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帥們心中的鐘家溝(劉建)

許世友在回憶紅四方面軍轉戰到陝南那段歲月時說:

“1932年12月15日清晨,雪後初霽,空氣清新,我和熊國其政委從私渡河出發,前往鍾家溝參加總部召開的團以上幹部會議,路上不時看到一隊隊手持紅旗的戰士走向村莊去做群眾工作。鍾家溝是大巴山北麓的一個村莊,方面軍總部就駐在這裡,當我們走進會場,住在附近的同志已經先到了。因為這是西征以來第一次團以上幹部會議,所以我們很關心會議的內容,但是詢問了好幾個同志,他們誰也說不清。”

將帥們心中的鐘家溝(劉建)

當年,時任紅四方面軍三十四團團長的許世友和政委熊國其,在設在西鄉縣鍾家溝一個三層木樓院子裡參加的這一次團以上幹部會議,就是著名的鐘家溝會議。

這次會議23年後的1955年,國家給部隊授銜時,紅四方面軍出了1個元帥、3個大將、17個上將、39箇中將、100多名少將。其中,很多人都是從那個三層木樓的院子裡走出去的。

關於鍾家溝以及鍾家溝會議的重要性,開國元帥徐向前在他的回憶錄《歷史的回顧》這麼說的:

“我軍進駐西鄉以南的鐘家溝地區,已是十二月中旬。本來在這帶建立根據地,可是這裡已經被土匪糟蹋的不成樣子,加上連年乾旱歉收,糧食極缺,群眾又少,大部隊無法久駐。這時,我們從敵人報紙上得知,四川軍閥正在成都一帶混戰,有隙可乘,於是決定進軍川北。”

將帥們心中的鐘家溝(劉建)

大概說下當時的歷史背景:

1932年10月22日,紅四方面軍從鄂豫皖根據地兩越秦嶺,行程3000裡,12月8日到達城固小河口,12月10日晚來到漢江邊的沙河營,總指揮徐向前和政委陳昌浩親自沿江勘察渡河路線,經過動員帶頭渡江。14400餘名紅軍指戰員勝利渡江後先是佔領上元觀,後來分散住在城固和西鄉境內其他地方。當地的群眾聽說紅軍來了,團團圍著部隊,把戰士們扶到家裡,給他們換下破爛不堪的衣服,端出熱騰騰的飯菜,含著眼淚為受傷的戰士洗腳上藥,這些硬漢們禁不住流下熱淚,嘴裡不停地說“到家了、到家了!”

5天后,住在孫家坪的李先念和倪志亮接到通知到鍾家溝參加會議,在會上,方面軍領導發佈“經天池寺、核桃樹越過巴山,搶佔兩河口,直下通、南、巴”的命令。李先念回到孫家坪,按照方面軍的統一部署,向廣大指戰員解釋了入川的重大意義,說明解放四川人民是紅軍的光榮任務,指出勝利翻過大巴山,創建新的根據地,方面軍就能壯大發展,號召大家發揚不畏一切苦難的精神,勝利完成進軍川北的戰略任務。在物資上,要求每人準備三天的乾糧,二至三雙草鞋和五斤稻草。稻草,用於鋪墊泥滑山路和宿營取暖。

1932年12月17日,方面軍總部以第七十三師二一七團為先遣隊,先行出發,主力於12月19日相繼出動。從鍾家溝到通江兩河口的這條路線,是入川的一條捷徑,但是十分險峻,這條上山70裡、山上70裡、下山70裡的山道,由於兵匪騷擾,行人絕跡,時值冬天,非常難走,大家相互鼓勵,彼此攙扶,在陡窄泥滑的山路上奮勇前進。在城固小河口新任的紅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張琴秋也和大家一樣揹著乾糧和草在山路上行軍,晚上巴山頂上極其寒冷,徐向前和王樹聲把自己的稻草勻出一些給張琴秋送去,她對總指揮和王師長的關心萬分感激。

三十三團團長程世才在行軍隊伍中前前後後地跑,處理險情,排除障礙,幫助年少和體弱的同志跟上隊伍。

紅四方面軍在廣大指戰員的共同努力下,於12月18日佔領鎮巴與通江交界處的兩河口,直下通江後兵分3路,一路由徐向前帶第十一師和十二師西進巴中,一路由陳昌浩和王樹聲率領七十三師北取南江,王宏坤率第十師東進萬源,總部設在通江苦草壩。他們先後拿下通江、南江和巴中等地區,經過10個月的奮戰,到1933年10月,紅軍從1.4萬人發展到8萬人,創建23個縣市革命政權,形成500萬人口的川陝革命根據地。

將帥們回憶鍾家溝當年那次會議,認為它為建立川陝革命根據地打下了基礎。

鍾家溝,它為中國的革命鬥爭史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讓我們感到那塊土地格外厚重。(本文版權歸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