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21億美元收購Fitbit,巨頭搶灘健康可穿戴設備

谷歌21億美元收購Fitbit,巨頭搶灘健康可穿戴設備

文 | 石晗旭

圖片設計 | 李斌才

據國外媒體報道,互聯網巨頭谷歌已正式確認將以每股7.35美元現金的方式收購Fitbit,交易總額約21億美元,預計將在2020年完成。此次谷歌收購健康可穿戴設備先鋒Fitbit,被視作在該領域的奮起直追。

2014年,谷歌便推出Android Wear系統,旨在切入佔領可穿戴設備市場。即便到了2018年3月這套系統升級更新為WearOS,並輔佐了眾多硬件企業,但面對Apple Watch的來勢洶洶,谷歌在硬件方面難以招架。

“攪局者”並不只有走高端產品路線的蘋果,華為、小米等在其所深耕的中低端可穿戴設備領域也逐漸佔領更大的市場份額。同時,以運動社區起家的Keep、咕咚等國內創業公司也在近年內紛紛殺入智能手環市場。

可穿戴設備市場隨之快速發展。根據IDTechEx的最新報告《2019-2029可穿戴技術預測》,2019年全球可穿戴技術產品市場的規模將超過500億美元。

谷歌21億美元收購Fitbit,巨頭搶灘健康可穿戴設備



巨頭和初創公司頻頻入場健康領域可穿戴設備的背後,實則是一場關於人體健康數據的爭奪戰。據新華網報道,三星電子總裁兼首席戰略官孫英權曾表示,三星致力於佈局“數碼健康”,通過收集、分析、利用健康數據,構建“智能健康生態系統”,為消費者提供管理身心健康的解決方案。

這也意味著,硬件只是敲門磚,讓硬件所採集到的數據最終服務於個性化醫療健康解決方案才是玩家們真正的野心。

谷歌21億美元收購Fitbit,巨頭搶灘健康可穿戴設備

一個市場的崛起VS一家公司的沒落

成立於2007年的Fitbit曾是可穿戴設備行業的領導者。2009年,Fitbit發佈首款可穿戴的腕部運動記錄器設備Fitbit Tracker,可以追蹤用戶的行走、跑步、睡眠數據,以此拉開了健康領域可穿戴設備發展的帷幕,在美國一時風頭無兩。

2012年,Jawbone發佈Jawbone Up、Nike發佈Fuelband,但這兩款運動手環並沒有奪走Fitbit後續Fitbit Flex等手環產品的鋒芒。根據NPD在2014年第三季度對於健身追蹤設備調查的市場報告,Fitbit的市場份額已經達到69%,遠超排名第二的Jawbone所佔據的14%的份額。

光環之下,2015年6月19日,Fitbit登陸紐交所,成為可穿戴設備第一股。

然而就在這一年,蘋果以智能手錶Apple Watch強勢殺入可穿戴設備市場。Fitbit緊隨其後推出智能手錶Fitbit Blaze,199美元的定價較初代Apple Watch運動款低150美元,幾乎翻身。而在Apple Watch 2上市時,入門價格降為299美元,選擇Fitbit的消費者正在逐漸變少。

其後,無論是推出新產品還是再採用低價策略,Fitbit總是棋差一招。戰況再未發生過扭轉。

與此同時,運動手環市場疲態漸顯。隨著智能手錶的崛起,消費者的新鮮感正逐漸退去,而運動手環自身功能並未有重大突破。再加上面臨華為、小米等公司推出的高性價比產品,Fitbit的市場份額正不斷被擠壓。

IDC發佈的2019 年Q1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三星以8.7%的市佔率成功將上一季度位列第四的Fitbit擠下;後者雖位列第五,但較之當年的成績已十分式微。

谷歌21億美元收購Fitbit,巨頭搶灘健康可穿戴設備

在這種背景下,成立於2007年的可穿戴設備先鋒Fitbit受到了衝擊,股價從2015年登陸紐交所時的40美元,到今年8月跌至2.81美元的低點。而早期的夥伴,要麼如Jawbone走入了清算的結局,要麼被巨頭收購。

谷歌21億美元收購Fitbit,巨頭搶灘健康可穿戴設備

谷歌看中Fitbit的什麼?

谷歌21億美元收購Fitbit,巨頭搶灘健康可穿戴設備

硬件端份額被壓縮後,Fitbit團隊開始從服務端另闢蹊徑。2016年在舊金山的一個活動上,Fitbit創始人兼CEO詹姆斯·帕克認為,可穿戴設備不僅與時尚相關,在將來可能成為一種醫療援助。

IDC分析師Jitesh Ubrani也發表過相同觀點:“醫療保健市場正迅速成為可穿戴品牌要攻克的下一個前沿領域。”

為此,Fitbit一方面加大對傳感器和AI的研發投入力度,以提高設備健康監測的準確性,增加檢測心律失常和睡眠呼吸暫停等更偏向醫療的功能。另一方面,Fitbit與美敦力等醫療科技公司、United Health等醫療保險公司達成合作,使其採集的用戶健康數據得以發揮價值。

彼時,蘋果、谷歌、Facebook等科技巨頭均宣稱要進軍數字醫療領域。其中,蘋果率先跨出了一步。除了醫療健康人才的儲備外,2016年~2018年這三年間,蘋果分別收購了個人健康記錄初創公司Gliimpse、睡眠監測設備製造商Beddit以及通過App與商用呼吸傳感器配合輔助管理兒童哮喘症狀的小型公司Tueo Health。

以上種種行動,反應在硬件上便是去年9月發佈的Apple Watch Series 4。該版手錶於去年12月正式上線ECG(心電圖)功能,用戶可直接在手錶上通過ECG程序拍攝心電圖,檢測心臟相關問題。該功能已獲得FDA(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認證。

谷歌21億美元收購Fitbit,巨頭搶灘健康可穿戴設備

Apple Watch功能圖示 / 攝圖網

相比之下,谷歌在基礎健康數據獲取方面的劣勢,導致了Google Health發展及商業化進程的緩慢。即便WearOS已經存在5年多的時間,但同安卓手機一樣,搭載該系統的可穿戴設備也要面臨統一開發的難題。芯片的缺乏,也讓谷歌在硬件上處處掣肘。

通過收購滿足一直以來的硬件短板對谷歌來說勢在必行。而擁有一定醫療領域基礎、且已在全球銷售1億多臺產品、獲得2800萬用戶的Fitbit無疑是個很好的標的。

谷歌21億美元收購Fitbit,巨頭搶灘健康可穿戴設備

想象空間和侷限

谷歌21億美元收購Fitbit,巨頭搶灘健康可穿戴設備

根據IDC發佈的2019 年Q1全球可穿戴設備市場報告,腕部可穿戴設備佔據了整體出貨量的63.2%。

其中,越來越多的腕部設備也在向醫療健康領域滲透,或通過自己打造“硬件+雲+軟件”的整套系統,或通過與第三方醫療平臺合作實現。

國內的可穿戴設備廠商也不例外。今年以來,除了憑藉低價手環在腕部可穿戴設備鞏固市佔率第一的地位外,華米陸續發佈Amazfit米動健康手錶及智能運動手錶新品。前者已通過CFDA認證,領先蘋果一步,成為國內首款支持ECG的產品。在芯片方面,華米也做了研發佈局。

在硬件和數據的基礎上,華米推出專家心電解讀、心臟異常通知、電話/圖文問診等10餘項米動健康服務。

今年一季度,“後起之秀”華為的可穿戴設備增長迅速,出貨量共計500萬臺,同比增長282.2%,市場份額從去年同期的4.1%上升到10%。3月,根據公開信息顯示,華為終端有限公司新增銷售醫療器械的經營範圍,將專注可與醫療設備連接的智能可穿戴設備。

蛋殼研究院統計顯示,可穿戴設備醫療領域有九大應用場景,分別是運動檢測、疾病預防、早期干預、明確診斷、持續監測、輔助診療、個體化治療、療效評估、慢病管理,覆蓋了發病前、中、後期三個階段。

當下的可穿戴設備正從運動監測向持續監測、輔助診療過渡,其他如個性化治療、慢病管理類場景的突破將是這一市場接下來更大的想象空間。

此外,在硬件形態上有更多的探索或許也將是出路之一。今年10月,蘋果一項“可穿戴式電子戒指的設備、方法和用戶界面”的專利已經通過了美國專利商標局的認證。其內置的生物傳感器等仍將可以追蹤健康數據,或將成為蘋果另一款輔助健康的產品。

但目前來看,已有的設備在硬件設計上同質化較為嚴重,難以吸引用戶持續購買,硬件的使用體驗也尚待提高。虎撲有網友曾發帖吐槽自己的Apple Watch充一次電只能用兩天,續航問題令人不堪其煩。

從數據層面上看,可穿戴設備的準確度並不盡如人意,遠未達到醫學標準。即便是深耕多年的Fitbit,也曾因誤測用戶心跳數據——平均每分鐘增加20次之多——遭遇用戶集體訴訟。同時,目前設備大多穩定性不足,甩手、搖頭都可能影響監測數據。

數據層面的另一個隱憂是關於安全的。此前,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過的一位網絡工程師表示,可穿戴醫療設備目前還沒有相關網絡安全的技術標準。雲端個人信息、數據存儲、傳輸及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尚難保證。

因此,如何進一步提升硬件的用戶體檢、保證數據的易學性及安全性,可穿戴設備的前路依然漫長。但無疑,巨頭的下場會加快這一進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