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皇帝為什麼叫慈禧“親爸爸”,而不是叫“親媽媽”?

一德格天1


慈禧太后是清朝末期的統治者,這個女人的事蹟不一般,她的一輩子可以說是擁有著權力與榮華富貴,也擁有著清末時期的萬人敬仰。

晚年的她,痴迷權術,即使有著光緒皇帝的存在,但光緒皇帝只是她的傀儡,真正的權利還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中。

慈禧與光緒皇帝之間有著怎樣的關係?

慈禧太后年輕時期是清朝咸豐皇帝的蘭貴人,位分不高,在後宮裡平平常常。她和別人不同的是她會寫毛筆字,並寫得一手好的毛筆字,可以與咸豐皇帝聊得來,因此獲得咸豐的寵愛。

因為會寫字,她可以為咸豐替筆,這樣可以讓日理萬機的皇帝得到一點清閒,也算是為皇帝分憂。開始是慈禧太后為咸豐皇帝替筆,後來慈禧為咸豐皇帝生下了他唯一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同治皇帝,在偌大的後宮往往是母憑子貴,當時的慈禧太后就由蘭貴人變成了懿貴妃。身份的變化,她的角色也因此不容小覷。

那段歷史是內憂外患的狀態,政治上錯綜複雜,咸豐皇帝允許她表達自己在政治上對一些事情的看法,慢慢的有些事情由慈禧太后掌控著,一點點擁有了權力。咸豐皇帝駕崩後,因為自己的兒子還年幼,便安排了八位顧命大臣輔佐自己的兒子。

同治皇帝登基後,年齡還小,無法親政,於是就由這個皇帝的親額娘,也就是慈禧太后在朝堂上垂簾聽政,然而那八位顧命大臣有三位被殺,五位被革職。由此可見慈禧太后想要手握重權的想法。

同治皇帝在位十三年,但不幸的是他英年早逝,年僅二十歲便駕崩了。國不可一日無君,在同治皇帝過世後,慈禧太后把下一任國君的人選目標落到了自己親妹妹的兒子愛興覺羅載湉的身上,在載湉登基後,慈禧太后便把年號改為光緒。 當時的光緒年紀很小,所有的權力都掌握在慈禧太后一人手中。

據說在光緒還小的時候,慈禧太后很喜歡他,常常把光緒帶在身邊。然而清朝時期有一個規定,那就是在皇帝大婚之日必須親政。在光緒大婚時,慈禧太后也是搬到了頤和園居住。

隨著光緒皇帝的一天天長大和當時國情的嚴重,光緒也逐漸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慈禧太后只把他當作傀儡皇帝,並未想給他真正的權力。

光緒皇帝長大後,慈禧太后對他的態度也是一般。他們倆人是近親。光緒的媽媽是慈禧的親妹妹,而光緒的爸爸是咸豐皇帝的親弟弟。

為什麼光緒每次見慈禧,都要喊一聲“親爸爸吉祥”

光緒喊慈禧太后“親爸爸”,是因為在旗人文化裡,女人很能幹,就算男人在外耀武揚威,在家內都會對妻子恭敬。就算是女性,自家孩子也會叫一聲“爸爸”。由於慈禧與光緒之間是近親,也算是親上加親,所以叫一聲“親爸爸”也不足為過。

除了這一原因以外,慈禧太后也不同於歷朝歷代的皇太后,手握皇權,並以太上皇自居,身份地位可與男性相比,所以有這不一樣的稱呼不足為怪。

據說,光緒稱慈禧太后為“親爸爸”,也是得到了大太監李蓮英的指點。有一天,光緒去給慈禧請安,慈禧見到他並不高興,還讓他多跪了一會,但光緒並不知道里面的原因。

後來李蓮英對光緒說“皇上您叫老佛爺一句親爸爸,她老人家一定很高興。”光緒因此把這事記在了心裡,第二天再給慈禧請安時,先是按正常理教來請安,慈禧依舊不開心,之後光緒便到慈禧的腳下喊了一聲“親爸爸”,慈禧便露出牙大笑起來。從此,這一稱呼就一直被用。

除了這一稱呼,也有人叫慈禧為“老佛爺”,這是慈禧太后身邊的大太監李蓮英為討好慈禧太后而想出來的稱呼。滿語裡有一稱呼為“滿柱”意思是“佛爺,吉祥”。當然“滿柱”也是對有豐功偉績的男性的稱呼。

在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這一稱呼無疑是對慈禧太后誇大的讚美,而看中身份地位的慈禧也因此而高興。

所以說,在當時的文化,國情,傳統禮教的背景下光緒皇帝叫慈禧太后一生“親爸爸”也是有因可尋。

後來由於光緒皇帝與慈禧太后在政治上的意見相左,光緒皇帝被軟禁,清朝的末期政權一直被慈禧太后緊握在手中。

一九零八年,光緒皇帝暴斃,他死後不到二十四小時,慈禧太后也仙去。後查證,光緒是砒霜中毒而死。


史論縱橫


光緒對慈禧的這個稱呼,有人說是滿族傳統,因為滿人管老爹叫“阿瑪”,反而會把老孃叫“爸爸”,所以慈禧就是光緒的“親爸爸”,也就是親孃。

聽上去好像是那麼回事,但實際上,滿人確實叫老爹“阿瑪”,但老媽卻是“額呢”(即額娘)——有個清國宗室後代(據說是慈禧太后的侄孫女)寫的書裡就是這麼說的。

當然皇室稱呼又有些不一樣,漢人朝代,普通人稱呼父母為“爹”、“娘”,皇室子女則稱其父母為“父皇”、“母后”。而在大清國,光緒與慈禧是侄子和伯母關係,也是甥姨關係,最親近也只能算是過繼母子關係,以常理論,“皇額娘”是最合理靠譜的叫法。

但實際上,光緒在向老佛爺慈禧太后請安時說的一句話是:“親爸爸吉祥!”

為什麼不叫“皇額娘”?慈禧沒這麼做,難道是她潛意識裡在給妹妹保留了一個母親的名分?

或許有這個可能,但更大的因素,顯然不是這個。慈禧的親生兒子是愛新覺羅·載淳,也就是同治皇帝。19歲那年病死。皇位由誰來繼承?慈禧拍板,讓小叔子醇親王的4歲兒子載湉來做,便是光緒帝。

光緒帝的母親是慈禧的妹妹。從父系這邊稱呼,光緒帝得稱慈禧為伯母;從母系這邊稱呼,得稱慈禧為姨母。

但事實上光緒要這麼叫,慈禧馬上就得翻臉。因為她的地位,其實是太上皇。只不過一般意義上的太上皇,都是皇帝的父親。慈禧咋辦呢?

光緒皇帝能管慈禧叫皇阿瑪嗎?不能,因為就法理而言,光緒繼承的是同治的地位,同治才是他的皇阿瑪。當然,這樣就亂了輩份,實際上光緒和同治是同輩,在法律上也算是咸豐的兒子。

光緒皇帝能管慈禧叫皇額娘嗎?也不能,因為就法理而言,光緒如果算是咸豐的兒子,那麼慈安才是他的皇額娘。

所以慈禧就尋思開了,小光你就甭叫阿瑪額娘了,我雖然是個女人,你卻得管我叫“爸爸”,而且要加個“親”字。因為:“皇帝的父親是醇親王,母親是我的妹妹。我妹妹生的兒子,就跟我親生的一樣。”這個“親爸爸”,其實和“老佛爺”是一個思路。“爺”是滿族人對男性的尊稱,慈禧很喜歡。再來個“爸爸”,其樂融融是也。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關於光緒稱呼慈禧“親爸爸”之事,並非虛構,在出宮老太監的口述中,光緒不論是請安還是奏事,都管慈禧叫親爸爸。另外在容齡女士的著作《清廷二年記》中寫道:“皇帝及餘等皆呼太后為男稱。”她曾親耳聽到光緒皇帝向慈禧請安都要叫“親爸爸吉祥!”

也許很多人納悶,光緒為何不喊慈禧“老佛爺”、“太后”、“母后”,為何卻要管一個女子叫“爸爸”呢,叫爸爸也就算了,還要加上一個(親)字。

關於這個問題有一個說法,便是出自唐海炘之口,在他的著作《我的兩位姑母-珍妃、瑾妃》之中,他曾描述滿人也可以管母親叫“爸爸”,他自己在見到瑾妃之時,也會在行禮的時候喊“親爸爸萬事如意”、“親爸爸吉祥”、“給親爸爸請安”之類的話。在滿族文化之中,這個稱呼既可以稱呼父親,也可以作為對長輩和尊者的尊稱,因此並非慈禧專用。

光緒理論上應該叫慈禧“姑爸爸”,但是因為他是慈禧親妹妹的兒子,慈禧對小時候的光緒十分關愛,如同己出,為了關係更近一步,也讓外人看到老佛爺的慈愛之心,這才管慈禧叫“親爸爸”。

筆者很多年前去過河南一個鄉鎮,當地人管爸爸叫做“伯”,張口就是“俺伯咋啦咋啦”。當朋友為筆者介紹自己的父親時,說“這是俺伯”,初聽很納悶,但經過說明才知道這不過是一種方言稱呼而已。一個地域有一個地域的文化和稱呼,因此沒有必要嘲笑他人或者胡亂猜測。

當然,也有人不認同這種說法,認為根本不存在什麼滿族文化,而是慈禧太過於強權,她不甘心做皇太后,而是更傾向於成為太上皇,因此她以太上皇自居。太上皇的身份本該是男人,但慈禧這個女人卻要讓光緒以對待男人的方式稱呼自己為“爸爸”。她曾對外說,自己妹妹的兒子就跟自己親生的一樣,為了讓外人看到自己對這個孩子的好,也就在“爸爸”前面加了個“親”字。此後,“親爸爸”就成了光緒對她的特殊稱呼。

相對第二種說法,筆者認為第一種說法比較合理,光緒管慈禧叫“親爸爸”不過是一種滿人的文化罷了。比如在師雪松的著作《那年山裡的日月》之中,其中有個小媳婦,晚輩管她叫十三爸,管外婆叫外爸。你非要嘲笑人家,那麼只能說你不尊重人家的當地文化,該被嘲笑的是你,而不是人家。


大獅


看得出題主也是挺留心的,我們在看晚清電視劇的時候,確實能夠聽到光緒帝喊慈禧為親爸爸,顯得有些特殊。

首先,光緒皇帝並非是慈禧所生,而是醇親王奕譞與慈禧的親妹妹葉赫那拉·婉貞所生的。所以按照真實的關係來說,光緒應該喊慈禧為伯母加姨母,也正是因為這一層關係,所以光緒也是慈禧在同治逝世之後慈禧考慮繼承皇位的最佳人選。(同治未留下子嗣)



而既然不是親生的,那麼在表面上就必然需要用更加親切的方式來維繫慈禧與光緒之間的關係。因為政治的需要,光緒早在幼年就從親生父母那過繼到了慈禧的名下,以古代封建的傳統,過繼之後,就是算是慈禧的兒子了。而對於光緒的親生父親,光緒也只能以君臣之禮待之。而既然沒有父親了,那就喊慈禧為爸爸也未嘗不可,為表示親切,在前面的再加上一個“親”字。

另一方面,在慈禧與慈安發動“辛酉政變”後,慈禧與慈安獲得真正的權力,而在慈安過世之後,慈禧就真正的將大權獨攬於一身,垂簾聽政,其地位直比太上皇。而對於如此權威的人物,光緒稱慈禧為“親爸爸”也並沒有什麼不妥。



實際上,因為光緒是慈禧一手帶大的,所以他們兩人之間的關係可以以“不是親生,勝似親生”來形容。而在平時,為了表達光緒對慈禧的養育之恩的感激,光緒喊慈禧為“親爸爸”也帶有一種感恩的因素在裡面。


妙齡老翁談歷史


在許多關於光緒帝的影視作品中,我們看到光緒對慈禧聽的稱呼不是“母后”,也不是“太后”,也不是“額娘”,而是“親爸爸”。

許多人對一現象迷惑不解,以為是影視作品的藝術虛構,或是滿族人的風俗習慣,其實不然。在正常情況下,滿族人稱父親為“阿瑪”,稱母親為“額娘”。光緒與慈禧是侄嬸關係,也是甥姨關係,最親近了也只能算是過繼的母子關係,按道理應該稱慈禧為“額娘”才對,可是,光緒為什麼要稱其為“親爸爸”呢?

慈禧光緒母子二人關係特殊

首先,要解釋一下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的關係,慈禧的親生兒子是愛新覺羅·載淳,也就是同治皇帝。在咸豐帝死後,當時年僅6歲的同治帝繼位,因其年幼,慈禧與慈安兩位太后一起垂簾聽政。慈禧被稱為“西太后”,慈安被稱為“東太后”。後來慈安太后四十五歲暴斃,所以真正的皇權全部落到慈禧太后手裡。慈禧掌握內外朝政,也嚴格掌控著同治帝生活的方方面面,甚至連寵幸的妃嬪也要過問。

雖然對自己的親兒子看管得嚴,但是同治皇帝還是英年早逝了,據傳聞就是因花柳病而死(慈禧心中一萬隻曹尼瑪走過。。。)。

同治19歲就死了,也沒有子嗣,這大清皇位由誰來繼承?慈禧為了繼續能夠垂簾聽政,就又決定立一個少年皇帝,於是就選了醇親王的長子愛新覺羅·載湉為皇帝,也就是光緒皇帝。光緒帝的父親醇親王是咸豐帝的弟弟,即慈禧的小叔子,相當於是把光緒過繼給咸豐帝做兒子,所以光緒名義上繼承的是咸豐帝的皇位。

光緒除了父親是咸豐帝的弟弟外,生母還是慈禧的妹妹。以血緣關係上看,從父系這邊稱呼,光緒帝得稱慈禧為伯母;從母系這邊稱呼,得稱慈禧為姨母。光緒當了皇帝,慈禧又成了光緒的“母親”,所以就兩人的關係而言非常特殊,可以說是在原來的親戚基礎上“親上加親”。

“親爸爸”稱呼的由來

大家都知道,在光緒年間,慈禧的地位一直高居於皇帝之上,是名副其實的太上皇。但是太上皇這一高位,只有皇帝的父親才會享有。慈禧居於太上皇的尊位,便喜歡皇帝以男子的稱呼來稱呼她,這隻有“爸爸”這一稱呼是更合適的了。慈禧曾說過:“皇帝的父親是醇親王,母親是我的妹妹。我妹妹生的兒子,就跟我親生的一樣。”因此,繼承皇位後的光緒帝就稱其為“親爸爸”,一個“親”字,既表示出親暱之意,又露出非親之意。

據傳聞,一開始光緒給慈禧請安說的是“皇太后吉祥”,而不是“親爸爸”。結果慈禧太后聽了不是很開心,經常莫名其妙的發火。光緒也是一臉懵逼,自己明明什麼都沒做錯,為何慈禧太后經常對自己發火呢?後來還是大太監李蓮英偷偷告訴光緒帝,皇上應該對太后的稱呼更親暱一些,叫“親爸爸”最合適了。

所以,當光緒聽到李蓮英的提醒之後,雖然內心極不情願,但每一次還是稱呼慈禧太后為“親爸爸”。慈禧聽了自然是喜笑顏開。


閒淡說歷史


光緒不是慈禧親兒子!<strong>

當年慈禧和咸豐就一個兒子,即愛新覺羅·載淳,也就是咱們熟知的同治皇帝。不過這個同治帝命不好,只活了19歲就死了,還沒來得及生兒子。

沒辦法,慈禧只能從宗室之中選取新君!

正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同時也是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慈禧便把自己親妹妹的兒子,年僅三歲的小外甥愛新覺羅·載湉,推上了皇位,也就是咱們熟知的光緒皇帝!


值得一提的是,光緒不僅是慈禧的親外甥,還是她的親侄子。因為光緒的老爸愛新覺羅·奕譞,乃是咸豐皇帝同父異母的兄弟,慈禧的小叔子。

按理說,光緒應該管慈禧叫嬸嬸或者姨母,或者說叫“母后”,畢竟當了皇帝改了身份。

但是慈禧都不要,她讓光緒叫她“親爸爸”!

要知道這並非是滿洲固有風俗,而是慈禧本人創造出來的這樣的一個稱呼,這是為什麼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就是她對於權力已經有了一種非常變態的慾望了。雖然說不敢廢除皇帝,但是在她自己的心態上,還是希望能夠成為太上皇,擁有太上皇一般的權利並且在各種方面都碾壓於光緒帝的頭上的。於是就牽生出來這樣一個非常變態的稱呼,時刻,提醒著光緒自己對其的控制和碾壓。

第二點就要結合慈禧的性格原因了,因為我們知道在古代女人掌權的勢力還是很少的,她總是覺得在歷史上能夠掌權的都是男性。

所以說自己也希望擁有一個男性的稱呼,而並非依據她與光緒的真實關係,喚他一聲姨母或者嬸嬸。

其實這一點我們也可以看得出她的自傲了,她自認為權利能力手段都高於光緒,也不輸於任何一個掌權的男性。所以說這樣的一個稱呼一定程度上也算得上是慈禧一個自傲的稱呼了。

當然了,還有一點就是,慈禧和光緒之間關係太多了,又是侄子又是外甥的,還不如專門搞個稱呼,省的亂叫!

而為什麼要加一個親字呢?

眾所周知光緒也並非是她親生的兒子,但是光緒的母親卻是她的親妹妹了。據他自己所稱親妹妹出的兒子與她個人生出的兒子和親生的沒有什麼兩樣。因此,她也就是強制要求光緒在稱呼的時候,前面要加一個親字了,顯得更加親近一些了!


白話歷史君


不僅光緒皇帝稱呼慈禧為“親爸爸”,光緒皇帝的正妻隆裕皇后,也稱呼慈禧為“親爸爸”。

在《宮女談往錄》中,曾經伺候過慈禧的宮女曾親見,光緒皇帝和隆裕皇后去向慈禧請安時,稱呼慈禧為“親爸爸”。

而“爸爸”這一詞,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的《廣雅》中:爸,父也。不過,古代最初將“爸”寫作“八”或者“巴”。

清朝時,很多白話文小說中都曾用到爸爸一詞。例如: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回:“忽然一個小孩子走進來,對著他道:‘爸爸快回去罷,媽要起來了。

而要弄清為什麼稱呼慈禧為“親爸爸”,必須說下慈禧和光緒皇帝關係。

慈禧有一個孩子,就是英年早逝(花柳病)同治皇帝。同治皇帝六歲繼位,實際上都是慈禧掌權。可惜,同治皇帝19歲死了,沒有子嗣。

慈禧為了方便自己掌權,就選了自己小叔子醇親王(咸豐皇帝的弟弟)的兒子愛新覺羅·載湉為皇帝,年號光緒。同時,光緒的母親還是慈禧的親妹妹。所以,慈禧即是光緒的伯母,又是光緒的姨娘!

但是,光緒可不敢對慈禧用這兩個稱呼。因為,慈禧想當“太上皇”。而且,在當時,她實際上也是垂簾聽政的“太上皇”!可是,太上皇是男性啊,慈禧是女的。


於是,慈禧要給自己弄一個“男性化”的稱呼。自己這條鳳凰不比龍差!所以,大臣們在背後都稱呼慈禧為“老佛爺”,這裡的“爺”就是男性化的詞彙。

而對於光緒皇帝,慈禧說了:“皇帝的父親是醇親王,母親是我的妹妹。我妹妹生的兒子,就跟我親生的一樣。”我這個“太上皇”就是你的親爸爸!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光緒皇帝並不是慈禧親生的,他是慈禧親妹妹和醇親王所生的兒子,從小就被慈禧抱進了皇宮成為了皇帝,可是他在當皇帝期間經受的痛苦和內心的折磨可能是我們常人難以想象的,最值得玩味的就是他對慈禧的稱呼。

他不稱慈禧為“皇太后”,也不叫“皇額娘”和“老佛爺”,而是有個有趣的稱呼“親爸爸”,他這樣稱呼讓我們看不懂了,慈禧明明是個女的,為什麼不喊“親媽媽”而要喊“親爸爸”呢?

光緒從4歲進宮以後,就生長在慈禧強勢高壓的環境下,沒有自我,沒有小孩子該有的天真,慈禧對他非常嚴苛冷酷,稍有不順就罰他跪著不起來,在身體和精神上都給他施加了很大的壓力。

光緒的一切都必須按照慈禧所定的規矩行事,事事聽命於慈禧太后,但是慈禧太后還是有不滿意的地方,每次光緒請安的時候,對慈禧說一聲“皇太后吉祥”,總是能聽到慈禧太后一聲冷哼,有時候甚至莫名的發火,這讓光緒很鬱悶,不知哪裡又得罪了慈禧。

後來李蓮英告訴光緒應該稱慈禧為“親爸爸”,光緒聽了感覺很彆扭,但是知道李蓮英最會揣摩慈禧心思,聽他的沒錯,因此在第二天,光緒硬著頭皮憋著氣,說了一聲“親爸爸吉祥”。

光緒一叫完“親爸爸”,慈禧頓時樂開了花,拉著光緒坐下來,親熱了好幾倍,從此以後光緒就和慈禧叫“親爸爸”了。

慈禧之所以喜歡光緒叫她“親爸爸”,更多的是因為她內心想獲得男人的尊嚴和地位。

作為一個女性統治者,雖然慈禧以太后相稱,然而和女皇帝一樣,因此她希望有著男性的稱呼,被光緒稱為“親爸爸”,就好像自己是光緒的父皇,慈禧自己是太上皇一樣,有了這個稱呼,她在心理上真正成為了太上皇,作為女人的自卑也得到了安慰和滿足。

而“爸爸”加上“親”也是為了彌補慈禧和光緒尷尬的關係,光緒是慈禧妹妹的兒子,叫“親爸爸”表示和她親生兒子一樣,慈禧因此對這個稱呼很滿意。

然而“親爸爸”這個稱呼對於慈禧也只能得到心理上的滿足而已,光緒哪裡會因為這個稱呼就把她當做自己內心最親的“親爸爸”呢?


小聰歷史客棧


光緒皇帝是慈禧太后的親外甥,慈禧妹妹的孩子,也是道光皇帝的孫子,所以光緒當皇帝於公於私都說的過去,光緒皇帝四歲離開親媽,被慈禧接到皇宮離開,從此就過上了苦逼的生活。

慈禧太后在咸豐皇帝死後就殺了許多顧命大臣,從此達到權利的頂峰一手遮天,慈禧控制滿清將近半個世紀,她說什麼沒人敢反駁,慈禧信佛,還讓人管她叫“老佛爺”這個人虛榮心特別重,喜歡聽好聽的。

這個女人能力一般,但是折騰人的功夫超級一流,慈禧身為女人,但是她心有不甘,她覺得男人能做的事,她作為女人同樣能做到,“爸爸”是父親的意思,光緒皇帝這麼叫她,她特別開心,可以滿足她當男人的虛榮心。

總結:光緒皇帝就是她的一顆棋子,把他收拾的服服帖帖,光緒皇帝在慈禧面前是敢怒不敢言,比一個小丫鬟還不如,最後抑鬱死去,作為一個皇帝來說,混的是多麼的窩囊啊





佳寧說歷史



答:這個問題我必須好好嘮叨嘮叨一番。

是這樣,以前我曾從慈禧和光緒皇帝的血緣關係、以及慈禧對政治飢渴程度作過一番分析,寫了一篇題為《慈禧身為女人,為何要光緒皇帝叫自己“親爸爸”》文章,該文後來收入了我的著作《熬通宵也要讀完的大清朝》中。

這部著作問世,得到了很多讀者的檢閱和指導。

有讀者針對光緒皇帝叫慈禧“親爸爸”的問題,跟我進行了探討。

他說,“爸爸”的讀音,在漢語裡,自然是對父親的稱呼,但在滿語裡,卻是對母親的稱呼。

怎麼會這樣?

我大吃了一驚。

不信?

他舉例說,在漢語裡,稱呼母親的讀音是“媽媽”,有些地方,也叫“阿媽”。但在滿語裡,“阿媽” 其實是稱呼父親的。不過,作為區分,在用漢字表其讀音裡,寫成了“阿瑪”。

嗯,稱呼父親為“阿瑪”,相信廣大人民都知道,畢竟,鋪天蓋地的清宮戲裡,尤其是瓊瑤阿姨的格格戲裡,那幾個小燕子、小格格一口一句的“皇阿瑪”,大家都熟悉得很。

讀者又例舉了滿語讀音裡“媽法”表祖父,“達媽法”表高祖、“翁庫媽法”表曾祖父、“阿媽哈”表公公,來加強了論證效果。

他最後再一次強調,在滿語裡,“爸爸”的讀音就是對母親的稱呼。

……

對於讀者的說法,我還是存疑的。

但根據他的指點,我去看了慈禧太后的侄孫女、隆裕太后的親侄女葉廣芩著作的《採桑子》,書中侄子侄女對姑母的稱呼就是“姑爸爸”!

好吧,面對這種關係顛倒、匪夷所思的滿語讀音,我只能認輸。

那麼,再簡單理一理光緒和慈禧的關係,光緒管慈禧叫“親爸爸”,就很好理解了。

慈禧只有同治一個兒子。

同治年少駕崩,沒有兒子。帝位往下傳承,按慣例,得從“載”字輩的下一輩“溥”字輩近支宗室中,擇立一個孩子過繼為同治帝載淳的兒子,即同治立嗣,然後立這個孩子為嗣皇帝。但慈禧接受不了的。

慈禧之前曾以皇太后的身份進行垂簾聽政。

如果立同治的嗣子為帝,同治的皇后阿魯特氏就會成為皇太后,她則成了太皇太后,垂簾聽政的事兒只能由阿魯特氏去幹了。

慈禧不肯,胡攪蠻纏,為同治立嗣之議泡湯,改為為咸豐立嗣。

在慈禧的操作下,同治帝的堂弟載湉被選為嗣皇帝、入繼為咸豐帝的兒子。

為什麼是載湉?

載湉的父親奕譞除了是咸豐帝的弟弟,他的母親還是慈禧的胞妹,親上加親,血緣上最接近慈禧。

也就是說,慈禧和光緒有多重關係。

從父系這邊說,慈禧是光緒帝的伯母;從母系這邊說,慈禧又是光緒的姨母。

而當光緒入繼為咸豐帝的兒子,則慈禧又成了他的繼母。

伯母、姨母、繼母,這又雙叕母,從滿語的角度來說,稱“爸爸”不冤。

那麼,為了讓光緒孝順自己、永不背叛,永不忤逆,慈禧在“爸爸”之前再加一個“親”字,並非什麼理解不了的事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