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勇:高質量發展需要由政策調整轉為深化改革

本報記者 杜麗娟 北京報道

編者按/2019年,新中國迎來70華誕,70年中國風雨無阻地砥礪前行。站在新的起點,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經濟發展局勢,中國企業如何摸索出屬於中國的經濟發展道路?如何用變革與創新顛覆世界?中國企業家們如何佈局籌劃未來發展?關於中國經濟,各界有著各種各樣的問題與解讀。

11月5日,中國經營報社主辦、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聯合主辦的“尋跡:變革世界與中國底力--2019(第十七屆)中國企業競爭力年會”在北京順利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高培勇,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經營報社社長金碚,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國務院參事室自貿試驗區建設研究中心研究員趙晉平,著名經濟學家馬光遠,科大訊飛副總裁兼消費者BG副總裁李傳剛,永新華控股集團執行總裁張軍,君康人壽副總裁張翼等學界、企業界代表濟濟一堂,就未來企業的創新力覺醒、競爭力重塑與產業升級、年輕人養老的那些事、金融科技創新動能、國潮再造與影響新玩法等熱門話題分享真知灼見。

面對錯綜複雜的經濟形勢,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目標,需要以供給側結構為主線。

在2019(第十七屆)中國企業競爭力年會上,中國社科院副院長、學部委員高培勇指出,高質量發展階段,提升企業競爭力需要把關注點由政策調整轉化到深化改革上來,只有這樣才可能避免出現似是而非的決策,也才可能避免出現一些南轅北轍的結果,從而提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能力。

供給側改革為主線

剛剛結束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高培勇認為,經濟高質量發展主要包含兩種含義:一是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二是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他認為,理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涵,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在比較分析的基礎上,將高質量發展與高速度增長嚴格地區別開來,並在其中畫一條明確的分割線,這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區分。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其基本要義就是要告別需求管理,或者是在需求管理的基礎上加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內容。“需求管理是站在需求側,緊盯需求總量,通過逆向調節實現短期平衡,它所依託的主要手段就是政策調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對需求管理的顛覆性調整和方向性改變”。高培勇如此分析。

對照需求管理,我們的改革路徑也開始從需求側轉向供給側,從緊盯需求總量轉為聚焦供給的結構和質量。在此背景下,要實現經濟增長從追求短期平衡轉為追求長期的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高培勇認為,只能把原來依靠政策調整的思路逐漸轉為深化改革。

在改革推進上,為了落實高質量發展,近年來,黨中央和國務院實施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並推進三大攻堅戰。這些舉措也表明,在複雜多變的經濟環境中,我們的發展思路,已經開始在高質量發展的語境中進行有針對性的思考。

這種轉變恰恰說明,經濟高質量發展過程的新發展理念正在逐漸滲透。

高培勇說,新發展理念的含義是要告別舊發展理念。所謂舊發展理念,它的基本要義是以GDP的規模和速度為指標。也就是說,所有經濟工作的中心是圍繞著GDP的規模和速度在運轉。“從舊發展理念到新發展理念,我們的目標追求正在從規模和速度,轉變為質量和效益,即以效益和質量替代規模和速度,或者說,至少要在規模和速度的基礎上加上質量和效益的需求。”

政策轉向深化改革

今年以來,新老矛盾交織,週期性、結構性和體制性矛盾疊加,使得宏觀經濟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

高培勇認為,面對這些複雜的經濟形勢,我們只能對症下藥。“最中心的意思是希望宏觀政策隨之變化,並通過宏觀政策的對沖性調節來抵消經濟下行的壓力,同時抵消導致經濟下行的諸多因素。”

然而,從當前宏觀環境看,政策性調整對沖的更多是週期性、短期性因素。對於結構性、體制性的問題,政策調整的空間很小。“因此,我們只能通過改革的行動來對沖,使之得以緩解或化解。“高培勇說。

簡言之,就是在今天的背景條件下,主要通過改革或改革加逆週期的宏觀政策調節手段,才可能取得預期效果。

一直以來,提到宏觀調控首先想到的就是需求管理,提到經濟發展首先想到的可操作手段就是招商引資。但是在經濟發展從高速增長的語境移步到高質量發展的語境後,任何發展都需要站在高質量發展的平臺上進行討論。

隨著發展觀唸的轉變,高質量發展階段最需解決的矛盾是結構問題、供給側問題,而不是總量和需求側問題。

高培勇建議,不管是做除法還是做加法,我們的視野不能侷限於政策調整,而要跳出政策調整,著力於深化改革。“當前最需要的改革就是要告別慣性思維,要把最終的舉措聚焦於深化改革上面。”在他看來,當前最重要的行動就是深化改革,而不是進行政策調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