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一位不知名詩人,卻寫出著名的田園詩,入選《唐詩三百首》

縱觀我國古代詩歌史,陶淵明等詩人形成了東晉田園詩派,謝靈運、謝朓等詩人形成了南朝山水詩派,王維、孟浩然等詩人則形成了盛唐山水田園詩派。雖然所處朝代不同,但他們都是以山水田園為審美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自然風光、農村景物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藉以表達自己對寧靜生活的嚮往和現實的不滿。

唐代一位不知名詩人,卻寫出著名的田園詩,入選《唐詩三百首》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唐代詩人劉方平的《月夜》,來感受一下我國古典詩歌中田園詩的藝術魅力。《月夜》是劉方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它主要是通過對農村初春月夜氣候轉暖的獨特感受,營造出一種優美寧靜而富有生機的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全詩語言清麗洗練,詩境雋永優美,洋溢著詩人對春天、對生命的讚頌。

雖然在山水田園詩的發展中,劉方平不及陶淵明、謝靈運、王維等詩人知名,就連史書也未曾詳細記載他的生平事蹟,但是不影響他所留下來這首詩《月夜》,入選《唐詩三百首》,被後人千古傳誦。下面我們便來具體看看劉方平的這首詩: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鬥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唐代一位不知名詩人,卻寫出著名的田園詩,入選《唐詩三百首》

首句“更深月色半人家”,即夜深了,月光只照亮了農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則依然坐落在黑暗中。古代計算時間,將一夜分成五更,“更深”就是夜深了的意思。至於“月色半人家”,卻是尋常景象,可以說凡是夜晚月光下的房屋,都會呈現出一邊有光,一邊陰暗的景象。

但從藝術表達上來看,這樣著色,能夠使黑者更黑,白者更白,即夜晚的月光更皎潔,月光下的村落更突出。次句“北斗闌干南鬥斜”,即北斗七星與南斗六星都發生了傾斜變化,也就意味著從入夜而接近“更深”了。可見次句與首句的一個關聯性。結合詩的前兩句來看,它營造出了春夜的靜謐氛圍,以及深邃的意境。

唐代一位不知名詩人,卻寫出著名的田園詩,入選《唐詩三百首》

詩的後兩句“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它的意思是說,我今晚才知道初春的暖意,聽到第一聲清脆的蟲鳴透過綠色的窗紗。這兩句詩歷來為人所稱道,被認為是從自然變化而知寒暖之候的典範。宋代蘇軾的“春江水暖鴨先知”,便與其有異曲同工之妙。清脆悅耳的蟲聲,無疑也使得春色更加的迷人。

唐代一位不知名詩人,卻寫出著名的田園詩,入選《唐詩三百首》

另外,從蟲芥之微而知寒暖之候,既體現了劉方平對自然變化的細膩觀察,又說明了他有著深厚的農村生活經驗。其實,即便是有長期生活農村經驗的人,也未必能像詩人這樣說得出來的。更何況他所關注的是蟲的第一聲,這就需要有對鄉村生活無比的熱愛。一個“新”字,透露出了詩人的喜悅之情。

唐代一位不知名詩人,卻寫出著名的田園詩,入選《唐詩三百首》

綜觀劉方平的這首詩,雖然它的題目為“月夜”,但似乎卻是句句在詠春景。而說它詠春景,卻又處處體現了季節、時間、空間的變化,如此構思,不得不說富於創新。由蟲聲而知春暖,知春暖,便可知春意、春景,人對大自然的熱愛與喜愛之情也便油然而生。總的來說,這首詩是田園詩中的一首名作,被後人千古傳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