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尼拔的战争,特拉西梅诺战役

罗马共和国的执政官在遇到重大战事的时候,从来都是带着军队冲在第一线的,由于汉尼拔已经实际上进入到了当时罗马的本土,并击败了由两个执政官率领的执政官军团,因此接下来的战争将不可避免。

此时的汉尼拔已经进军到了博洛尼亚附近,将在那里度过公元前218年的冬季。人们都知道来年汉尼拔会南下,但是不知道他会走那条路。

汉尼拔的进军路线

汉尼拔的战争,特拉西梅诺战役

如果走弗拉米尼亚大道应该是最为顺畅的,要翻过途中的亚平宁山脉自北向南进入意大利半岛,这条在三年前刚刚铺好的道路对于一支5万人的大军来说应该是最为轻松的。但是只有庸才才会走这条路,既然好走,那么罗马人肯定会在这条路上层层设防,因此看起来最好走的路线,其实是最难走的路线。

对于罗马人来说,其实他们也弄不清汉尼拔会走哪里,所以两位执政官索性将军队一分为二,各守一边。执政官塞尔维利乌斯负责防守里米尼,如果汉尼拔走弗拉米尼亚大道,他将在这里狙击汉尼拔;执政官弗拉米尼则去了阿雷佐,组织汉尼拔从亚平宁山上的某处下来,到达托斯卡纳。两位执政官各带了2.5万的兵力,他们约好一旦发现了汉尼拔就立马合兵一处。

公元前217年4月,汉尼拔离开了冬营地,他没有选择走弗拉米尼亚大道,而是从博洛尼亚直接翻越亚平宁山脉,越过山后直奔佛罗伦萨,这条路线很短,但难度很大。

在罗马联盟当中,伊特鲁里亚的位置非常重要,因为他们能够动员5万人参战,如果伊特鲁里亚人加入了汉尼拔的阵营,那么就意味着罗马城墙的一角轰然倒塌。进攻弗拉米尼亚大道周边,只是进攻了翁布里亚人,而他们的动员能力只有2万人,所以意义并不大。那么攻击伊特鲁里亚人所在的托斯卡纳,则意义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这都是我们事后分析的,所以比较明白,但是对于当时的罗马人来说则完全猜不透汉尼拔的意图,也难怪,从汉尼拔刚开始从西班牙出发的时候,罗马人就以为他只是想称霸西班牙。当他越过比利牛斯山的时候,罗马人以为他只是想攻击马赛等罗马同盟城市。当他越过阿尔卑斯山后,罗马人才如梦初醒,原来汉尼拔是要攻击罗马本土。如今的罗马人仍然如此。

越过亚平宁山脉

越过亚平宁山脉要比越过阿尔卑斯山容易的多,但是翻过亚平宁山来到亚诺河流域的时候,却发生了他意想不到的困难。

意大利属于地中海气候,春季一般雨水比较集中,公元前217年的春季雨水比往年都要多,如果连续的下雨,则汉尼拔大军所经的河流必然会出现水患,这对于行进中的大军来说是极为不利的。汉尼拔大军刚下了亚平宁山脉就踏上了一片沼泽。

他们用了四天的时间才走出了这片沼泽地,途中几乎没有休息的地方,士兵们只能倚在死去的马或者辎重车旁边小歇。汉尼拔骑在了唯一的一头大象上,此时的他因患眼疾而痛苦不堪,在艰难的行军中他的一只眼睛失明,绝世的战术家从此成了独眼龙。

到达佛罗伦萨后,全军终于得到了休息,在修正期间,汉尼拔派出了侦察兵到处收集情报。他不仅知道了弗拉米尼的两个军团就在佛罗伦萨东南100公里的阿雷佐,也知道了其性格。在全军充分休息,恢复了体力之后,他没有直奔阿雷佐,而是走了阿雷佐的西侧。

汉尼拔的战争,特拉西梅诺战役

罗马人有着强烈的保护同盟国的义务

他们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行军,而是一路烧杀抢掠,他们不断地袭击着罗马同盟的城市和村落,目的就是要刺激罗马军团放弃防守,出来与他们决战。

弗拉米尼在确定了来者就是汉尼拔后,立即派出了使者通知友军,要求其立即南下。他的设想就是塞尔维利乌斯从里米尼出发,对汉尼拔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为了尽快实现对汉尼拔的夹击,他希望塞尔维利乌斯的骑兵能够先行一步。

作为罗马同盟的盟主,只能跟在敌军屁股后面却不能与之交战一定是非常苦恼的,作为盟主的罗马有义务保护其同盟国的安全,但是事实上弗拉米尼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汉尼拔进入了同盟国的领地烧杀抢掠,他自己却什么也做不了。弗拉米尼作为罗马联盟的最高指挥官,他有着强烈的责任心,加上正直45岁的壮年,所以他内心其实是非常愤怒的。

汉尼拔充分掌握了对方的心理,他就像故意牵着对方的鼻子一样带着对方一路武装游行,然后继续烧杀。

诱敌交战

在阿雷佐到佩鲁贾之间有个特拉西梅诺湖,实现汉尼拔已经派出骑兵侦查好了地形,所以一到这里汉尼拔就下令大队各自散开,到制定区域安营扎寨。当天晚上在这里野营,但是禁止点火。

南下的路被湖阻断后向东拐去,拐角是一片丘陵,骑兵部队就隐藏在丘陵脚下。骑兵部队往东是高卢士兵,再往东是西班牙和利比亚轻装步兵,所有人都躲在丘陵脚下,等待第二天清晨的到来。重步兵扎营在细长的湖畔尽头,堵住了自西向东的湖畔出口。

汉尼拔的意图已经一目了然,他就是要把敌人引入细长而狭窄的湖畔,带弗拉米尼全军进入湖畔后,骑兵、重装步兵和其他步兵从西、东、北、三个方向夹击罗马军队。唯一没有部署兵力的是南侧的一片湖水,汉尼拔最擅长全歼敌人的包围战术,连地理自然环境都用上了。

到了夜里,执政官弗拉米尼的两个军团来到了湖畔,他们不知道汉尼拔就在那里扎营,他也没有派出侦察兵进行侦查。湖畔看不到一个人影,也没有篝火。罗马士兵认为汉尼拔已经通过了特拉美西诺湖畔,往佩鲁贾去了,而夜间遭遇敌人埋伏的可能性比较大,为了避免危险,弗拉米尼命令全军在湖畔西侧的平地上搭建了宿营地。

一边倒的战役

公元前217年4月19日的清早,弄弄的晨雾笼罩在了特拉西梅诺湖的上空,弗拉米尼的部队沿着湖畔前进,他们想着今天能够追上敌人,所以早早地收起了帐篷,没有丝毫的怀疑就踏进了狭长的湖畔地带。当时的能见度非常低,全军在浓雾中前进,2.5万人用了不太长的时间就全部进入到了湖畔地带。

最早发现敌人的是罗马的前卫部队,他们遇到了在此等候的敌人,于是便毫不犹豫地投入了战斗。后面的部队在得知了前面部队的战斗情况后,也感到了事情不对劲,但是此时他们已经是插翅难逃。在湖畔的另一边,骑兵已经堵住了他湖畔的西侧,从山脚下树林中埋伏的高炉士兵向被困在狭长地带的罗马军发动了攻击。

汉尼拔的战争,特拉西梅诺战役

当罗马军团全军进入湖畔的时候他们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这不是战斗而是杀戮,从北、东、西三个方向袭来的汉尼拔大军把罗马军队围的水泄不通,罗马人的圈子越来越小,就连跳进湖里准备逃跑的罗马士兵也被沿湖追来的骑兵投掷出来的标枪击倒,由于罗马军队十分地集中,所以这些标枪十有八九都会投中。

面对5万汉尼拔大军,2.5万罗马军陷入了绝境,但他们没有彻底放弃战斗,这场战斗持续了3个小时,执政官弗拉米尼英勇奋战,直至战死,战斗结束后也没找到他的尸体,因为堆积如山的尸体堆中,执政官和普通士兵已经没有任何区别。

汉尼拔的战争,特拉西梅诺战役

2.5万名罗马士兵中,有1.7万人战死,6000名前卫士兵在冲出敌阵后向东逃了出去,又被刚刚结束湖畔战斗的骑兵追上,几乎全部被抓。游过湖逃到山中最终逃到罗马的只有2000余人。而汉尼拔方面仅仅只损失了2000人,而且几乎都是高卢士兵,他从西班牙带来的精锐几乎毫发无损。

汉尼拔没有选择进攻罗马

尽管这不能称之为战斗,只能成为暗算,但是罗马人还是接受了这个事实并告诉了所有的市民。

但是罗马人的噩耗并没有结束。三天后又传来了战败的消息。塞尔维利乌斯派出的4000名骑兵先于大军出发,他们并不知道特拉西梅诺湖的事情,沿着弗拉米尼亚大道来到了福利尼奥附近的时候,他们正向西北赶往佩鲁贾,准备和弗拉米尼汇合,但是等候在路上的不是友军而是努米底亚骑兵。无论是数量还是战斗力都明显处于劣势的罗马骑兵很快被包围歼灭,2000人命丧当场,剩下的2000人则失去了战斗力,逃到了附近的村落,后来全部被俘。这就导致了从里米尼南下的两个军团完全失去了骑兵,由于骑兵补充非常困难,所以对于罗马来说这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汉尼拔的战争,特拉西梅诺战役

值得庆幸的是,尽管罗马军团遭遇了一次次的失败,但是伊特鲁里亚人并没有倒戈,在汉尼拔到达伊特鲁里亚的城市的时候,他们依然大门紧闭,不欢迎汉尼拔的到来。

接着往下走,人们一般认为汉尼拔会沿着弗拉米尼亚大道一直打到罗马,但是这位年轻的迦太基统帅并没有这样做。

他的想法就是,继续进攻罗马的同盟城市,从而引出罗马大军出来与他交战,他消灭罗马大军,吸引更多的罗马同盟退出,逐步瓦解罗马同盟,等到罗马的外围同盟都被他瓦解之后,那么整个罗马就只能俯首称臣了。

即便这个时候攻打罗马,不说当时罗马城有大约50万的居民,而且罗马在整个意大利有70多个殖民地城市,他们也会赶来支援罗马。尽管汉尼拔在两次战役中取得了重大胜利,但这不足以让他获得进军并攻占罗马的实力。

拖延还是决战

罗马终于在第一次布匿战争相隔32年以来第一次设置了独裁官。费边●马克西姆斯被任命为独裁官,任期6个月,集大权于一身。这位出身罗马名门望族的独裁官,当年58岁,他曾担任过两任执政官,在北部与高卢人的战斗中有过光荣的经历。

而汉尼拔方面,从里米尼赶来的两个军团和新编的两个军团共四个军团在后面追踪汉尼拔,但他们并不敢与汉尼拔交手。里尔涅利乌斯、塞姆普罗尼乌斯、弗拉米尼,这些与汉尼拔交手的执政官都吃了败仗,58岁的费边也认为自己很难获胜,他甚至认为目前罗马还没有一个将军能够战胜汉尼拔。

不输的方法就是不交手,只要不交手就不会输。他带领4个军团攻击5万人马紧随汉尼拔,却不敢发起挑战。费边因此得了一个外号,叫“持久战主义者”。费边的战术尽管有效,但是代价太大,罗马联军中除了罗马市民兵,还有来自各同盟国的士兵,而费边只能看着汉尼拔不断地烧杀同盟国的城市却无动于衷。就连罗马士兵也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气恼。

因此反对费边的呼声一天比一天高,终于爆发。

汉尼拔的战争,特拉西梅诺战役

对于罗马人来说,荣誉比什么都重要

公元前217年的特拉西梅诺湖战役很快就过去了,在富饶的坎帕尼亚地区,汉尼拔没有受到罗马军队的阻挠,随心所欲地大肆掠夺,然后带足了军粮准备回到普利亚地区。对于汉尼拔来说,意大利南部的普利亚是让5万士兵安全过冬最合适不过的地方了。

费边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因为从坎帕尼亚到普利亚,必须翻过亚平宁山脉,沿山谷越过亚平宁山,费边把全军分为三部分,分别部署在汉尼拔和他的军队能够通过的几个地点,就等汉尼拔进入山谷后一网打尽。

然而费边没有想到的是汉尼拔技高一筹。他命令士兵们找来了2000头牛,把枯木绑在了牛角上,在到了晚上的时候绑在牛角上的火点燃后,在士兵的驱赶下牛群一边掉着火星灰,一边往罗马士兵埋伏的反方向跑去。埋伏在山中的罗马士兵看到黑暗中移动的火群,以为是敌人发动了进攻,因为远远看去就像是一个个士兵举起了火把跑上山丘。性格沉稳的费边不希望夜战,看上去只是敌人占领了一个山丘而已,对战略意义不大。这天夜里,汉尼拔集结了士兵,没有任何损失地在罗马士兵眼皮子底下顺利通过了山谷。第二天早上当费边反应过来的时候,汉尼拔早已走的无影无踪。他赶忙派出骑兵部队追击,却被汉尼拔精锐的努米底亚骑兵给打了回来。罗马人在这一事件中颜面尽失。

费边6个月的任期尚未结束,就被召回了首都罗马举行祭祀仪式,实际上就是解职了。

积极的战术还是拖延战术?罗马人选择了积极的决战。这也就为来年的坎尼战役埋下了伏笔。

参考文献:《罗马人的故事》 盐野七生

ADCOCK,F.A.,The Roman Art of War under the Repiblic,Cambridge,1940.

ASTIN,A.E.,Scipio Aemilanus,Clarendon Press,Oxford,1967.

AYMARD,A.&AUBOYER,J.,Roma e il suo impero,Firenze,1958.

BADIAN,E.,Foreign clientelae 264-70 B.C.,Oxford,1958.

BARBAGALLO,C.,Classi,partiti e legge nella repubblica romana,Pisa,1974

CICCOTTI,E.,La guerra e la pace nel mondo antico,Torino,1901.

EARL,D.C.,Tiberius Gracchus:A study in Polotics,Latomus,Bruxelles,1963.

HALL,U.,Notes on M.Fulvius Flaccus,1977.

ROMANELLI,P.,Storia economica e sociale dell'impero romano,Firenze,1933.

ZANCAN,P.,Mitridate Eupatore,Venezia,193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