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帅们心中的钟家沟(刘建)

许世友在回忆红四方面军转战到陕南那段岁月时说:

“1932年12月15日清晨,雪后初霁,空气清新,我和熊国其政委从私渡河出发,前往钟家沟参加总部召开的团以上干部会议,路上不时看到一队队手持红旗的战士走向村庄去做群众工作。钟家沟是大巴山北麓的一个村庄,方面军总部就驻在这里,当我们走进会场,住在附近的同志已经先到了。因为这是西征以来第一次团以上干部会议,所以我们很关心会议的内容,但是询问了好几个同志,他们谁也说不清。”

将帅们心中的钟家沟(刘建)

当年,时任红四方面军三十四团团长的许世友和政委熊国其,在设在西乡县钟家沟一个三层木楼院子里参加的这一次团以上干部会议,就是著名的钟家沟会议。

这次会议23年后的1955年,国家给部队授衔时,红四方面军出了1个元帅、3个大将、17个上将、39个中将、100多名少将。其中,很多人都是从那个三层木楼的院子里走出去的。

关于钟家沟以及钟家沟会议的重要性,开国元帅徐向前在他的回忆录《历史的回顾》这么说的:

“我军进驻西乡以南的钟家沟地区,已是十二月中旬。本来在这带建立根据地,可是这里已经被土匪糟蹋的不成样子,加上连年干旱歉收,粮食极缺,群众又少,大部队无法久驻。这时,我们从敌人报纸上得知,四川军阀正在成都一带混战,有隙可乘,于是决定进军川北。”

将帅们心中的钟家沟(刘建)

大概说下当时的历史背景:

1932年10月22日,红四方面军从鄂豫皖根据地两越秦岭,行程3000里,12月8日到达城固小河口,12月10日晚来到汉江边的沙河营,总指挥徐向前和政委陈昌浩亲自沿江勘察渡河路线,经过动员带头渡江。14400余名红军指战员胜利渡江后先是占领上元观,后来分散住在城固和西乡境内其他地方。当地的群众听说红军来了,团团围着部队,把战士们扶到家里,给他们换下破烂不堪的衣服,端出热腾腾的饭菜,含着眼泪为受伤的战士洗脚上药,这些硬汉们禁不住流下热泪,嘴里不停地说“到家了、到家了!”

5天后,住在孙家坪的李先念和倪志亮接到通知到钟家沟参加会议,在会上,方面军领导发布“经天池寺、核桃树越过巴山,抢占两河口,直下通、南、巴”的命令。李先念回到孙家坪,按照方面军的统一部署,向广大指战员解释了入川的重大意义,说明解放四川人民是红军的光荣任务,指出胜利翻过大巴山,创建新的根据地,方面军就能壮大发展,号召大家发扬不畏一切苦难的精神,胜利完成进军川北的战略任务。在物资上,要求每人准备三天的干粮,二至三双草鞋和五斤稻草。稻草,用于铺垫泥滑山路和宿营取暖。

1932年12月17日,方面军总部以第七十三师二一七团为先遣队,先行出发,主力于12月19日相继出动。从钟家沟到通江两河口的这条路线,是入川的一条捷径,但是十分险峻,这条上山70里、山上70里、下山70里的山道,由于兵匪骚扰,行人绝迹,时值冬天,非常难走,大家相互鼓励,彼此搀扶,在陡窄泥滑的山路上奋勇前进。在城固小河口新任的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张琴秋也和大家一样背着干粮和草在山路上行军,晚上巴山顶上极其寒冷,徐向前和王树声把自己的稻草匀出一些给张琴秋送去,她对总指挥和王师长的关心万分感激。

三十三团团长程世才在行军队伍中前前后后地跑,处理险情,排除障碍,帮助年少和体弱的同志跟上队伍。

红四方面军在广大指战员的共同努力下,于12月18日占领镇巴与通江交界处的两河口,直下通江后兵分3路,一路由徐向前带第十一师和十二师西进巴中,一路由陈昌浩和王树声率领七十三师北取南江,王宏坤率第十师东进万源,总部设在通江苦草坝。他们先后拿下通江、南江和巴中等地区,经过10个月的奋战,到1933年10月,红军从1.4万人发展到8万人,创建23个县市革命政权,形成500万人口的川陕革命根据地。

将帅们回忆钟家沟当年那次会议,认为它为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基础。

钟家沟,它为中国的革命斗争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让我们感到那块土地格外厚重。(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