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養生之我見

今天是二十四節氣的立冬,也是漢族傳統節日之一,作為干支歷戌月的結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曆每年11月7-8日之間,即太陽位於黃經225°。此時,太陽位於赤緯-16°19',北京地區正午太陽高度僅有33°47'。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立冬期間,漢族民間以冬至為冬季之始,需進補以度嚴冬的食俗。

立冬養生之我見

現在條件越來越好,即使是我國北方寒冷的冬季也會有取暖設備,室內溫度會控制的相對穩定,人們再也不會像過去那樣受罪啦,但當亞洲區域成緯向環流,西風南支波動偏強時,會出現大範圍陰雨天氣。此外,緯向環流結束和經向環流也會建立,並有寒潮和大幅度降溫。秋冬季節適宜進補,俗話說:“秋冬進補,來春打虎”。此時進補,可以很好的蓄積營養,調養身體抵禦寒冷。

立冬養生之我見

關於衣食住行的立冬養生大家可能瞭解的已經十分熟悉,今天我最想跟大家分享的是精神養生。

冬季陰氣日盛而至極,陽氣微極而復萌。在冬季要順應自然的變化,精神情志要安靜自如,恬淡無求,使神氣內收。由於冬季木枯草衰、萬物凋零、陰雪紛紛,常會使人觸景生情、抑鬱不歡,改變這種不良情緒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參加娛樂活動,如讀書、跳舞、奕棋、紛畫、練書法、欣賞音樂、訪親會友等,這樣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緒,振奮精神,激起人們對生活的熱情和嚮往。正是因為這樣,可以抵消由於出行不便,空間狹小等帶來的負面情緒。

立冬養生之我見

當然,畢竟是冬日的來臨,除了要注意一定的飲食調理以外,防寒就顯得十分重要了,特別是要預防這五寒:防鼻寒,可以晨起冷水搓鼻;防頸寒,要穿立領裝擋風寒;防肺寒,多喝熱粥散寒;防腰寒,雙手搓腰暖腎陽;防腳寒,常做足浴暖腳也暖身。

立冬養生之我見

養生的目的就是要保障我們的身體健康,也不需要拘泥於太多的形式,選擇適合自己的飲食和作息習慣,感覺好就是真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