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大陸恩仇錄:金融VS技術,誰勝誰負?

比特大陸恩仇錄:金融VS技術,誰勝誰負?

全球最大礦機芯片公司的權力爭奪戰進一步升級——比特大陸聯合創始人、第一大股東詹克團正式發佈聲明稱,會通過法律途徑儘快回到公司,結束這段非常時期,恢復公司的正常秩序。

這是在比特大陸另一創始人吳忌寒發佈郵件,解除詹克團職務後,詹克團作出的首次回應。吳忌寒此前要求,比特大陸任何員工不得再執行詹克團的指令,不得參加詹克團召集的會議,如有違反,公司將視情節輕重考慮解除勞動合同。

市場人士認為,比特大陸的權力鬥爭或源於行業與政策的變化,以及兩位創始人的專業背景差異引發的公司走金融還是走科技的分歧。

根據胡潤研究院去年底發佈的《2018胡潤區塊鏈富豪榜》,詹克團、吳忌寒分別以295億元和165億元的身家,分別位列富豪榜第一和第二。

詹克團稱兄弟捅刀從電影變成現實

在被第二大股東解除職務後,比特大陸的第一大股東詹克團終於在11月7日作出回應。詹克團在聲明中表示,在政府部門登記的法定代表人,居然會在自己因公出差、毫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突然改變。“很尷尬,身為比特大陸創始人、第一大股東的我一直不知道。”他表示,“當鉅變來臨的時候我才知道,在影視劇裡發生過無數次的,被自己曾經最信任的合作伙伴、一起奮鬥的‘兄弟’,背後狠狠捅刀的橋段真的會發生。”

詹克團強調,將會通過法律途徑儘快回到公司,結束這段非常時期,恢復公司的正常秩序。

比特大陸恩仇錄:金融VS技術,誰勝誰負?

在10月底,比特大陸發生了一場“政變”,詹克團被剝奪了在比特大陸的一切職務。比特大陸的聯合創始人吳忌寒就向全員發送郵件,其在郵件中聲明道:“經比特大陸創始人、比特大陸集團董事會主席、北京比特大陸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吳忌寒決定,解除詹克團在比特大陸的一切職務,即刻生效。”

吳忌寒還對比特大陸員工強調,比特大陸任何員工不得再執行詹克團的指令,不得參加詹克團召集的會議,如有違反,公司將視情節輕重考慮解除勞動合同;對公司經濟利益造成損害的,公司將依法追究民事或刑事責任。

比特大陸的控制權意味著什麼?

比特大陸的控制權實際上已經成為一塊肥肉,總部位於北京的比特大陸創立於2013年,創始人為詹克團、吳忌寒。2017年9月,比特大陸獲得來自紅杉資本、IDG資本等5000萬美元A輪融資。2018年6月,比特大陸完成了B輪融資,由紅杉中國領投,估值約為120億美元。到2018年,創立僅僅四年的比特大陸就成為了全球最大的礦機公司、排名僅次於華為海思中國的第二大IC設計公司。

該公司的價值無論按照互聯網金融公司,抑或芯片公司來看待,都是一家行業巨頭。2017年比特大陸實現25億美元收入,9.5億美元淨利潤。而到了2018年,比特大陸該年度的第一季度營收18.7億美元,當季淨利潤高達11.4億美元,淨利率達60%。一個季度的淨利潤高達80億人民幣。

這意味著什麼?比特大陸2018年第一季度的淨利潤規模,已逼近螞蟻金服2018年全年稅前利潤的規模。但是,螞蟻金服的估值是多少?大約為1萬億人民幣。雖然比特大陸無法享受類似螞蟻金服這樣的估值水平,但因詹克團和吳忌寒合計持有比特大陸的股權高達60%,這也足夠他們在公司上市後坐擁數百億美元的財富。

比特大陸去年就開始謀求登陸資本市場。2018年9月份,比特大陸曾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招股書披露,詹克團持有比特大陸36%股份,為最大股東,其次是吳忌寒,持股比例為25.25%。從營收結構看,比特大陸的營收主要來自礦機銷售、自營挖礦、礦池運營、礦場服務。2018年上半年的財報顯示,這四部分的營收佔比分別為94.3%,3.3%、1.5%、0.8%。

比特大陸恩仇錄:金融VS技術,誰勝誰負?

招股書顯示,比特大陸在2015年、2016年和2017年的營收分別為1.37億美元、2.78億美元、25.2億美元,經調整溢利分別為4860萬美元、1.1億美元、9.5億美元。從中可以看出,比特大陸的業績與加密貨幣市場的行情密切相關,在數字貨幣牛市的2017年,比特大陸的經調整溢利同比增長760%,但這也可能成為該公司上市失敗的原因,2018年是加密貨幣市場的大熊市,比特大陸的盈利能力也遭到了極大的削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