面。這是我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一場深刻的系統性制度變革,需要新的動力,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為推進此項改革提供了強大動力。

目前,我國正在大力實施網絡強國戰略、國家大數據戰略、“互聯網+”行動計劃、數字中國建設,就是信息化引領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現實舉措,也是我國敏銳抓住信息化發展歷史機遇,重視互聯網技術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重要作用的結果。

管好互聯網,牢牢把握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根本方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本框架,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為根本遵循,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加快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徵的價值體系。如今,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社會,首先要提高網絡綜合治理能力。經過多年探索,目前已形成黨委領導、政府管理、企業履責、社會監督、網民自律等多主體參與,經濟、法律、技術等多種手段相結合的綜合治網格局。

具體而言,就是要加強網上正面宣傳,旗幟鮮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價值取向,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團結、凝聚億萬網民,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進網上宣傳理念、內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創新,把握好時度效,構建網上網下同心圓,更好凝聚社會共識,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各級領導幹部特別是高級幹部要主動適應信息化要求、強化互聯網思維,在帶頭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前提下,不斷提高對互聯網規律的把握能力、對網絡輿論的引導能力、對信息化發展的駕馭能力、對網絡安全的保障能力。管好互聯網,保證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過程中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運用好互聯網技術成果,全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建立健全大數據輔助科學決策和社會治理的機制,推進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創新,實現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具體來說,就是以推行電子政務、建設新型智慧城市等為抓手,以數據集中和共享為途徑,建設全國一體化的國家大數據中心,推進技術融合、業務融合、數據融合,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加快政務信息化,尤其注重對互聯網領域前沿科技在國家治理方面的轉化應用。加快5G、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成果轉化的力度,為提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供技術支持。此外,還要注重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政務公開、黨務公開,加快推進電子政務,構建全流程一體化在線服務平臺,更好解決企業和群眾反映強烈的辦事難、辦事慢、辦事繁的問題。用好互聯網,讓這些信息社會的前沿科技成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核心動力。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僅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實現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的切實舉措,更是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然要求。實踐表明,重視互聯網、管好互聯網、用好互聯網是信息時代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踐邏輯,也是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經驗總結,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也為世界各國在利用信息技術推動現代國家建設提供了中國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