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帝居然當起了旗手、中士、上尉、少將:試析彼得一世的軍事改革

在俄國曆史上,彼得一世(1672-1725)是個劃時代的巨人。俄國人稱其為“大帝”,恩格斯甚至稱他為“真正的偉人”。彼得在執政的數十年間,採取以軍事為中心的強有力的全面改革,使俄國棄舊圖新,以新的面貌活躍在世界舞臺。彼得的軍事改革獨具魅力和特色,它不僅開創了俄國建軍史上一個嶄新的階段,而且對後來俄國軍事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彼得也因此被公認為是俄國軍事思想中“民族學派”的奠基人。

大帝居然當起了旗手、中士、上尉、少將:試析彼得一世的軍事改革

著眼建立強大的陸軍、海軍,大力深化軍兵種結構改革

彼得執政前的俄國軍隊結構極不合理。當時的軍隊基本上由“貴族民團、射擊軍、新制團隊和哥薩克騎兵”四部分組成。貴族民團平時不進行任何訓練,只是到戰爭的時候,臨時湊在一起,戰鬥力極低;射擊軍雖是常備部隊,但由於其很少進行軍事訓練,只能遂行站崗和警勤一類的任務;新制團隊由於軍官大部分是外國人,大多不懂俄語,直接影響了部隊的訓練和指揮;哥薩克騎兵則主要由哥薩克上層控制,聽召不聽宣,也不是一支可靠的軍事力量。

面對這一現實,如何改革軍兵種結構,提高部隊戰鬥力,在彼得認為是當務之急的事。彼得首先將他少年時代做軍事遊戲時的兩個團即“普列奧布拉任斯基兵團和謝苗諾夫斯基兵團”(分別根據兩個皇村的名字命名)改造成為正規軍隊的主力。這成為俄國近衛軍的起源。1698年,彼得又採取斷然措施,將反對自己的射擊軍解散。經過調整改革後的陸軍面貌為之一新:“正規陸軍分野戰部隊和守備部隊。野戰部隊是主力軍,軍備由國家統一供給;守備部隊屬地方軍,戰時充任後備隊”。正規陸軍分4個兵種,即步兵、騎兵、炮兵和工兵,以步兵為主。此外還建有少量邊防部隊。哥薩克及非俄羅斯部隊雖仍然保留,但只作為非正規軍。軍隊的最高編制單位為師,下設旅、團、營、連等各級。兵種及編制結構趨於正規合理。

大帝居然當起了旗手、中士、上尉、少將:試析彼得一世的軍事改革

如果說彼得因建立俄國曆史上第一支正規陸軍而被譽為“俄國正規陸軍的奠基人”的話,那麼,他史無前例地創建一支頗為壯觀的海軍,則當之無愧地算是“俄國海軍之父”了。彼得執政以前,俄國沒有海軍,也沒有軍艦。1695年的克里木戰爭的失利使彼得深深地感到:要奪取出海口,沒有海軍是絕對辦不到的。彼得有一句名言:“只有陸軍的君主是隻有一隻手的人,而同時也有海軍,才能成為兩手俱全的人。”

為了早日使自己成為“兩手俱全”的人,彼得甚至帶頭“揮動大斧,伐木造艦”。他的雷厲風行的作風使他在克里木戰爭失利的當年(1695年),“便在沃羅涅日建立了頓河小艦隊,這是俄國曆史上建立正規海軍的起點”。1702年,彼得在拉多加湖和楚德湖上開設船塢,建立內河艦隊,這是波羅的海艦隊的前身。1703年起,由於在波羅的海沿岸奪得了若干立足點,彼得立即著手建立造艦廠和海軍基地。1712年彼得堡造船廠建造了噸位達2000噸並裝有54門大炮的俄國第一艘戰列艦——“波爾塔瓦號”。至此,俄國海軍已具相當規模。

1714年8月7日,俄軍以50艘艦艇的絕對優勢,經過2小時激戰,全殲瑞典艾倫希爾德分艦隊,取得了俄國正規海軍建立以來的首次海戰的勝利。這也是對俄國海軍的一次真正的實戰檢驗。以此為標誌,彼得成了真正“兩手俱全”的人。到1725年,“俄國僅波羅的海艦隊即有戰列艦40艘、三桅巡航艦10艘、其他小型艦約100艘”。裡海艦隊也擁有大約100艘小型艦艇。俄國由此跨入了海上強國之列。

大帝居然當起了旗手、中士、上尉、少將:試析彼得一世的軍事改革

在荷蘭學習造船的彼得大帝

著眼推行高效的徵兵制,大力深化兵役制度改革

建立正規完善的兵役制度,是解決俄軍兵員來源問題的關鍵。基於此,彼得在創建正規陸軍和海軍的同時,對俄軍的兵役制度實行了徹底的改革。經過幾次摸索,並根據不同社會階層的情況,彼得於1699年決定在全國實行徵兵制,“強制規定貴族家庭的男子服兵役的人數不得少於三分之二,其餘三分之一可以當文官”。1705年,彼得決定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第一次普遍性徵兵:以收稅的戶主為單位,每20戶出一個壯丁,這樣可以保證一年有3萬新兵入伍。徵兵的對象為城鄉全體居民,包括僕從、工人、神職人員的子弟,甚至包括國家機構的官員。

彼得的普遍性徵兵的作法突出地體現了“在服兵役的問題上,各個階級地位平等”的新原則。此舉不僅擴大了徵兵範圍,而且較好地激發了各界尤其是底層人士的服兵役的熱情。1710年彼得進而又確定了從納稅階層中徵兵的制度。這種辦法在當時確實產生了政治效果。“一長串一長串的雪橇滿載著入伍的青年,每天從各地湧進莫斯科城”。

為強化全民服兵役的法規意識,彼得還身體力行,把自己看作是國家的第一名公僕,帶頭服兵役。“開頭他是一名鼓手。在後來的幾年裡,他歷任投彈手、中士、旗手、上尉、上校直到少將。”甚至彼得還鄭重其事地定期領取軍響,寫收據,並在自己的帳本上記下收款項:“1707年在格羅德諾領取上校軍餉一百五十盧布。”彼得希冀以此推動全體臣民效仿他的榜樣,為“國家的公共事業”而犧牲個人的一切。

通過對兵役制度的不斷改革,彼得最大限度地挖掘了國內的兵源潛力,源源不斷的兵員補充,滿足了彼得連年征戰、不斷擴張的需求。

大帝居然當起了旗手、中士、上尉、少將:試析彼得一世的軍事改革

在亞速戰役中的彼得大帝和俄國軍隊

著眼提高指揮效率,大力深化軍事指揮體制改革

隨著正規陸軍和海軍的建立,原有的軍事機構已不能對其實施有效地集中統一指揮。為此,彼得決定對軍事指揮體制進行改革,以統一軍令政令。經過對統帥機構的多次調整和改革,彼得終於於1718年創建陸軍院和海軍院。陸軍院由緬希科夫任院長,下設3個部,分別主管後勤、炮兵和築城。戰時野戰部隊設總司令,下設野戰參謀機構,即未來俄軍總參謀部的前身;海軍院則主管各造船廠、海軍要塞,負責艦艇人員的補充和訓練,院長由阿普拉克辛大將擔任。

軍事指揮體制改革是彼得國家行政機構總體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彼得認為,“改革的最終目的就是要集軍事、行政、司法大權於沙皇一人手中,並使這些大權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揮”。通過對軍事指揮機構的改革,彼得要求“兩院”必須對他本人負責,而他則“是世界上無需就自己的事務向任何人負責的專制獨裁的君主”,從而把軍隊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達到了垂直領導軍隊的目的。

大帝居然當起了旗手、中士、上尉、少將:試析彼得一世的軍事改革

在指揮作戰時彼得大帝

著眼打造人才群體方陣,大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彼得之所以能把他的改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他打破了前幾代沙皇遺留下來的“任人唯親、任人唯富”的用人體制。伊凡雷帝遺言曾這樣告誠後人:“勿留用比自己聰明的人為顧問。”而彼得則與此相反,四處招賢舉能,物色人才。他甚至還大膽地起用了一批忠於他的事業的外國人,並讓他們擔任重要職務,充分體現了改革人事制度的氣魄和決心。比如瑞士人勒富爾,不僅給彼得講了許多富國強兵的道理,而且還出了許多治國治軍的主意。再如英國人帕特里克·戈登,“雖然是個循規蹈距的天主教徒,但他卻精通軍事”,彼得將其視為“心腹”顧問。他協助彼得創建了俄國的海軍。在彼得率大使團訪問歐洲時,在危急時刻,戈登果斷地鎮壓了射擊軍的叛亂。

1722年1月24日,彼得發佈了著名的“官秩表”,取消了舊有的論門閥出身晉升的規定,而改為“論功取士”的用人原則。從而把人事制度的改革推向高峰。“官秩表”規定:“從准尉和炮長直至大將、元帥,所有的人均根據其才幹定級,對號錄用,論功晉升。”1724年1月16日彼得發佈敕令:出身卑微的士兵可以晉升為軍官,並得到世襲貴族的頭銜。貴族出任軍官,這是其出身決定的;軍官受封貴族,則是由其貢獻決定的。功績取代了血族關係。即使是貴族子弟乃至取得了親王頭銜的青年,亦須從士兵當起,和出身農奴的士兵一樣站崗放哨、同吃、同住,“違犯軍紀照樣受鞭打或被處死”。

這部法令的推行,“使一些才疏學淺、不學無術的貴族當了一輩子士兵,有些人甚至還丟了腦袋”。而那些出身寒門的子弟,因作戰勇敢,指揮有方,而得到迅速擢升。如“童年時代賣餡餅的緬什科夫,升到了元帥的高位;曾放過豬的亞古任斯基當上了總監察的高官”。這樣提拔上來的人大都是有真才實學且又忠於彼得改革事業的人,有他們參與軍隊的組織指揮,無疑給軍隊的建設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大帝居然當起了旗手、中士、上尉、少將:試析彼得一世的軍事改革

在玻爾塔瓦會戰中獲勝的彼得

著眼軍隊長遠建設發展,大力深化軍隊正規化建設改革

彼得認為,加強部隊正規化建設,是提高部隊戰鬥力的根本保證,一支無組織無紀律的軍隊不可能有較強的戰鬥力。為此,彼得在軍隊中採用了統一的制服,步、騎兵都穿一種尼絨短外套。還實行統一的勳章和獎章。1722年又正式頒佈了軍街制。軍銜共分14級,前8級可授予貴族。

為規範部隊的作戰、訓練及日常管理,彼得還親自主持或參加制定了許多規章制度和一系列軍事條令。如1715年開始制定陸、海軍工作條令時,彼得曾抱病修改了3部共108條的“陸軍條令”,並對“條令”正文作了200多處改動和補充,使“條令”內容非常完備和充實,並且“措詞精煉、準確而顯豁”。1716年,《陸軍條令》的制定工作終於完成,並於當年正式頒佈。《海軍條令》亦於1720年完成。緊接著,彼得又親自開始擬定編纂《海軍部章程》的大綱。彼得的“帶兵治軍、作戰指揮藝術等在這些條令和章程之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由於沙皇的不懈努力,俄國士兵們在軍事藝術上達到十分完善的程度,在執行上級命令時,他們表現出很高的紀律性,在戰鬥中也十分勇敢頑強”。彼得在執政時期制定的一系列條令、規章,無疑對俄軍的正規化建設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陸軍條令》更是奠定了“俄國軍事藝術的基礎。在一百多年中,俄國所有的優秀將領如魯勉採夫、蘇沃洛夫、庫圖佐夫等都以它為指南,指揮作戰,訓練部隊”,其影響之深遠由此略見一斑。

大帝居然當起了旗手、中士、上尉、少將:試析彼得一世的軍事改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