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資本投向與金融科技發展

國際資本投向與金融科技發展

近幾年,不少銀行以金融科技子公司的方式對外輸出多年累積的金融及技術能力,通過開放合作方式,將自身能力融入外部商業生態中,在傳統銀行業務面臨衝擊的情況下,提供新的增長點,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如興業數金、平安金融壹賬通、招銀雲創、建信金科、民生科技等相繼成立,備受關注。此舉意味著,當前銀行所尋找的變革,並不僅僅是運用科技手段提高已有銀行業務的效率,更多的是運用新技術尋求商業模式上的創新和突破,以此建立生態圈並實現業務突破性增長。

1、銀行金融科技的兩種模式

談到數字金融,銀行已經不滿足於漸進式的創新,開始重視顛覆性創新。一般而言,銀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在Fintech領域實現創新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通過內部激勵機制激發創意,孵化出創新項目;二是通過和外部專業領域公司形成戰略合作,或以投資、入股外部公司的方式,進入生態圈或彌補自身技術短板。內部孵化較為常見的做法是在銀行內部成立創新實驗室,以“試驗田”形式在小範圍內做機制調整,突破銀行在管理體制機制、風險偏好、文化等方面的束縛以開展創新工作。早在2009年,建設銀行就創辦了國內銀行業首家產品創新實驗室。2016年,工商銀行一連推出互聯網金融、大數據與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與生物識別等“七大創新實驗室”,引起較大轟動。國內排名靠前的銀行,也紛紛與BAT、華為等公司展開合作,成立聯合創新實驗室。

對外投資是另一種有效的創新方式,主要指與外部專業領域公司達成戰略合作,或以投資、入股外部公司的方式進入生態圈或彌補自身技術短板。銀行通過設立企業創投基金、(種子)加速器,直接投資外部初創企業(從種子期到中晚期),持有這些公司少數股權,並提供金融業務上的輔導與第一個落地試點的應用場景。與純財務投資相比,銀行本身作為第一個試點客戶,對創業公司更具吸引力,因為它們可以相對輕易地進軍門檻相對較高的金融領域。

2、歐美銀行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投資

歐美頂級銀行主要對符合其核心發展目標的金融科技企業進行戰略型投資。在投資版圖中,細分的領域覆蓋AI、區塊鏈、數據分析、保險、個人金融、財富管理、資本市場軟件、貸款、支付、地產、監管科技、供應鏈、在線數字銀行等板塊。

以高盛為例,2018年第二季度,高盛參與定製化支付卡企業Marqeta公司E輪融資,高盛旗下貸款平臺Marcus得以開展類似Affirm的POS貸款服務;5月,高盛、PSP資本(加拿大的公共養老基金)、匯豐銀行等對新的B2B服務獨角獸公司Tradeshift進行投資,完成2.5億美元的E輪融資,融資後Tradeshift公司估值達到11億美元,正式邁入獨角獸行列。除了高盛,摩根大通、匯豐等也不斷通過投資拓展相關業務,摩根大通參與支付硬件供應商TouchBistroE輪融資,摩根大通的ChasePay開始向零售領域拓展。從上面的投資案例可以看出,歐美銀行在選擇投資領域和企業時,會偏向選擇與自身業務相關性大的企業,在擴大投資版本的同時,拓展自身業務鏈條。

3、中小企業服務初創公司成為新熱點

2018年,更多的投資開始流向為中小企業提供服務的金融科技初創公司,這些公司能夠為中小企業提供除貸款和融資以外的更多服務。如若對國內外案例加以分析便不難發現,為中小企業提供銀行服務已成為金融科技初創公司的下一個戰場。相信大家都不陌生RPA(RoboticProcessAutomation),也叫機器流程自動化,通過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等AI工具來自動化管理系統中的部分繁瑣工作。相比人工費用更低,生產效率高,錯誤率低這對於正在發展的中小企業來說,能夠大幅提升業務效率,提高企業效益,實現數字化轉型。不少金融科技公司都開始發力RPA領域,搶佔中小企業服務市場。UiPath是美國一家企業服務公司,成立於2012年1月,擅長利用人工智能或機器人來幫助中小企業客戶處理重複性工作,並實現自動化。2018年3月,UiPath完成B輪融資,總融資額1.83億美元(約12.5億元人民幣)。隨著RPA不斷應用,UiPath被廣泛關注。2018年,興業數金與UiPath達成合作,目前興業數金RPA產品解決方案在國內已落地信貸機器人、客服機器人、財務報表機器人、監管報表機器人等多個產品。在細分、垂直領域為中小企業提供專業服務,對金融科技公司而言具有一定吸引力。BREX作為一家創立僅1年的公司,也因其企業信用卡服務大獲成功。Brex成立於2017年5月,已完成B輪5000萬美元的融資,由著名的風險投資公司YCombinator領投。它是一家面向創業企業的B2B金融服務企業,目標是重新定義企業信用卡。

它針對的主要痛點是創業企業申請企業信用卡週期長、信用額度低,同時幫助投資人更好地瞭解創業企業的日常支出。Brex有自己的信用風險評估體系,公開披露的主要信用影響因子是企業的投資者、受眾的股權數量、收支狀況、開銷模式等。它和競爭產品比,在額度上有10~20倍的優勢。同時,平臺上還有第三方財務、商務應用軟件,企業可一站式方便地解決財務管理問題。此外,Brex和很多軟件、雲服務、企業服務提供商建立了合作,給這些初創企業最常用的服務提供折扣。Brex通過收取每月的賬戶管理費獲得盈利。這樣一個平臺對創業企業極具吸引力,這得益於Brex對創業企業需求的觀察入微。除了專注某個場景的服務商,細分市場的軟件商也備受投資青睞。Divvy平臺成立於2016年,是一個幫助中小企業實現做費用和採購預算自動化管理的平臺,目前完成B輪3500萬美元融資。它可以實現對整個公司範圍的費用做到實時可見和支出控制。通過使用Divvy,僱主可以給員工對某一筆特定資金的使用權,有效地消除產生費用報告和追溯報銷憑證的工作量。創業公司Pleo(歐洲)和Open(印度)也提供了類似的服務。在國內,滴滴企業號解決了公司在打車方面的報銷的問題,但是並沒有一個較大的公司解決通用的費用預算問題,這留給金融科技企業大片市場空白。

4、區塊鏈仍是頂部銀行投資重點

區塊鏈最積極的佈局者,是怕被革命的銀行。歐美銀行巨頭一直在發展區塊鏈底層技術,最主要的表現就是對區塊鏈領域持續不斷的投資。銀行到底有多重視區塊鏈?從R3的發展可見一斑。R3是一家提供分佈式賬本平臺的技術提供商,領導著一個由80多家銀行、金融機構、科技公司組成的聯盟,核心職能是制定銀行業區塊鏈技術開發的行業標準,以及探索實踐用例,並建立銀行業的區塊鏈組織,致力於向全球金融市場設計和提供先進的分佈式分類賬技術。銀行投資者對此趨之若鶩,它主要的銀行投資者已超過15家。DigitalAsset也是眾多銀行的投資選擇。它是一家分佈式賬本解決方案軟件提供商,利用區塊鏈技術來提升數字貨幣和傳統貨幣之前的清算交易,其軟件可以將銀行業務邏輯和法律流程映射到加密簽名流程之中,並且實時處理共有或私有

分佈式賬本和傳統數據庫交易。它的軟件面向不同的細分市場,如貸款、證券、衍生品和外匯。銀行投資者在區塊鏈大熱時期,對投資仍然非常謹慎,它們時刻關注著各類區塊鏈技術供應商的動態,以期獲得最好的投資回報。Axoni是一家為全球大金融機構提供全棧區塊鏈解決方案的技術公司。Axoni的產品包括分佈式賬簿技術的部署、定製化的智能合約開發和分析工具。2018年5月,Axoni演示了一個金融衍生品如何通過一個智能合約發行,觸發一筆支付,然後在兩個不同區塊鏈網絡之間引發一個跨鏈的原子轉賬。這標誌著一個衍生品智能合約可以在一個企業的區塊鏈網絡上發起,並轉換到另一個區塊鏈網絡上。這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因為不同區塊鏈之間的互操作性已經成為分佈式賬簿技術的一個關鍵設計目標。許多銀行投資者看好Axoni的產品並對其進行投資。TradeIX是一個區塊鏈貿易融資服務平臺,主要開設了TIX應用程序、TIXDeveloper、TIXCore、TIXComposer四個板塊,主要服務於基於區塊鏈的端對端發票融資交易,方便用戶進行貿易融資業務。2017年美國國際集團(AIG)與TradeIX宣佈成功為一家全球性物流公司完成首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貿易融資,該筆交易由渣打銀行提供融資支持。貿易融資解決方案可以幫助企業獲得資金,從而改善與供應商和客戶的付款條件。大部分歐美頂級銀行都在積極投資佈局區塊鏈,在投資時,也更加偏重對提供區塊鏈底層技術的平臺投資,其原因可能是時下能真實提供區塊鏈金融應用的公司仍然較少。這也給了銀行系Fintech公司一些啟示,適時投資佈局區塊鏈,積累區塊鏈底層技術也許是未來需要考慮的發展趨勢。

本文作者(楊益明)


  • “地方金融監管”除非特別註明,本公眾號所載內容來源於互聯網、微信公眾號等公開渠道,不代表本公眾號觀點,僅供參考、交流之目的。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