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电铁客运之母"抚顺电铁恢复营运的文化概念设计

你所看到的风景,再美,也不一定是旅游产品,旅游产品可以创造价值。从国内外工业文化遗产纵横比较上,鲜有成功案例,让游客沉下来,住下来,玩起来,抚顺只有单一的文化旅游项目不成,必须把红河漂流、苏子河大转湾、萨尔浒(大伙房水库)、高尔山、抚顺战犯监狱、东西四路老字号步行街、丰远热高和皇家海洋极地世界、中国电车之母、原亚洲第一大露天煤矿等有机结合起来,才会让抚顺的旅游产品跨越汉唐、明清、民国和现代,立体并生动起来,只有这些显然不够,这些算是抚顺旅游文化的硬实力,软实力包括各种服务和绵延上千年的故事,不久前,我完成的《抚顺十大牛人》,其实就是抚顺故事和软实力的一部分。

不久前,我参加"浑河论见"沙龙,对抚顺工业文化旅游发表以下观点:

关于

今年9月,抚顺客运电铁将重新恢复运行,它将以什么面目面对市民和全国游客?我想从旅游文化的特点,谈谈个人的浅见。由于时间太急,一些好的文化创意很难在10月之前完成,我就说一下能眼前做的吧!

首先,我们应该对即将恢复运行的抚顺客运电铁进行概念化包装。这样做的理由是,我们这趟电铁并不是简单的客运观光,而应该将其视为一个承载历史与文化的大型文化创意产品。两者区别是,前者是观赏与怀旧,而后者是一种文化体验与历史追寻。不同的定位,效果自然会有所不同。以观光来说,这条线上的景色并不那么令人神往;若谈到怀旧,这个客源群体显然有局限,并且怀旧一次就够了。将其上升至文化体验与历史追寻这个定位,我们可以让游客在这趟列车上亲手“触摸”到尘封的历史,并在岁月的追寻中,品味社会人生。

对抚顺客运电铁进行概念化包装,要结合抚顺独特的工业发展历史来进行主题提炼。比如,我们可以将其定位为“中国电铁之母”,会有一定的冲击力和吸引力。其次,在产品包装上,我们按照套怀旧风格的、跨越百年的文创产品这一风格展开。在这趟车上,游客可以见到“老刀牌”香烟、煤精手刻名章,以及早期报纸、广告,甚至还有那个年代的列车员、检票员、司机、小商小贩等。除此之外,其他道具也要按照那个时代进行布置。

其次,百年电铁刚开通的线路并不长,往返需要两三个小时,停靠的车站,可以按照年代分别设计。比如,三十年代、五十年代、七十年代、九十年代等等。在不同的“年代车站”上,选取抚顺不同的年代人物风格。做到可拍照,可触摸。比如,李香兰、李云泰,邵让之、王承尧,张子富、雷锋等等。深入挖掘抚顺名人的历史故事,抚顺工业发展传奇等精彩素材,编制成便于传诵的导游词。电车上的音乐,可以根据时代的不同,播放不同的歌曲,如抚顺明星李香兰的《夜来香》《咱们工人有力量》《学习雷锋好榜样》等。

其三,重在文化体验,功夫在车窗之外。对列车沿线现存的有历史价值的建筑遗迹进行挖掘与开发,比如对上世纪的日俄建筑,进行包装。条件允许时,尝试开发民宿产品,接待不同层次的游客。

在吃和玩上,仿照1913酒吧等具有时代特色的餐饮场所和老字号,当然也有真空大冷面,天湖啤酒,天抻,麻辣拌等。也可以在专家的指导下,有目的恢复和开办本地老字号产品。不过,这些需要按照市场规则来进行。经营者对旅游市场最敏感,他们知道如何赚钱。

除此之外,通过影视产品来推销城市文旅产品也是一个重要选项。比如拍摄反应抚顺故事的电视剧、电影,但前提是要与高水平的作家和有市场运作经验的团队合作。国内著名制片人和编剧宫凯波先生,是抚顺走出去的文化精英,他十分看好李香兰作为音乐剧素材,有打造成精品音乐剧的计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