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部由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的历史文献,为何被称为神秘的“党书”?

多年的红色收藏生涯中,我一直在追寻几部特殊的红色文献。

1941至1943年,毛泽东在延安亲自主持编辑了三部历史文献集:《六大以来——党内秘密文件》《六大以前——党的历史材料》和《两条路线》,由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印。《六大以来》分为选集本和汇集本。

三部书都是土纸本,上下册16开。这三部文献集,对延安整风运动的顺利开展、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党的历史上路线问题的研究以及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三部文献出版后,毛泽东称之为“党书”,而现在的民间收藏界将其称之为神秘的“党书”。



这几部由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的历史文献,为何被称为神秘的“党书”?

延安时期的毛泽东

1944年还出版了一本《列宁斯大林共产国际论中国》,也是土纸本、16开,单行本,但很多研究资料没提及。

这几本文献数量稀少、十分珍贵,可与宋版书媲美。收藏界很少有人能一睹这三部书的庐山真面目,国内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得以藏全者也是凤毛麟角。而在中共中央宣传部内部图书馆保存着完整的这三部书,是解放战争胜利时带到北京保存的,只有极少数人能够阅读,许多专家学者也很难看到。

1947年,中共中央延安战略转移时,销毁了大部分文件书籍,包括这三部书,也仅带走了少量本。胡宗南部队到延安时获取了中央留下的部分文件书籍,其中就有《六大以来》这部书的上下册。美国情报部门为了研究中国共产党,从胡宗南处取走了《六大以来》,交给哈佛大学复印翻译。由于保存不善,现在几乎成了碎片,但还是被奉为珍宝。

我在多年的收藏中,一直留意着这几部书,仅拥有过《六大以前》。而《两条路线》和《列宁斯大林共产国际论中国》是在我深圳的朋友肖成洲家看到的,每次去深圳我们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这几部书。朋友热情好客,每次请我吃深圳美食,生猛海鲜、潮汕牛肉锅仔、南方早茶等,但我最牵挂的还是欣赏他的珍宝。他只差《六大以来》没收集到,我也只是在一家博物馆见到过残本《六大以来》。


这几部由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的历史文献,为何被称为神秘的“党书”?

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印的《六大以前》(上下册)

《六大以前》《两条路线》《列宁斯大林共产国际论中国》他都有。《两条路线》和《列宁斯大林共产国际论中国》我是第一次在他家上手翻阅,心情激动得难以言表。抚摸粗糙的纸张,欣赏着凹凸不平的文字,看着一篇篇文章标题,真的很是享受。无需时空穿越,收藏品的感染力就足以让人升华陶醉了。

这几部由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的历史文献,为何被称为神秘的“党书”?

《六大以来》和《六大以前》

计划于1941年上半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一个重要议程就是总结六大以来党的历史经验。所以,当时收集六大以来的历史文献,是为了给七大召开准备材料,并没有汇编成书的打算。

这项工作于1940年下半年开始,最初由任弼时等人负责,后来改由中央秘书处承担,毛泽东负责督促与审核。中央秘书处的王首道和裴桐两位同志,协助毛泽东进行了大量资料收集工作。他们每收集到一份文献,就送给毛泽东审核,审核完后直接送印刷厂付印。


这几部由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的历史文献,为何被称为神秘的“党书”?


在延安杨家岭召开的中共七大会议现场

1941年9月,毛泽东开始着手《六大以来》的编辑工作。他按照 “专题—时间”的体例对收集到的文献进行编排,共分为政治问题、组织问题、军事问题、锄奸问题、职工运动、青年运动、妇女运动、宣传教育八个专题,每个专题再按文献发布时间先后进行排列。排印过程中,又陆续找到一些文献,这部分文献分别放在相应的专题之后,在目录中以“补遗”或“拾遗”标明。

毛泽东编写《六大以来》时读到许多材料,这使他对党的历史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和认识。他认为,要成功地召开七大,有必要首先在党的高级干部中开展一个学习和研究党的历史的活动,以提高党的高级干部的路线觉悟,统一认识。

《六大以来》的文献资料,有些是中央红军长征中一路保护带到延安的,有些是通过地下党在重庆国民党刊物上秘密寻来的。中共中央曾致电南方局,委托南方局寻找相关材料。上海地下党接到通知后在上海“中央秘密文库”寻找到一部分,但运到延安时没赶上付印。


这几部由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的历史文献,为何被称为神秘的“党书”?

位于戈登路(现江宁路)上的中共中央文库旧址

1941年12月,这些文献由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印合订成《六大以来》选集本。《六大以来》实际有汇集本与选集本两种版本(汇集本较选集本在内容上更完整),《六大以来》汇集本仅印了500套,只发给中央各部机关、中央局、军委、军分区等大单位,不对个人发行。1947年3月,党中央在国民党大举进攻下撤离延安,由于携带不方便,汇集本由中央秘书处带出了几部,其余全部销毁了。这也是收藏界目前没有发现《六大以来》汇集本的重要原因。

《六大以来》选集本据说印有千本以上,分发给了单位与党内高级干部,分发手续非常严格,要逐一编号登记。我所见《六大以来》选集本书后油印纸条内容和《胡乔木回忆毛泽东》180页的描述相同(人民出版社1994年9月版)。下为油印纸条内容。

通知:六大以来选集是党内秘密的历史文献,请你接到此书后,对中央负责执行下列各项。

一、本人妥善保存,不得遗失,不得转让他人。

二、如本人离开原任工作时,必须将此书移交继任者,并报告中央。

三、如此书万一遗失时须立即报告中央。

四、如不遵守此项规定,除取消阅读此种书籍外,并交中央党务委员会议处。

中央书记处办公厅


这几部由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的历史文献,为何被称为神秘的“党书”?

《六大以来》选集本书后油印纸条

《六大以来》选集本只在1941年12月由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印出版过一次,以后没再版。《六大以来》汇集本以后有两次再版:1952年4月,毛泽东亲自参与了修改并再版;1980年2月,中央办公厅和中央档案馆修订后再版。

《六大以来》在延安编辑出版后,对统一党的思想特别是提高高级干部的思想觉悟产生了很大影响,引发了广大党员干部研究党史的浓厚兴趣。许多同志向中央建议,要求像编《六大以来》一样,编一本六大以前的党史资料书。于是,1942年初,毛泽东在陶铸和胡乔木的协助下,开始着手编辑《六大以前》。

在文献取材上,《六大以来》汇集的主要是未公开发表过的党的内部文件和党的领导人的内部通信及讲话;《六大以前》则主要汇集了党的早期领导人的署名文章,其中绝大多数是在刊物上登载过的。由于时隔更为久远,《六大以前》收集到的文献比 《六大以来》要少许多,共收文献184篇,1942年10月出版,发行与《六大以来》汇集本相同,只发单位,不发个人。

1942年10月版《六大以前》上下册是我见过最多的,完整的见过五套,还见过两本都是上册的。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印,16开本,厚而不重,土纸本,切边整齐,纸张粗糙,植物纤维明显易见,有的纸张厚,有的纸张薄,行距间隔清晰,字迹凹凸感强,特有的钢丝固定书脊。全书收录了周恩来、邓中夏、陈独秀、蔡和森、瞿秋白等人的文章。

《六大以前》分别在1951年5月和1980年5月由中共中央办公厅和人民出版社两次再版。1980年再版时把1942年版的首篇文章《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大会宣言—一九二二年五月》,订正为1922年7月。

《两条路线》和《列宁斯大林共产国际论中国》

我首次见到1943年10月版上下册《两条路线》是在深圳朋友肖成洲家,之前只听说过,而没见过实物。毛泽东在《六大以来》和《六大以前》的基础上,选编了一本关于党的路线的专题学习材料《两条路线》,在取材上,只挑选最能反映党的各个历史时期两条路线斗争情况的中央文件、中央领导人讲话、文章等,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这几部由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的历史文献,为何被称为神秘的“党书”?


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印的《两条路线》(上册)

由于有了前期编辑《六大以来》和《六大以前》的基础,又经过1941年9月政治局会议及党的高级干部学习与研究党史活动的开展,对党的历史上代表两条路线的文献可以比较明确地加以认定,因此,《两条路线》的选目和编辑相对比较容易。它所收录的137篇文献,都是选自《六大以前》和《六大以来》,按照大革命时期、内战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分期顺序进行编排。

《两条路线》下册单独附录了《中国共产党党章》(1928年7月,中共六大通过)。《两条路线》1943年10月出版时,印量两千套。分发范围很广,不仅延安的高级干部人手一套,各抗日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也差不多人手一套。

同《六大以来》一样,中央总学委做了严格的分发规定:凡受书者必须登记,并负责妥善保存,不得遗失,不得转让,否则要受党纪处分。同时《两条路线》取代了《六大以来》选集本,成为党的高级干部学习的主要材料,《两条路线》后来没有再版过。


这几部由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的历史文献,为何被称为神秘的“党书”?


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印的《两条路线》(下册)

《列宁斯大林共产国际论中国》也是在深圳朋友那里首次见到,为单行本。我以前从未听说中共中央书记处出版过这本文献,疑问一直留在心中。曾见过中共中央书记处1942年7月出版的《抗战以来重要文件汇集》,1946年8月光明书店翻印过此书,但纸张开本和“六大”系列及《列宁斯大林共产国际论中国》并不一样。《列宁斯大林共产国际论中国》共有91篇文章、467个页码,称为党内文件。

首篇文章是《列宁:中国的战争(1900年12月)》,是《火星报》第一期发表的文章(注:1900年,列宁等人在德国莱比锡创办《火星报》)。第二篇文章是《列宁论中国辛亥革命(摘自1908年至1917年的诸论文)》,最后一篇文章是《共产国际主席团关于提议解散共产国际的决定 (1943年5月)》。其他文章还有 《共产国际执委会给中共第三次代表大会的指示(1923年5月)》《共产国际执委关于中国革命目前形势的决定(1927年7月)》等。


这几部由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的历史文献,为何被称为神秘的“党书”?

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印的《列宁斯大林共产国际论中国》

此书还记载了共产国际1939年、1940年连续两年发表的五一节宣言,论中国抗战。《列宁斯大林共产国际论中国》我本人没见过文献记载,也没见过再版本。

对神秘“党书”的研究

我对这几部红色文献书很喜欢,一直在研究。读过《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他在书中有《六大以来》《六大以前》《两条路线》等编辑回忆文章。看过部分《向导》期刊,因为“六大”系列部分文章来自《向导》期刊。2011年,我到西安参加会议时,去拜访过毛主席原机要秘书高智老人,和他交流过这些神秘的“党书”。高智老人谈到,1947年延安撤离时,他帮助搬运过书籍文件去山上一窑洞封藏,过多的细节老人也回忆不起来了。

2017年6月15日,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萧延中教授经朋友介绍为这批神秘的“党书”特意莅临寒舍交流。9月16日,萧教授邀请我参加12月4日举行的“毛泽东著作版本及其经典化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一道邀请我的深圳好友肖成洲与会,肖成洲还带来了他收藏的几套神秘的“党书”。


这几部由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的历史文献,为何被称为神秘的“党书”?


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印的《列宁斯大林共产国际论中国》

“毛泽东著作版本及其经典化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被媒体称之为“一次特别的高品质国际学术会议”。这次学术会议由“毛泽东1949年以前著作版本的搜集、校勘与研究”课题组、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当代文献史料中心联合主办。

会议的与会人员大致可分为四个群体:一是保管和研究毛泽东文献的权威机构的研究者,如中央档案馆、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党校、国家博物馆和军事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二是高校、社科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三是国际知名的毛泽东研究专家,如日本京都大学的石川祯浩教授、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齐慕实教授;四是毛泽东文献的民间收藏家。

参会者共计40余人,第一次搭建了由国家权威研究机构研究人员、高校和科研院所教学科研人员、国外著名研究专家、专业图书馆和民间收藏家四方面汇聚的学术讨论平台。

在会议进行期间,我抽空向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韩刚请教了《列宁斯大林共产国际论中国》。韩刚教授说他也是在这次会议上第一次看到这本文献,他还谈到胡乔木回忆文章并未提及这本文献,所以胡乔木应该没有参与编写1944年《列宁斯大林共产国际论中国》。当我问《列宁斯大林共产国际论中国》是否为“党书”系列,韩刚教授认为应该属于,因为纸张、开本、中共中央书记处编印等都是相同的。

神秘的“党书”依然有许多神秘之处,例如:中共中央书记处共编印了多少土纸本文献?目前全国馆藏和民间有多少存量?除《胡乔木回忆毛泽东》外,是否还有其他更权威更深入研究“六大”党书系列的书籍?对此,作为民间红色收藏家的我将会一直关注下去。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部分未署名图片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

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使用不当情况

请相关权利人与我们联系以协商相关事宜


这几部由毛泽东亲自主持编辑的历史文献,为何被称为神秘的“党书”?

《档案春秋》由上海市档案局主管、上海市档案馆主办,是全国第一本、也是目前唯一一本综合性档案文化月刊。以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为依托,集真实性、内幕性、可读性于一体,尊重历史,以档案说话,还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本来面目。欢迎联系“档案春秋”微信号与我们指尖对话,期待您的投稿与反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