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漢口北,腦海中武漢美食荒漠地圖。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這裡有溼地、樓盤、輕軌,以及連成片、難以計數的漢口北批發市場,多的是來做小生意的外地人,和漢口北大道上揚起的灰塵。

我問,漢口北能有什麼吃的?對漢口以北不瞭解的人,大約會回答:輕軌站下的麥當勞、批發市場中的美食城,那就算得上美食荒漠。

若是遇上行家,帶你逃離市中心的燒烤、火鍋、日料三大樣,跑到漢口以北尋找土味土菜,給你指點黃花澇的老屋餐廳,灄口一開二十年的水雲間,從二八八廠裡走出來的酸菜魚……

是的,我花了一天時間,去了趟漢口北。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在一號線終點站,往北望,一望無際的漢口之北,彷彿下邊坐落的綠植全都是農田,是鄉村牧歌的氛圍。

當輕軌剛剛停穩,乘客們就以2.0倍速散去,他們彷彿只是抵達了一個回家的起點。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從輕軌站出來,方圓兩公里全是批發市場,西邊是漢口北小商品批發,東邊是四季美農貿城。

沿著漢口北批發市場走了一圈,從輕紡到二手車,從家裝到長江青年城的房子,這邊倒是應有盡有,大大的美食城招牌卻讓人沒有食慾,唯獨想了解這個長江青年城怎麼賣。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東邊的四季美,過了清晨買賣高峰期,正午的太陽使人昏沉,是休息的好時候。

正好小龍蝦的旺季剛過,這個短暫休息的八月,再過上一月,來自東邊的“海子”就會抵達。旺季的時候,每天進出貨都是從凌晨開始的。

武漢以北,所有最新鮮的食材,都會抵達這裡,再分發到武漢各個角落。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在果蔬市場,一車車西瓜、一麻袋一麻袋摞起的生薑蒜、堆成山的山藥、大冬瓜。哪怕已經立秋,這裡的日光天然帶著最夏天的味道。

難以想象在這樣一個片區會誕生美食,我報以疑問,同伴的黃陂老杆笑,這才漢口北多少啊?這邊好東西都是熟人生意,每天定多少做多少,還都藏著老遠。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躲到花鳥市場裡的土菜館

從四季美一路向北,在漢口北高中與武漢警官培訓學院之間。

跟著老杆找一座維喜農家菜,結果拽拽的店家外面放著告示,簡單概略就是:熱,休息。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果真,做熟人生意的土菜館,多半任性得狠。就這些菜,愛吃不吃,電話預約,愛來不來。

好歹是找的做工程的黃陂老杆,繼續第二家土味尋訪。

一座藏在花鳥市場的土菜館,竹竿鋪了外牆,風車在裡邊溜溜轉。

這家店是真難找,但好不好吃?大概這才是三環外吃飯的真諦,不圖你檔次,就圖一個貨真價實,味道好。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蓬緣來土菜館,木蘭漢北花木城裡邊,15171492266

進了店,被老闆帶著去看土灶,他家每天煮一份的老雞湯,正冒著熱氣,有人來就賣,沒人來自家喝。收的散養土雞,一隻得80塊,賣的雞湯128一份,總覺老闆血虧。

而正準備下鍋的鍋巴稀飯,據說是城裡人的最愛,土灶要先煮米,沿大鐵鍋燒的鍋巴,柴火味十足,加水再煮,濃稠的鍋巴稀飯才算完成。

原汁原味的土菜館,似乎一切都是功夫火候,土灶下面煨湯,上面可以炒菜,據說有一種柴火味的香,是現在孩子沒吃過的。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後邊自家的菜園子,還掛著青椒和茄子,早兩天還有紅彤彤的番茄,拍照很好看,想來自家種的番茄應該有酸味。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現撈的魚,肉質鮮嫩但是刺稍微有些多,麥子排骨吃起來肉質有嚼勁,不肥,口味稍鹹,很下飯,配上他家的鍋巴稀飯算是絕配。

特地去找老闆詢問,這個製作方式,才發現這個燒排骨是用黃陂的特質麥醬燒的

,是一種用麥子製作的醬料。

問麥醬在哪兒買,能不能拍?卻被告知是商業機密,是黃陂一個老婆婆獨家秘方。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一路向北.黃花澇的老屋餐廳

沿著一條西湖堤公路,驅車向北,左邊是府河溼地,右邊是機場高速。

前往黃花澇時遇見夕陽,有一種日落大道的感覺,打開車窗耳畔的風呼呼坐響,府河的湖水波光粼粼,遠處的雲朵很近,我心想這一趟不虧,好不好吃都無所謂了。

不過黃陂老杆一邊開車一邊說:這家味道很好,原來是個老屋,一天只做五桌,開了好二十年了,生意一直很好,一份甲魚就要四百多。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第一次走這條路去黃花澇,不妨沿西湖堤開到盡頭無路,再幾個車盤子往回打,前邊錯過的分叉路,進去就是黃花澇古鎮,再找到黃花澇163號,就是這座老屋餐館。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黃花澇老屋餐館,黃花澇163號,61891628

走進老屋餐廳,差點被認成騙子,最後靠著黃陂老杆的家鄉話,相機和拿舌尖上的中國舉例,才勉強過關,拍到以下珍貴的畫面。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廚房裡邊炭火的土爐燒得火熱,兩口大鐵鍋擦的鋥亮,老屋餐館裡面只有五個桌子,也並不是司機大哥口中的一天五桌,不過在黃花澇吃飯要麼預約點餐,要麼就去了看有什麼,才能吃什麼,四百塊的甲魚也不是想吃就能吃到。

若是遇上旺季,電話打晚了:老闆就會拽拽的說,今天莫來,忙不過來。


正巧有一桌想吃野鴨,卻被人提前訂上了,只能退而求其次,土豆燒鴨灑上蔥花,冬瓜湯裡邊帶著肉,一條紅燒桂魚。

一份土豆燒鴨80,一份紅燒桂魚140,如此昂貴來吃的人還是絡繹不絕,大概等吃過在明白什麼是貨真價實。

每份菜,湯汁入味,現撈的活魚肉質鮮美,剛好桂魚無刺口口是肉,散養的野鴨很有嚼勁,土豆粉嫩可以就著湯汁拌飯,吃到最後恨不得連盤子都舔乾淨。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這兩天,黃花澇古鎮又迎來一年一度的中元節,每年中元節的晚上,都有放河燈的傳統,如今的45米高的萬佛塔依舊,整個黃花澇古鎮翻新了一遍,不知道今年還會不會有河燈的風景。

從漢口驅車前往黃花澇可以走西湖堤,看一看日落大道的風景別緻,前方還有美味在等待。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返程的路,

若是晚些則容易看到月亮,整個西湖堤的路沒什麼車,可以開得很舒服,但切記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從二八八廠走出來的酸菜魚

府河大橋正下橋,在漢口北與盤龍城的交接處,當年二八八兵工廠,曾經坐落於此。

隨著年初的一聲巨響,老廠房就真的消失了,只剩下了二八八廠的居民樓。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做槍械配套瞄準鏡的二八八,沒能成功轉型,從十幾年前還能招清華大學生的央企,到後來下放到黃陂縣管,比較機靈的員工早就憑藉一技之長出來找事。

二八八酸菜魚就是如此,從98年開始就在二八八居民樓裡邊做魚,那會兒等到半夜喝酒吃魚,觥籌交錯,老闆就出來說:小聲點,旁邊都住著人呢。

當年的倆老夫妻,是做魚的行家,做了幾年就停了,原來的服務員出來單幹,開了這家原汁原味的288酸菜魚,把288的名聲發揚光大,已經十幾年了。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吃遍了漢口的酸菜魚,仔細想想這裡算一家,一元路的四川鮮魚館,也算一家。

麻辣魚、酸菜魚,兩個特色菜,一做二十年,味道沒變,手藝沒變。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藏在老街的水雲間宵夜美食

夜晚七點,水雲間預定的菜品已經全部售賣完畢。

他們改革開放就從黃花澇出來,先在漢口做魚,做的不錯卻沒個門面,心中無底,83年就在灄口老街上生了根,也在這裡成了灄口第一個萬元戶。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三十多年的老手藝,還在傳承,左邊是鱔魚,叫魚喬,右邊是甲魚,159/斤。來吃飯的客人還是絡繹不絕。

請客吃飯,打打牙祭,這裡曾代表了灄口美食的最強勢力,在人民幣還是十元最大面值的時候,每年賣掉的甲魚,殼子回收還能賣上幾千塊。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而今,更加便宜實惠的宵夜攤子,開在灄陽大街上,來自新洲汪集的湯煲,真材實料的燒烤羊肉串,稱霸了這裡的晚上,也更像城裡的生活了。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漢口北的土味餐館,可能也會隨著城市的建成,沒了魚塘、散養土雞野鴨,店鋪也可能會面臨拆遷,從黃陂老杆的口中得知,一條灄口街都要拆掉,大概在未來,這裡也是一座新城了。

目前的漢口以北,解放大道延伸線已經修好,直達黃陂的7號線北延線開工建設,不知道府河溼地那日落大道還能再看多久。

城裡人珍惜的土菜,只不過是對食物原汁原味的嚮往,是對大自然的敬畏與和諧,而這一切終究也會越來越珍貴。

漢口北土味餐館,驅車100公里也要去吃的土味土菜

突然想起車延高老師寫漢口北的一句詩:

一切都是遲早的事兒,不管露甲山是不是一個隱喻,黃花澇如約,就能給流水的日子洗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