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科學種植之“三定”栽培技術,很實用的超級稻高產栽培方法

不管是種植產量高的超級稻,還是種植米質優的優質稻,無論採取何種栽培方式,獲得“高產”仍是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在水稻種植過程中,按照習慣、傳統方式種植超級稻,偏重施用氮肥、輕視鉀肥及中微肥的現象仍然存在,導致超級稻品種的產量潛力難以發揮。水稻“三定”栽培技術是通過確定目標產量定栽培管理的高產栽培方法,主要技術是“定產、定苗、定氮”,合理應用能夠實現水稻增產10%-15%,氮肥的利用率提高。

水稻科學種植之“三定”栽培技術,很實用的超級稻高產栽培方法

一、水稻“三定”栽培技術要點

1、定產

如何進行水稻“定產”?根據水稻品種、土壤肥力、產量水平等因素設定一個合理的產量,可以採取兩種方式,一是根據當地前3年的水稻實際產量取平均值,在此基礎上增加15%-20%的產量,大多數採取此法進行“因地定產”;二是取該品種在當地取得的最高產量,以該產量的80%為目標產量,適宜超級稻品種。

2、定苗

在“定苗”上,主要考慮優化株行距和基本苗數,水稻的產量構成與有效穗、結實率等相關,優化株行距和基本苗數主要是為了構建合理的群體結構,協調個體與群體的矛盾,在確保有效穗的基礎上,能夠使水稻的結實率更高,籽粒更飽滿。

水稻科學種植之“三定”栽培技術,很實用的超級稻高產栽培方法

如何優化株行距?可採取黃金分割優選法則,行距為水稻品種杆高乘以0.309,株距為杆高乘以0.191,這裡需注意,杆高不是株高,杆高應是株高減去穗長,如一個品種的株高為株高96.6釐米,穗長21.2釐米,其株高為75.4釐米,行距則為23.3釐米,株距為14.4釐米。

水稻基本苗是多少?南方水稻可種植早晚雙季或一季中稻,其栽插基本苗有較大差異,一般雙季早稻2.2-2.5萬穴,雙季晚稻1.8-2.2萬穴,肥力好的少插。每穴多少粒谷除與種植季節有關外,與移栽、機插方式和常規稻、雜交稻品種等相關,移栽的雜交稻要1-2粒,機插的雜交稻則要3-4粒。

通過定產、定苗以及品種的特性,能夠確定該品種在當地的播種量,一般分櫱能力強的品種少播種,機插秧因苗小,要比移栽多用種。

3、定氮

測苗定氮,需要考慮水稻目標產量、地力產量(土壤供肥能力)及氮肥農學利用率。一般南方雙季稻區在不施用氮肥的情況下,地力產量大概每畝五六百斤。在偏施氮肥、施肥不平衡的情況下,氮肥的有效利用率不足40%,此處氮肥的利用率應是在地力產量的基礎上,每增加1公斤氮肥情況下帶來的增產效果。也可採取測土配方施肥,依據目標產量確定氮肥及磷鉀肥的用量。

水稻科學種植之“三定”栽培技術,很實用的超級稻高產栽培方法

確定氮肥的用量情況下,以50%作基肥,25%-35%作分櫱肥,其餘作穗肥。依據水稻對氮磷鉀需求為1:0.4:0.7的比例配施磷鉀肥,還要注重硅、鋅等中微肥的補充,促進水稻生長,提高水稻的抗逆性,確保水稻能夠高產。

考慮地力、品種的差異,在確定施肥量的情況下,後期追施氮肥時要根據水稻葉片葉色(可使用葉色卡)、群體數量進行調整,葉色深、分櫱數足則少施,葉色淺、分櫱不足則多施,有利於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二、水稻“三定”栽培技術的注意事項

1、氮肥測定不準

基於實際水稻生產情況,不易測定出地力產量及氮肥農學利用率,或在沒有進行相應的測定情況下應用“三定”栽培技術,可能會出現氮肥用量增加或不足的情況,致使一些種植戶並沒有獲得高產。

水稻科學種植之“三定”栽培技術,很實用的超級稻高產栽培方法

2、種植品種及制度的變化

近幾年審定的水稻品種越來越多,品種的更新越來越快,高產、優質兼備的品種增多,而每個品種的特性存在較大差異,在“定苗”“定氮”上都需要作出相應的調整。在實際種植上,種植雙季稻要合理搭配早晚稻品種,避免秧齡過老,遭遇寒露風等。

近年來,人工移栽的面積越來越少,大多采取拋秧、機插等栽培方式,拋秧沒有株行距,保證基本苗、拋栽均勻度即可;機插秧比移栽苗小,插秧株行距也與插秧機有關,因此,不同的栽培制度其“定苗”上要調整。

3、加強田間管理

“三定”栽培技術要求,在“定氮”上不僅是確定氮肥用量,更要規範栽培管理,應結合適宜的育秧技術培育壯秧,在水分管理上要實行“淺、曬、溼”灌溉方式,注意合理用藥防治好“三蟲四病(含細菌性條斑病)”等。

結束語:水稻“三定”栽培技術有利於規範水稻生產過程,能在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情況下取得高產,適宜南方水稻區種植超級稻,具有普遍實用的高產栽培方法。

雲眾地服務宗旨:幫助農民科普種植技術知識,解決農民種植的難題。更多種植技術知識,歡迎關注【雲眾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