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官塘村在市民心中的大地位

南宁官塘村在市民心中的大地位

南宁“大官塘”如同魔术师变戏法,不断释放 “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的吸引力法则。无论白天黑夜这里都是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穿越着《史记·货殖列传》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时空电影“桥段”。

南宁官塘村在市民心中的大地位

大官塘名声大噪的 “廉价集市”是每位南宁市民心中的最爱。这里20元一套衣服、10元一双鞋子、5元一个袋包……让人垂涎欲滴的马蹄糕、红豆糕、糍粑、凉粽、糯米饭等等五花八门。如同上天赐予的一个聚宝盆,应有尽有,且价格逆天便宜。

南宁官塘村在市民心中的大地位

官塘村在南宁市民心中的大地位,如同历史文化杰作,毁之不再生,催之不可成。所以我们需要倍加保护和珍惜。

南宁官塘村在市民心中的大地位

鸟瞰人民公园围墙外的大官塘村,1995年前,村民还以种菜、养鱼为生,种出的稻谷能自给自足,现在园湖北路(即民主路至望州路一段)是一大片稻田。

南宁官塘村在市民心中的大地位

过去的官塘村,村头还有棵茂密枝叶的老榕树,鱼塘边绿柳依依,是一个住着240多户人家,以唐姓为主的村庄。

南宁官塘村在市民心中的大地位

据唐氏族谱记载:宋朝有晋昌唐氏族人随宋室南渡,定居江西宁都,后迁福建永定,广东潮阳、大埔,又有迁梅州及广西者。所以大官塘村过去有一座老祖古坟达900多年之久。

南宁官塘村在市民心中的大地位

大官塘村留下的文化历史精彩篇章是一块“圣迹”。这块大石板长3.8m,宽1.5m,高0.3m,重3000多斤,是一块在广西极其罕见的红石。据老一辈相传,500多年前,现在的官桥一组与小官塘(即现在的望州南路两边)之间有一条小溪,约2米宽。因为没有桥梁,溪两边的人没法正常来往,出去劳作也十分不便。

后来,祖先就从外地找到了这块红石,并将红石的四边打上“耳朵”,用绳子穿过“耳朵”,利用发洪水时,用竹筏将其运回来。因为年代久远,这块红石到底是祖先们从何处搬来的,已无从考究。但广西主要的石头是花岗岩,鲜见红石。因此,这块质量上乘、浑然天成的大红石应从外地运来。

红石板上雕刻着龙、太阳等图案,十分精美。中间还刻有四个繁体大字“圣迹长存”,右边刻有“重建官塘大板桥”,左边刻有“丙子年”等字样。

红石板上两个脚印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当年这座大石板桥两边土地肥沃,风景迷人,连仙人也深受感染。有一天,一位仙人忍不住带上他的幼儿从大石板桥上走过,并留下了这一大一小的脚印。今天,在大官塘村的红石板上一大一小的两个脚印,甚至还能看到5个形态逼真的脚趾头呢!

南宁官塘村在市民心中的大地位

从那时起,因为有了仙人的仙气,大官塘村一带的百姓安居乐业,人丁兴旺、财源广进,特能“揾得食!”

解放后,民主路的改造和修建铁路,结束了大板桥连接大小官塘交通的使命,这块“古董级”的红石板,便被沉埋在铁路旁的稻田边达几十年。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官塘人才把这块“大古董”从铁路边的沙地里挖了出来,请回到村里,成为大官塘人心里的无价之宝、镇村之宝。

南宁官塘村在市民心中的大地位

1995年,南宁市政府征用了大官塘村的土地,建设国家示范小区望仙坡小区,开发商根据补偿标准为村民建设了回建房,有独栋有公寓,还有三产商用楼。当了一辈子的农民,住上了城市的新房子。

除了三产商用楼的收入作为村民的分红之外,村民们空余的自住房纷纷出租开辟为小商品市场,或者给外来人员居住,开始了他们依靠收房租生活。日子过得十分滋润。

南宁官塘村在市民心中的大地位

现在的大官塘,高楼林立,市场繁荣,过去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村民,早已融入城市生活。但大官塘人朴实无华的民风没变,他们创造的优质营商环境,让南宁市民分享到众口称赞的商品廉价好福利。

南宁官塘村在市民心中的大地位

本文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与您的作品有雷同之处,请留言以便修改。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