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婁店的歷史變革

寫在前邊的話:在魯中大地上,生活著一個將近五萬之眾的王姓大家族,那就是孫婁王,孫婁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名門望族,有一門三進士、父子雙翰林是每個孫婁王氏子孫引以為豪的祖先功名,清末民初,孫婁王氏22代孫王若鈺是黃埔軍校保定分校的教授,曾為蔣介石講過課。受文章作者王內祥先生之託,將其系列佳作上傳頭條供大家欣賞

孫婁店的歷史變革

本圖片為網絡圖片

一 孫婁店的歷史變革

王內祥

孫婁店,位於古齊都臨淄城西南十二華里處,既今臨淄區政府駐地辛店城區的西北部(齊興路以北,齊盛路以南,楊坡路以西,石化路以東),是臨淄區中部最大的一個村莊, 20世紀80年代末時,孫婁莊街道、房屋、林園等佔地面積1300多畝,住有村民一千六百餘戶,四千五百多人,劃分為東、西、南三個行政村管理,村莊周圍有耕地五千餘畝。莊北面耕地1500米左右處與耿王村相連,莊東北千米耕地邊是合裡村、莊東南2千米耕地邊與相家莊耕地相接,庒南的耕地1500米左右到臨淄大道,與東高、西高、朱營村的耕地為鄰;莊西耕地中有一條南北方向的辛店城區最西邊的“一諾路(今石化路)”相接的博臨(臨淄至博興)公路。公路西的耕地與高婁、鄭王村相接。莊北耕地分佈在博臨路兩旁,一直延伸到濟青(濟南到青島)高速公路兩側,再向北百米左右與鳳凰鎮老王莊和朱家屯的耕地相鄰。整個村莊和耕地範圍南北4千米左右(南自臨淄大道以南,北至濟青高速路之北),東西3、5千米之多(東自中軒路,西至高婁村東400米和朱營村北里許)。

孫婁店,歷史悠久,唐朝時由孫氏在古齊國的“婁邑城”廢虛上立莊,初營旅店,故得名孫婁店。莊內“天齊廟”中有宋元佑元年“八楞碑”,上刻“臨淄城西十餘里孫婁店、、、”。明清時期,九條小溪會聚在莊南清水灣內,灣內之水西流折北而去,經安合、桐林等地流淌到淮陽城,向西匯入溡水(烏河)。此水既“ 澅(huai)水”,源之孫婁南壑,所以孫婁店稱澅為 水之源—澅 源,是溡水源頭的重要組成部分。

溡源地域的孫婁店,是春秋戰國前期“袁婁邑”的舊址,公元前16世紀至11世紀殷商時期,此地域為“澅國”,有姜姓逢伯陵氏族居於此,殷商末年,有薄姑氏居住在這裡,周朝時期,封姜尚建立齊國,臨淄為都,該地域屬齊國管轄,為“袁婁邑”,春秋戰國時期被毀。秦朝此地域屬臨淄縣管轄,自秦以後一直到隋朝此地域沒有村莊和城邑。自孫氏唐朝在此地立莊以來,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是臨淄地域內一個建莊較早的村莊。自唐至清朝,臨淄縣屬青州(益都)府管轄,還多次併入益都縣。元朝末年,琅琊王氏25代族裔王全,自益都黃龍山陰之郭莊遷來孫婁店著籍,子孫繁衍綿綿,至明朝中葉,王氏已成為村中的大族戶,孫婁店已成為臨淄西部的一個較大的村莊,是政府基層鄉社管理駐地。具民國臨淄縣誌載,明嘉靖四十四年臨淄縣設四鄉七店,孫婁店屬端智鄉,轄徐姚、孫婁、高留等十個村;清康熙十一年,臨淄設五鄉八十九社,孫婁店仍屬端智鄉是鄉鎮政府駐地;中華民國時臨淄設東西南北各十社,孫婁店屬南八社,轄耿王莊、鄭王等村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孫婁店屬清河專區臨淄縣孫婁區(後改為牛山區、三區)。1950年臨淄縣劃歸淄博專區,1953年臨淄縣又歸屬昌濰專區,1958年2月設立鄉鎮。孫婁店為溡源鄉駐地,同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歸辛店公社,1965年辛店公社改為孫婁公社,原辛店公社的辛店街、單家莊等七個村成立辛店公社,1970年臨淄縣劃歸淄博市。1970年3月孫婁公社的管轄的辛店南部的山王莊,安裡、渠村、王朱等9個村劃歸辛店公社,大武地域的高家莊等4個村劃歸大武公社,至此孫婁公社轄41個村隊:東至淄河岸邊的堯王、官道村,西到烏河岸邊的大楊、杜家、王家莊,孫婁店是公社駐地。1984年恢復鄉鎮,1990年將孫婁公社所轄村隊,劃成永流和孫婁兩個鄉,孫婁鄉轄22個自然村,孫婁店仍為鄉政府駐地。1992年孫婁鄉改為孫婁鎮,2001年將孫婁、永流兩鎮合併,劃歸臨淄城區稷下街道辦管轄至今。

現在的稷下街道區域東自淄河西岸堯王、管道開始,向西經臨淄城區,西到烏河岸邊,東西十幾公里;南北3公里左右,轄有官道、魏家、堯王、東孫、西孫、趙家、陳家、商王、范家、永流、徐家、劉家、合裡、耿王、孫婁東、西、南三村、鄭王、高婁、南安、東安、西安、王家、韓家、杜家、孫營、程營、朱營、槐行、閆家、董褚、小楊、大楊等33個村和金茵、稷中、鞠源、盛都、瑞泉、齊都花園、齊都芳苑7個居民生活區。(原來的孫婁鄉鎮(公社)管轄地域最大時,管轄58個村隊,西部的烏河源頭處的矮槐、毛託、於家三個村劃歸辛店街道;中部的石鼓、張家、相家、東高、西高5個村已成為臨淄城區,改為居委會)。

一千多年的滄桑變遷,孫婁店這個村莊由小而大,人口由少而多,現已發展成四千多人的臨淄中部第二大村莊,其中王姓族人佔百分之九十以上。孫婁店發展到清朝中期已成為千餘人的大莊,行政管理分東、西、南三個街頭,東街大一些,南街最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仍分三個街管理。1955年實行農業合作化制度,從互助組開始,接著三個街分別成立了初級社,57年又組建高級社,東街與合理莊組建成“五一社”,西街和鄭王村組建成“同心社”,南街與東、西高留村組成“三合社”,村民在組成的社內參加集體勞動,衣食住行靠集體。58年鄉鎮成立人民公社,孫婁店的三街成為東、西、南三個生產大隊,東街大隊轄九個生產隊(63至65年東街曾分成三個大隊),西街轄七個生產隊,南街轄三個生產隊。自55年農業合作化,到成立人民公社,土地都是集體耕種,村民稱社員,靠爭工分吃飯。直到1984年才政社分開,又變為鄉村建制,社員改稱村民,土地所有權歸集體所有承包給村民耕種,村民的衣食住行靠自己。跨入21世紀後,孫婁店被劃為臨淄(辛店)城區,為稷下街道的三個居民村。近十幾年來,東村也按規劃開始建設“陽光康城(永安花園)”居民小區,現已建成居民樓八棟,三分之一的村民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居樓。南村也已建成新的居民小區,三分之二的村民搬入新居過上了幸福美滿的小康生活。南村建成了8棟樓房尚有4棟在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村民都搬進了新居。

近幾年來,三個村的黨政領導班子,在上級黨委和政府領導下,對舊村改造,土地使用,環境整治都做出了全盤規劃,繪製了發展的宏偉藍圖,不久的將來,孫婁店的村民即將成為城鎮居民,過上殷實、和諧、幸福的小康生活。

2016年8月1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