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联合研发一款STOVL隐身短垂战机是否可行?

中俄联合研发一款STOVL隐身短垂战机是否可行?

在两攻已经摆在那里之后,关于是否装备STOVL短垂战斗机的争论,又一次热闹起来。大多数人还是认为,由于任务和军种安排和美国的4军制不同。两攻必然要和正规航母一起行动,不太可能和美国的两攻一样,单独面对对手的陆基空军和反舰力量。何况在可见的10年之内。并无单独研发STOVL的计划存在,因此一味的要求现在的两攻也必须装备短垂并无必要。这种说法,瀚海狼山认为是实事求是的。但是也必须认识到另外一点,就是两攻现阶段不配备短垂战机。是因为任务仍然局限的第一岛链的内外,两攻可以得到自家的陆基空军和正规航母的支持。不过看现在两攻的吨位体量,显然不会把眼光永远局限在近海,毕竟超过4万吨的两攻,有和美国两攻一样全球部署的潜力。如果彻底解决了近海的问题。或者在彻底解决近海问题前,两攻都有全球化部署的可能。

中俄联合研发一款STOVL隐身短垂战机是否可行?

这样就很难要求两攻必须永远和正规航母一起在远海活动。为每个两攻编队,都额外部署一艘航母压阵实际上并不经济,因为航母战斗群的基本航速,就要比单独的两攻战斗群平均高出每小时7到8海里,短时间内配合还可以,长时间全球活动。两攻的较低平均航速就问题明显了。如果两攻本身单独携带一定数量的STOVL短垂战斗机,那么2艘两攻部署在一起,在远离本土的环境下,面对中等强国以下的中小沿海国家,已经基本足够。除非面对有相当海空实力的国家,才需要正规的航母战斗群出面。因此携带了STOVL的双两攻群,基本就可以灵活顶替1艘正规的中大型航母。而在未来可见的西南方向。不论是东南亚,印度洋沿岸还是非洲的西海岸,大多数情况下,出动2艘两攻处理一般事件就非常合适,如果动辄出动航母,反倒显得过于紧张。因此长远来看。

既然已经有了批量的两攻。那么最终具备隐身的STOVL战机,战略选择的灵活性,有肯定比没有强的多。而看俄罗斯海军的情况,似乎更需要短垂。因为像1143.6型载机巡洋舰,也就是库兹涅佐夫号航母,他原本计划配备最多的主力舰载机,其实是雅克141。后来用上了苏33和米格29K,其实是因为苏联解体,雅克141计划难以为继的情况下,把次要选择当成了主要选择。而看目前俄罗斯的造船实力和军费的状况,重新装备4万吨级的两攻,同时再配备STOVL,似乎还是最可信,最现实,快速提高俄海军综合作战能力的唯一方法。因此目前阶段的俄方,对恢复STOVL计划的迫切需求,似乎更强烈一些。因此中俄之间,就有联合研发新型STOVL战机,特别是隐身版本的可能性。实际上雅克141项目在下马前,达到的技术高度相当可观。这是一种能飞出超音速的短垂。其三节旋转的尾喷管技术,也被美国人买了专利。F35B战机,其实处处有雅克141的影子。

中俄联合研发一款STOVL隐身短垂战机是否可行?

就是到目前,雅克141前面的双涡喷垂直小发动机,仍然是F35B的升力风扇技术外最可靠的垂降方式。因此不论是中俄联合研发新STOVL还是两国各自独立研发,雅克141都是重点的参考对象。当然,另一种现实是,合作的生意并不好搞。谁谁家不是三哥,不会白白出钱替他人做嫁衣裳。而交出研发主动权,恐怕对俄方短期内也很难接受。因此这个隐身STOVL,不论是联合研发还是自己单独搞,恐怕都要再磨几年,思路才会更清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