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河流模式的三個關鍵因素

有人說,銷售就是賣東西;還有人說,銷售就是把東西賣出去,把錢拿回來。我認為,

銷售就是人和人達成共識的過程

如何高效與客戶達成共識?| 用好河流模式的三個關鍵因素

把東西賣出去,前提是你和客戶達成了一個共識——你的產品或者服務他願意以某個價格來換。在東西和價格這件事情上,你們達成了共識。把錢拿回來,也就是說,你們就如何付款達成了共識,且彼此履行了這個共識。所以,本質上,銷售就是一個達成共識的過程。這麼看,達成共識這件事,對銷售工程師來說,足夠重要了吧!

如何高效與客戶達成共識?| 用好河流模式的三個關鍵因素

可是,共識可不是那麼好達成的。生活中,小到晚上是在家吃飯,是叫外賣,還是出去吃?工作上,張三認為方案A好;李四說方案B才是最符合公司利益的方式;王五說,能解決當前問題的方法是方案C……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怎麼整?

回到我們的銷售場景,銷售工程師想說服客戶,我們的產品和服務就是最合適客戶的,但是客戶好像不這麼認為,銷售越是這麼說,客戶越是不買賬。

如何高效與客戶達成共識?| 用好河流模式的三個關鍵因素

很多銷售人員認為達成共識還不簡單嗎?這個我懂的,想讓客戶知道我們產品或者服務好,那就要拿出證據來啊,要擺事實講道理列數字啊。可是,這樣做真的好使嗎?

在十幾年的一線銷售和一線銷售管理的過程中,我見過很多的銷售都是這樣乾的,包括我自己,曾經也是這麼幹的。見了客戶就講自己的產品怎麼怎麼好,節能效果能提高百分之多少啊,有多少客戶曾經用過啊,產生這樣的效果是使用了哪些新的技術啊,擺事實講道理列數字一項都沒落下,可是,客戶依舊不買賬,這是為什麼?

還有的銷售,甚至會和客戶辯論起來,客戶提出一個觀點,銷售人員為了說明自己的好,組織證據不斷的反駁,到最後不歡而散。

如何高效與客戶達成共識?| 用好河流模式的三個關鍵因素

這裡面,有個關鍵的錯誤認知,那就是我們認為如果客戶知道了我們的好,那就會接受我們的好。可實際上,這只是我們的一廂情願。在客戶的腦海中,本來是有一個原有的認知的,你告訴客戶的內容,對於客戶來說,是一個新的認知。原有的認知和新的認知之間,是有著一道鴻溝的,而很多時候,銷售人員漠視或者根本沒有意識到這條鴻溝的存在,所以才會有那麼多的無效溝通產生。

那麼問題來了,銷售應該如何才能和客戶達成共識呢?或者說,如何才能跨越認知之間的鴻溝呢?

第一部分

幫助我們達成共識的工具:河流模式

如何高效與客戶達成共識?| 用好河流模式的三個關鍵因素

在這裡,我們要引入一個新的技能,也是一個新的指導我們和客戶達成一致的工具,叫做河流模式

齋藤孝是當代日本最著名的溝通專家之一,曾經就讀於東京大學法學院,目前在明治大學文學院任職,還是諸多暢銷書的作家。齋藤孝在《開口就能說重點》一書中提出了一個用來溝通的模型:河流模式。這個模式是什麼,又是怎麼運作的呢?要搞清楚這一點,我們先看看這個模式中的幾個基本的概念。

如何高效與客戶達成共識?| 用好河流模式的三個關鍵因素

第一個概念是全新的認知。它的意思是我們想告訴對方的觀點或者認知,也是我們希望對方可以接受的觀點,這,是我們的目標。

第二個概念是既有認知。這裡的“既有認知”就是我們的共識,這是我們需要和對話者確認的地方。也就是說,我們需要在彼此之間先找到一個共識點,這,是我們的起點。也就說,這個認知是對話雙方都可以接受的一個認知。

第三個概念是河流。這裡的“河流”,我們可以理解為是說話者和聽話者之間的知識隔閡,或者是信息不對等的、認知有差異的地方。

如何高效與客戶達成共識?| 用好河流模式的三個關鍵因素

過河的過程,就是我們從原來的共識(也就是既有認知),到達被對方可以接受和理解的地方(也就是全新的認知)。我們可以想象我們在河的一側,聽者在河的另一岸,我們的目標就是通過這一側,成功的到達河的對岸。中間需要我們補充的內容就是所謂的墊腳石。

這就引入了第四個關鍵的概念:墊腳石。為了成功的過河(達成一致),我們需要墊腳石的幫忙。關鍵的信息點就是幫助我們渡河的“墊腳石”。為了抵達對岸,我們要在河流中鋪設3塊“墊腳石”。需要強調的是,這裡的3是虛數,並不一定只是3塊,也可能是2,或者4,總之,需要視具體情況而定。墊腳石的多少取決於你們的共識建立在哪裡。

如何高效與客戶達成共識?| 用好河流模式的三個關鍵因素

這麼說還是有些抽象,我們舉個實際的例子你就明白了。

我們想要給對方說清楚某品牌的變頻器的使用成本低(為了方便起見,下面用D變頻器來指代),那,我該怎麼給一個決策者說明白呢?先想想我們的既有認知是什麼,也就是在哪裡我們可以達成共識呢?我想到了一點:那就是能量是守恆的,因為這是一個已經普及多年的基本常識。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從能量是守恆的,過渡到D變頻器的使用成本低這個全新的認知呢?

讓我們試試看:

  • 全新的認知:D變頻器的使用成本低
  • 既有認知:能量是守恆的
  • 墊腳石一:變頻器的主要作用就是將能量傳遞給電機
  • 墊腳石二:在傳輸的過程中,變頻器自身也要耗費能量
  • 墊腳石三:電能的消耗是變頻器使用成本的主要部分
  • 墊腳石四:D變頻器自身能耗是行業中最低的
如何高效與客戶達成共識?| 用好河流模式的三個關鍵因素

這時,我們試想一下,如果我們溝通的對象不是一位不太懂技術的決策者,而是一個技術工程師,那麼,我們的共識點可能就在變頻器自身是需要耗能的,那麼我們就可以直接從墊腳石二開始了。也就是說,墊腳石的數量是由我們和客戶的共識點決定的

通過這個案例,大家可以對河流模式有個初步的認識了。但是,這裡面還有

三個關鍵因素,如果使用不當,同樣也無法帶來想要的效果。

第二部分

關鍵因素一:不要賣牛排,要賣煎牛排的滋滋聲

首先,關於全新的認知,也就是河的對岸,我們希望客戶接受的觀點究竟應該是什麼。也就是說,這是我們新的共識。從銷售的角度上看,我們希望客戶得到的全新認知是:我們的產品或者服務很好,客戶應該買

如何高效與客戶達成共識?| 用好河流模式的三個關鍵因素

這是很多銷售的基本理念。想想我們自己買東西的經驗,大部分售貨員是不是在不停的誇獎TA所銷售的東西有多好多先進多便宜,而我們呢?基本無感。

就是因為我們定義了一個錯誤的方向,才導致最終無法現實目標的。此時,客戶的想法可能是:你的好,關我什麼事?你好,我就該買嗎?所以,當我們在使勁的描述產品或者服務有多麼好的時候,實際上,是在沿著錯誤的方向越走越遠

如何高效與客戶達成共識?| 用好河流模式的三個關鍵因素

那,應該怎麼辦呢?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提到耐克,我們很自然會想到運動,想到它的品牌口號:just do it!它突出了年輕人的自我意識,強調運動,給人一種積極澎湃,熱愛生活,勇於嘗試的感覺。想想耐克的廣告是怎麼做的,它從來不會說它的東西怎麼怎麼好吧,它強調的是那些使用它的產品的人,生活是怎麼樣的。耐克通過一系列的廣告、商業活動,將“對勾”這個符號和人們渴望行動,參與運動和勇於探索這種認知緊密的聯繫到了一起。

如何高效與客戶達成共識?| 用好河流模式的三個關鍵因素

所以,在這裡,我們要給客戶強調的,不是我們的產品有多好,而是說,使用了我們的產品之後,你的工作、生活會有多美好。

在銷售領域有個很著名的說法是:客戶想要買的不是一個鑽,客戶想要的是一個洞。在此基礎上,我做了一些擴展:

客戶要的不是一個鑽頭,客戶要的是一個洞;客戶要的也不是一個洞,客戶要的是掛上一幅畫;客戶也不是想掛上畫,客戶想要的是一種藝術品味;客戶要的不是藝術品味,而是一種有質量的生活的感覺,或者是被別人認為TA有藝術品味。

埃爾默 · 惠勒是美國一代傳奇推銷員,他的銷售技巧課被哈佛、沃頓和斯坦福等125所商學院採用,並且被大都會人壽、強生、西門子等世界500強企業指定為必修的銷售培訓課程。埃爾默 · 惠勒還被別人稱之為“滋滋先生”,這個綽號來自於最讓他廣為人知的那句話:“Don't sell the steak, sell the sizzle.(不要賣牛排,要賣煎牛排的滋滋聲)”。

如何高效與客戶達成共識?| 用好河流模式的三個關鍵因素

還有,幾年之前,在網上有個很火爆案例。最早這張圖片被被一位網友拍攝發到了網上,隨後,這張圖片被網友瘋傳,被譽為了廣告學、營銷學和推銷學種的經典案例。就是這短短的四個字,激發出了消費者強大的購買慾望。

你肯定聽說米其林吧,在你的腦海中,出現的是什麼?是輪胎,還是美食?

如何高效與客戶達成共識?| 用好河流模式的三個關鍵因素

著名的給餐廳評級的《米其林指南》就是這個生產輪胎的米其林公司搞出來的。輪胎?美食?這兩個八竿子打不著的領域是怎麼被聯繫到一起的?

原來,在汽車剛剛出現的十九世紀末,人們除了上下班開車並不知道它還有什麼其他的作用。法國的米其林兄弟為了讓自己的輪胎多賣一點,開始琢磨如何才能讓大家開車的里程更多,這樣他們的輪胎就能賣得更多。後來這哥倆就想到了這個主意,搞出來了個推薦大家出去吃喝玩樂的指南,再後來就發展成了今天的餐廳評級標準。汽車是什麼?是帶著你享受美好生活的工具而已。你要的不是這個鐵疙瘩,而是那種對美好的期待和渴望。

如何高效與客戶達成共識?| 用好河流模式的三個關鍵因素

只有讓客戶將產品或者服務和自己的情感建立起來一定的關聯,才可以打動客戶,完成購買。這種基於客戶情感的聯想,才是一個有價值的全新的認知。

第三部分

關鍵因素二——帝道、王道還是霸道,試試才知道

第二個關鍵因素是既有的認知。這也是一個銷售人員很容易弄錯的地方。銷售人員和客戶的既有認知,也就是現在的共識在哪裡,這是一個需要探討和摸索的地方。而很多銷售往往想當然的認為客戶就是這樣想的,這就是常識啊,他們肯定是這樣認為的。殊不知,就是這些基本的差異,導致很多銷售人員的起點都錯了。為了說明了解起點共識的重要性,我先來講一個大家都比較熟悉的故事,商鞅遊說秦孝公。

如何高效與客戶達成共識?| 用好河流模式的三個關鍵因素

《史記》中記載,商鞅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建功立業,對秦孝公的遊說一共進行了三次。首先,商鞅是通過當時秦孝公的寵臣景監才得以見到秦孝公的(人脈很重要的!)。第一次,商鞅給秦孝公的方案是帝道。這是二人第一次見面,商鞅吃不準這位年輕的國君當時是個什麼態度,於是先談了當時最流行的以堯舜禹湯為代表的帝道治國方略。秦孝公一點興趣都沒有,幾乎聽的都睡著了。回去還把景監大罵了一頓,說你什麼眼光啊,推薦的都是啥人啊。在景監的強烈堅持之下,才給了商鞅第二次機會。

如何高效與客戶達成共識?| 用好河流模式的三個關鍵因素

第二次面試,商鞅拿出了周文王、周武王的王道治國法。秦孝公略有興趣,但是也沒覺得有什麼太高級的。因為,他們祖上的秦穆公就是通過王道興起的,這些道理,秦孝公自然也明白。於是,商鞅還是無功而返。

獲得第三次機會後,商鞅又換了一個套路。這次,他和秦孝公大談特談霸道,也就是春秋五霸如何成就基業的方法論。這一次,果然撓到了孝公的癢癢肉上。孝公聽得入迷,越聽越激動,甚至差點摔倒了。後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在這裡也就不累述了。

如何高效與客戶達成共識?| 用好河流模式的三個關鍵因素

說完歷史,讓我們回到現實。客戶現在的認知究竟是什麼,我們千萬不要憑感覺認定,而是要通過溝通去了解。只有試試才能知道,到底客戶關心的是什麼。先聊聊功能,如果看客戶的沒什麼反應,再談談流程,如果還是沒有興趣,那就試著從關係的維度再論述。總之,千萬不要死抱著一個觀點,手裡有個錘子看什麼都是釘子。試想,如果當年商鞅第二次、第三次還是可勁的和孝公聊帝道,那麼,就成了“然後,就沒有什麼然後”的段子了。

第四部分

關鍵因素三——將河流模式用在危機公關上

河流模式是個很強大的溝通模式。關鍵因素之三是它不僅可以用在說服客戶上,甚至還可以用在危機公關上。

如何高效與客戶達成共識?| 用好河流模式的三個關鍵因素

幾年前,發生過一個事情。有個記者暗訪了某著名餐飲的2家火鍋店,發現了很嚴重的衛生問題,然後在媒體上進行了報道,引起了巨大的震動(未來方便起見,下面就稱這家公司為H公司吧)。

衛生和食品安全幾乎是全國人民最關注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一句老話叫做:民以食為天。還有一句老話叫做:病從口入。如果一家餐飲企業,被曝光了衛生或者安全問題,處理不好的話,尤其是這種大型連鎖店,很有可能會轟然倒塌的。

我們看看H公司是如何做的,從而化解了一場巨大的信任危機。H公司的做法就是一個典型的河流模型的應用。

先看看,此時,大家的既有認知,也就是共識是什麼?就是你H公司的確有問題

如何高效與客戶達成共識?| 用好河流模式的三個關鍵因素

於是,H公司第一步,承認了自己的問題存在。但是,H公司希望告訴大家的是什麼,也就是河流對岸的認知是什麼呢?其實是我們可以改好的,請相信我們。這是希望達成的全新的認知。

那麼,怎麼從現在的共識:H公司有問題,到達對岸:“H公司是安全的,可以改好的”呢?H公司是通過4塊墊腳石逐步的完全抵達彼岸的。

H公司採用的第一塊墊腳石是:我們採取了立即的相關的整改行動。緊接著,H公司採用的第二塊墊腳石是:請媒體和管理部門監督。隨後,是墊腳石三:將處理此次事件的公司負責人的聯繫方式進行公開,直面監督。最後,第四塊墊腳石:反思公司層面的管理問題,杜絕以後發生類似的情況。

如何高效與客戶達成共識?| 用好河流模式的三個關鍵因素

通過這四塊墊腳石,H公司讓大家的認知從“H公司有問題”,成功的過渡到了新的認知:“H公司是安全的,可以改好的”。正是這次成功的渡河,使得H公司的聲譽在此次事件中,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也成為了一個比較成功的危機公關案例。

如何高效與客戶達成共識?| 用好河流模式的三個關鍵因素

銷售的本質在於建立共識,建立共識需要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本質上說,河流模式就是從一個共識出發到達另一個共識的過程。

首先,通過嘗試,我們才能找到和客戶的既有認知;然後通過一個個的墊腳石,我們才能到達希望客戶和我們達成的全新的認知。但是,要記住的是,這個新共識不是牛排,而是烤牛排的滋滋聲。

祝你成為與別人達成共識的高手。

如何高效與客戶達成共識?| 用好河流模式的三個關鍵因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