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 :“煙鎖池塘柳”,考生:“太難,太難!對不出來!”,結果成狀元!你怎麼看?

瓜太郎


中國古代哪一位詩人所題之詩既具數量、又富質量呢?恐怕讀者都會不約而同而說是“陸游”,陸游一生所作詩詞現存九千三百多首,詩作數量驚人,而且從水平上來看也是頗具文采的。不過要論其中國古代哪位皇帝畢生詩作最多的話,那恐怕家喻戶曉的之人便是滿清乾隆帝了,一說其詩作39340首、一說43000首。不得不說,乾隆帝作詩數量的確是多,但是內含文學水平的詩卻少之又少。今日題目之“煙鎖池塘柳”可以說是乾隆詩作當中文采斐然的一句詩了,其實如果深度剖析這句詩的話,的確是很妙的。

民間曾流傳這麼一個故事:明太祖朱元璋曾經面向文武百官道出了“老子天下第一”的上聯,劉伯溫、宋濂等著名名臣都未作對,只有一無名官員以“孫子蓋世無雙”對出了下聯。一時之間,群臣無不拍手稱絕,但是朱元璋卻滿面陰沉,隨即將此官員凌遲處死。那如果題目當中的考生當時能對出乾隆帝“煙鎖池塘柳”的下聯的話,恐怕考生不會如此輕而易舉便成狀元,甚至可能人口落地。其實乾隆帝封賞狀元這一行為的原因很簡單,自然也很是隨意,我我們隨後來分析一下。

其一:皇帝的虛榮心

同朱元璋的“老子天下第一”一樣,乾隆帝自然也是希望沒有人能夠將其“煙鎖池塘柳”給對出下聯來。憑藉乾隆帝的文采學識,自然可以算得上是一位地地道道的了“文人才子”,那麼乾隆帝好不容易靈感突現,想出了上聯,如果此時考生僥倖對出下聯的話,那麼自然會有損乾隆帝的面子。相反,如果在場眾人無一能夠對答如流的話,那麼也恰恰可以凸現出乾隆帝的確文采斐然,學識淵博。現實正如同乾隆帝所料想的那樣,果真無人對答,而且考生竟然以“太難,太難!對不出來!”而起身離開考場,這一言語和行為無意之間便是對乾隆帝學識的肯定和佩服,乾隆帝自然高興。

其二:古來科舉選拔之人才,皆為思想僵化,辦事效率低下之人。

科舉制自隋朝初現雛形,至今以來已歷唐、宋、元、明四代、大約千年歷史,雖然科舉制的興起減少亦或是彌補了九品中正制的弊端,使得天下人不分品次等級皆可通過科舉來實現“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轉變,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以及明朝八股文的限制,科舉制度已經從本質上成為束縛文人的一種工具了,導致大多數應試考生長期以來思想僵化,並且缺乏靈活辦事的頭腦。如此這樣的考生即便科舉考試過關,那麼也是極其不利於為人處世、擔官任職的。如今此考生自認為無能以對,便扭頭就走,此行為正是表現出了考生靈活應對的頭腦。故甚得乾隆帝歡喜。


歷史課課代表


乾隆一生作詩四萬多首,而全唐詩也才四萬多首,也就是說乾隆一人就抵得上兩千多位唐朝詩人。但尷尬的是這麼多詩卻沒有一首被大家所熟知,那打油詩一樣的詩作質量,讓後人對他的文學素養表示懷疑。不過乾隆卻十分的喜愛吟詩作對,甚至親自出了“煙鎖池塘柳”這一孤對難倒了考生。


乾隆的打油詩真的是一言難盡,唯一一首曾經寫進小學課本的《飛雪》內容是“一片兩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點睛之筆的那句“飛入蘆花”據傳還不是乾隆本人寫的。而這句“煙鎖池塘柳”也不是由乾隆爺所原創,其最早是出現在明朝陳子升的作品《中洲草堂遺集》中,陳子升在書中記載了他所對的三個對句,其內容為:

“煙鎖池塘柳,燈垂錦檻波。”

“煙鎖池塘柳,烽銷極塞鴻。”

“煙鎖池塘柳,鍾沉臺榭燈。”

但這三個對句都只是迎合了“煙鎖池塘柳”的意境,對仗並不工整。

據說,乾隆遊江南時,正巧碰上江南的科考,這一次的科考中有兩名舉人的文采是旗鼓相當,難分伯仲。於是乾隆就出了這一上聯“煙鎖池塘柳”來測試這兩位才子,並說只要誰先對出,並且對的工整就是第一名。乾隆說完上聯後,其中的一位才子聽完後直說“太難了,太難了”扭頭便走了,而另一位一直在冥思苦想,但是半天都沒有想出下聯來,最後只得悻悻然的走了。後來乾隆對考官說,先走的那一個舉人應該定為第一名,眾官員不明其意,乾隆高興的解釋到:“我這一聯可是絕對,天下人對的下聯是難出其右,這人聽完就走必定是知道其難度,這才是才高之人。”



“煙鎖池塘柳”這一上聯確實稱得上是絕對,這五個字中,包含了五行“火、金、水、土、木”,而且全是左右結構的偏旁。最妙的是,此聯的意境十分玄妙,那一個鎖字將煙霧瀰漫的畫面表現的淋漓盡致。

想要對出這一絕對的確不易,要求五行相合而且意境相符,古今多少文人墨客對出的下聯都只稱得上工整,但都是意境稍遜。而那位舉人的“太難了,太難了”滿足了乾隆皇帝的虛榮心,畢竟乾隆皇帝都覺得這是一個絕對,貿然的賣弄文學難保惹得乾隆不悅。

而《巧對續錄》中一個武士所對的“炮鎮海城樓”被認為是“煙鎖池塘柳”最佳的下聯,成為了大家公認的標準對句,但“炮鎮海城樓”在意境和格律上面還是和“煙鎖池塘柳”缺乏整體的和諧的,細讀之下並不協調。

不知大家對於“煙鎖池塘柳”這一絕對有什麼絕妙的下聯,不妨評論區留言討論吧。


疑今察古幾復


“煙鎖池塘柳”是一個比較出名的上聯,關於這個對聯,有一個小故事也很出名,這個故事發生在乾隆朝時期。



在講這個故事之前,我們可以先來看一下這個上聯,“煙鎖池塘柳”這五個字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作為偏旁部首,而且短短五字刻畫了一個煙霧籠罩,綠水環繞,幽雅安靜的景色,如果要對下聯也必然要以五行對五行,以意境對意境,所以,在乾隆看來這絕對是一個非常難對的對子。

那麼關於這個故事主流的版本是乾隆時期的一次殿試,乾隆出了這個上聯,令考生對下聯,結果有一個考生看完後直呼太難,然後想都不想就走了,而剩下的考生眉頭緊鎖,思考良久後才不得不放棄,紛紛離去,最後乾隆毫不猶豫的欽點第一個離開的考生為狀元,當時大臣們都不解,既然都對不出來,為何第一個放棄的就成了狀元呢?後來乾隆說明了緣由,他說能一眼看出此上聯的高深之處並第一時間就判定自己無能為力的也必然是有真才實學的,他比之後那些思忖良久還對不出來,白白浪費時間的考生要厲害的多,所以,這位第一個離開的考生順理成章的就成了狀元。



說實話,這個故事有點扯淡而且錯漏百出,首先,古代科舉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嚴肅到連皇帝都不敢大意,科舉考試分童試,鄉試,會試和殿試,童試在地方考,鄉試在考生所在的州府進行,會試在京師,殿試在宮中大殿之上進行,明清時期殿試的題目通常以策問為主,考的是考生的治國安邦的能力,像故事中僅以一副描寫田園山水的對子來定考生成績未免太隨意。其次,明清時期殿試是在紫禁城保和殿上進行,由皇帝親自宣佈開始開始,如果皇帝還沒走,考生答不上來就走了,這可是大逆不道之罪,有可能嗎?

所以乾隆皇帝即使再自負也不會以一副對子來定狀元的,如果這個故事真的發生過,最大的可能就是乾隆下江南時偶遇地方童試或鄉試,一時心血來潮,出了此對子來干涉考試成績,這是有可能的。

那麼,那時候的考生對這個對子一點不瞭解嗎?也不一定,“煙鎖池塘柳”最早出自明末清初文人陳子升的《中洲草堂遺集》,在此作品中,陳子升自己給出了三副下聯,分別是“煙鎖池塘柳,燈垂錦檻波”,“煙鎖池塘柳,烽銷極塞鴻”,“煙鎖池塘柳,鍾沉臺榭燈”,如果有考生看過他的作品,一定不會對不出來。

而最有名的當屬“煙鎖池塘柳,炮鎮海城樓”了吧。


但到了現在,很多朋友對聯之興大發,也時常會拿這個上聯來對下聯,其中不乏一些惡搞的,比如著名的“深圳鐵板燒”,“板城燒鍋酒”,“鏽堵油煙機”等等,雖然惡搞但確實能令人捧腹。


鹹魚閒聊


乾隆虛榮心太強,自命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天下無敵,喜歡被人抬高、拍馬屁。他出的上聯若被別人輕易對出下聯,豈不是顯得自己才疏學淺,臉上掛不住,一時氣急龍顏大怒,非得殺了對方不可。而今天這位,不管學才如何,但是個聰明人,懂得心理學,會揣摩人的心思,知道別人想要啥。他看透了乾隆的內心,利用了乾隆的弱點,即便能對出下聯,也故意裝不會,高呼太難太難,對不出。這就滿足了乾隆的虛榮心,真的認為自己有多麼厲害,出的上聯無人能對出下聯,一時高興龍顏大喜,就賜了他一個狀元。


星際旅行者2


乾隆自以為是絕對的對子,如果你對出來,多半就沒命了。

據說清朝 時期 一次科舉考試 , 杭州西湖有兩名考生名列前茅 , 令主考官難分上下 。 適逢乾隆皇帝巡視 江 南, 路 過此 地 , 主 考官便將 其兩 考生 的 答 卷呈上 , 請他定 奪。 乾隆看後也覺得學才不分仲伯 , 便決 計 以 一 副對聯來考察他倆。次日晨, 乾隆將考場 定在西湖岸邊 。 此時 , 天高雲淡 , 徽風和煦 , 乾隆興致勃勃。 兩 考生 則垂手 而立 , 畢恭畢敬 , 緊張地子待著決定命運時刻 的 到來。乾隆緩緩地吟一副對聯的上句來 : “煙鎖池塘柳” 。

此聯看似乾隆即興吟出 , 但卻是沒有人能對出下聯的絕對。 在一般人看來 , 這上聯 不過是“ 淡煙嫋嫋籠革西湖 , 岸邊 柳依 依 ” 罷 了。 然 而 , 它卻非常奇特古怪 : 僅 五個字 , 偏旁依次為“ 火 、 金、 水、 土 、木 ” 字 , 恰恰是我國傳統的五行 學說 的五個字。 要用乾隆絕對誰知曉這五個字作偏旁對出下聯來, 談何容易? !

兩考生也並非等閉之輩。 聯語一出 , 便掂出了它的分 童 , 甲略徽沉思 , 便惶恐告退了。乙冥忍苦怒良久 , 方才認輸作罷 , 快快而去 。 結果甲被乾隆定為科考頭名 。 隨臣不解 , 問其故 。 乾隆曰 : “ 脫之出句 , 乃一 絕對 。 誰人能讀對了若能在瞬間斷定是絕對 , 才華必高人一籌”。眾人聽 罷 , 才解其故 。 據說此聯至今無人以對。

其實,這個對聯根本不是絕對,只不過比較難而已。但凡同一點楹聯知識的人,都能對一對。1999 年 , 四川省楹聯學會和 《成都晚報》合辦《 大家對 》專 欄 , 用過這 個 出句 , 應徵的幾 百 封來 信 中有 些 對 句, 如 “ 風 吹稻 谷 香” 、 “ 春催 原野花 ” 、 “ 花 開 園 圃 春” 、 “ 黨 修幸福橋” 、 “ 風揚馬列旗“、” 杯 斟富 樂春 ” “ 花燻茉莉茶” 。

很明顯四川的這些應徵者,沒有理解透這個對聯的妙處,因為,上聯中包含著五行字,這裡面沒有。

其實,早在明朝時,這個絕對就十分流行起來。徐坷《清 稗類鈔 》載有佚名對句 : “ 炮鎮海城樓” 。 今天好些聯書還照錄並稱贊它“ 字字天成 ” ,似乎“ 絕對有偶”了。 然而它卻缺少對聯必須講究的聲律美 (也可稱為語言的音樂美 ) 。煙鎖池塘柳 炮鎮海城樓 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只看對仗和和用字,這也不是什麼好對聯。

另外一個《振振堂聯稿》為這個絕對給出了下聯,並且給出了背後的故事:

出語不知何人 , 人以相難 。 適渝城鐵板街以煤油失火 , 餘遂以“ 油燒鐵板街 ”為應 。後又得此“ 簷掛煤油燈”、“ 霜堆炭洞銀 ”二聯 , 然皆不爽於口也 , 故志之 。此暗藏 “ 金 、 木 、 水 、 火 、 土 ” 五 字。

1990年那次徵文活動中,就出現了一個妙對“燈鑲港埠樓 ”。不管是思想美還是形式美上面,都是俱佳。

“ 煙鎖池塘柳” 描繪出一 幅淡雅的水墨 畫 : 澄清的池水 , 迂迴的堤岸, 曳枝的柳樹, 縈帶煙靄 ,由一個“鎖”將幾者有 機組合 , 讓 那 安寧、靜 穆的黃昏景色映入作者眼簾。

“ 燈鑲港埠 樓” 的作者也在繪畫 , 他用的是厚墨重彩 , 筆酣色濃 , 獻給讀者一幅絢麗 的油畫 :燈 , 智慧的結晶 , 光明的象徵 。 9 0 年代的中華大地上 , 高樓廣廈猶 如雨 後春筍 , 群 立如 峰 , 連綿似嶺 ; 何等雄偉 ! 千 萬顆 夜明珠 , 五光十色 , 斑斕 璀璨 , 鑲嵌 其間 , 連綴四 面 八方 ; 何等狀觀 ! 讀者不妨遠觀俯瞰 , 左顧右盼 , 只見港口埠頭 , 天 空 水面 , 無處不是燈 , 無處不是光 。 真可謂 樓間實 體 ,凝重安穩 , 燈火通 明 ; 水底 幻影 , 靈快活 潑 , 交相輝映 。 處處大光明 , 家家多笑語 , 既見萬家燈火 ,又聞千戶笙歌 … … 這正是祖國安定團結 、繁榮昌盛 、興旺發達 、娛樂昇平的真實寫照。

不過,好像重慶合川人早就對出下聯了,“燈染釣魚城”,五個字巧妙使用了金木水火土,平仄上也還尚可,最關鍵的是釣魚城三字,比池塘柳不知道好了多少去。

返回來說,乾隆一定為自己知道這個絕對沾沾自喜,如果考生對出這個對聯,豈不是駁了皇帝的面子?所以考生乾脆放棄,不費勁就拍了馬屁,乾隆一高興,就給他一個狀元。


歷史知事


煙鎖池塘柳,

秋鋸河堤楓!





老龍潭酒坊陳健強


從這件事看,乾隆皇帝也是有些小虛榮的。我試對一個下聯,自認為比目前公認最好的下聯“炮鎮海城樓”好些,請各位看官評價。我下聯是:

柳烰鎮江城(烰,音服,熱氣上升)

我認為“炮鎮海城樓”這個下聯平仄不對,五行雷同,意境牽強,不是最佳。我的下聯首尾迴環,平仄對應,五行相生,意境更吻合。

對子:煙鎖池塘柳–柳烰鎮江城

五行:火金水土木–木火金水土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感覺比《巧對續錄》中載的文句:“秋唫澗壑松”武句:“炮鎮海城樓”都好些。

附:乾隆出對傳說

傳說中,乾隆有一次主持殿試考試,其中兩名考生的卷子,難分伯仲,考官就交給了乾隆欽定。乾隆看完兩人的答卷,也覺得無法定奪。可是,他一抬頭,望見殿外的池塘,靈光乍現。乾隆想起了下江南晨遊西湖時,風拂垂柳,煙霧嫋嫋的景色,提筆便寫了:“煙鎖池塘柳”的上聯。第一名考生一看之下,大驚失色,連稱:“太難,太難,對不出來!”而另外一位考生,看了半天,才說對不出。乾隆看兩人都對不出下聯,得意地笑道:“無妨,是朕出的上聯太難了。”然後御筆一揮,將首先說“太難,對不出”的考生點成了狀元,而另外一位則點為了榜眼。








北京之北積善承德


此“煙鎖池塘柳"一聯,但凡有點楹聯知識的人,都知道這是楹聯史上有名的孤對,對不出來,實屬正常!乾隆皇帝文韜確實還是不錯,用此孤對考察下臣,當然賣弄一下學問是肯定的。但下臣如何作答,既能適時拍下皇上的馬屁,又不能禍從口出,那就有講究!若此下臣才疏學淺,腹內空空,貿然以如該“悟空問答”裡的一眾“草包下聯”作對,那乾隆可能以“欺君”罪名,把此人打入大牢也不是沒可能!若此下臣直接說此聯為孤對,世間再無似“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類與其作對!那豈不又拂了乾隆的臉面,也難有好果子吃!故此考生以“太難、太難,對不出來!"作答,看破不說破,大家各得其所,皆大歡喜!乾隆皇帝老兒一高興,就此欽點此人高中狀元!呵呵,當然,上述皆是稗官野史!


QINGSHANGBUG


煙鎖池塘柳,

雲遮月中桂!


雪落凡塵753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就這事?俺先回答您一句,這不就是沙漠裡釣魚——沒有的事嗎?話說您給那十全老人乾隆貼金,也不是這麼個貼法呀!

是,乾隆是愛寫詩,據說上趟廁所都能給你整出一首來,但這種絕句您還是難為他了。而且這可是國家考試那能這麼隨便,你以為是《甄嬛傳》那種鬥心眼的電視劇?

這國家考試,那是為了選才,您自己個整個萬年絕對出來,丟給下邊的考生,您這不是考試,你這屬於沒事窮嘚瑟,這是病得治。

他要是真鬧這麼一出,這得給乾隆這人整倆太醫,一個掐人中,一個扣腳丫子刷毛,這得犯多大的迷糊啊!才能幹出這麼愚蠢的事。

得,說了老半天了,俺就想告訴大傢伙,這事是假的,假的都離譜了。

返回頭您要告訴俺,那國足今天讓人灌了一百顆球,俺信國足這破腳丫子破了吉尼斯世界紀錄,也不會信題主這檔子事。

那麼咱先把這故事捯飭捯飭,然後從這當中間挑挑毛病,就知道這事是真的還是假的。

故事

話說這事發生在乾隆年間,說有一天乾隆摸著網紅一樣的瓜子臉,大腰子上插了一把扇子,屁股後邊跟著他那兩大賢臣,和珅和大腦袋和紀曉嵐紀大煙袋,三人就擱江南地界竄。

這時間點上,恰好是江南整鄉試。這事弄的,人家江南地界的花船都歇業了,乾隆沒地溜達了,這就竄到考場來瞅。

這會恰好有倆腦殼一般大,前腦門一般亮的倆秀才,像打了雞血一樣,吵吵的跟倆拔了毛的鬥雞一樣。

瞅著這場景,乾隆很好奇,就往前湊了湊,這麼一瞭解,曉得了!

這倆人的水平旗鼓相當,把個監考官給整迷糊了,不知道選哪一個當第一名。這傢伙把個監考官擠到當中間,眉頭都擠出了水了,也解決不了這問題。

得,這乾隆那倆大眼珠子,咕嚕嚕這麼一轉,這餿主意就出來了。

乾隆就發話了:“哈哈!俺當啥事呢?小事一樁,俺給你們解決了。現在俺出一個對子,你們要能答上來,而且答的最好的那個,齊活,這第一名就是他的。”

這倆秀才都表示對這主意認可。

好傢伙乾隆蹲地上琢磨了半宿,他決定出一個萬年絕對出來,難死這倆沒事找事的傢伙。

“煙鎖池塘柳!”

好傢伙就這對子那五個字的偏旁都暗含了金木水火土五行,您要想對出下聯,這至少也得懟五個含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字才成。

頭一個拿到這對子,瞅了兩眼:“快拉倒吧!就算是鱉出那啥來,俺也對不上!走了!”

第二個拿到對子的,瞅了兩眼不甘心,這就要往出憋,得,這一憋就是小半天。齊活,大家也不可能等著你一直憋下去不是,這人老臉一紅這就認輸了。

這傢伙可把乾隆樂壞了,於是回頭就點了頭一個人為狀元。因為乾隆很欣賞他的態度,這叫知難而退,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有點傻!

事就是這麼個事。

這故事漏洞跟那篩子似的,滿身的窟窿眼,經不起一點推敲。

推敲一下

首先您這鄉試,只能出舉人,舉人頭一名那叫解元。您有了這舉人的身份,這就可以參加中央舉辦的會試,您如果過了關,這身份立馬就換成了貢士,而這貢士第一名叫會元,接著才是皇帝親自出題的殿試,這過了關合格了,這叫進士,第一名這才是狀元。

您這一個鄉試就整出個狀元來,這也太兒戲了吧!

再說這對子也不是乾隆出的,人家那是《中州草堂遺集》裡邊的一個絕對,這不是乾隆首創。

就這絕對您不翻翻那元素週期表,你都整不出來的。當然這絕對他也有下聯,這下聯就是炮填海城樓。這句只能說湊活,意境和那上聯差老鼻子遠了。

這絕對到了現代,咱後來人也對上了,就俺覺的這意境也不錯,說出來大傢伙瞅瞅。

這頭一個“板城燒鍋酒”,這意境不錯有火有酒的,就差倆烤腰子了。

再有“深圳鐵板燒”,這也不錯有吃有喝的。

還有“鏽堵油煙機”,這有點差,這得吃撐著了,不然也堵不上不是。

話說回來,乾隆整不是做詩的料,雖然一輩子留了四萬多首詩,基本上都是打油詩,聽著也就是一樂呵,沒啥拿的出手的,至於對子,拉倒吧,大傢伙洗洗睡吧!

今天就寫到這裡,喜歡的朋友加個關注,順手點個贊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