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讓伊朗收穫了自信、獲得了“重生”,伊朗距離核大國更近了

一年過去了,以哈梅內伊為首的伊朗高層硬是頂住了美國和西方組織帶來的重重壓力,不僅沒有在“極限壓制”下垮臺,反而在不斷地抗爭中積累了經驗,收穫了自信。

美國《外交》雙月刊網站11月5日發表了《伊朗目前情況不錯》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專業人士深刻剖析了美國諸多的失誤政策,並對伊朗展現出的強大韌性表示擔憂。

第一、白宮採取的外圍封鎖策略,未能動搖伊朗的經濟基礎。2018年5月,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核協議》並開始著手對伊朗的經濟實體進行打壓。2018年11月,美國的制裁動作出臺,不僅限制伊朗和外部國家的經貿往來,而且對後者的金融業、製造業、石油生產業務,進行針對性的打壓。

美國讓伊朗收穫了自信、獲得了“重生”,伊朗距離核大國更近了

從初期的效果來看,伊朗似乎吃痛不已。德黑蘭的物價飆升、生產物資開始短缺,該國賴以為重的石油出口也遭到了全面的限制,伊朗似乎有崩盤的跡象。然而在亞洲國家、俄羅斯等國的幫助下,伊朗開始逆勢崛起,並在多個層面對美國構成反噬。伊朗不僅將美國的部隊列為“恐怖主義組織”的黑名單,更是罕見地向白宮主人發出了挑戰。這種硬剛的方式,揭示了伊朗強硬的國家實力以及不懼外國威脅的堅強決心。

第二、美國施行的軍事圍堵策略,未能撕裂伊朗的防線,反而讓自己陷入中東的泥淖而無法自拔。2019年初始,美國將此前在亞洲巡航的“林肯號”核動力航母調入波斯灣海域,並將靠近伊朗海域的數個軍事基地進行大面積的升級。從當時的對壘情況來看,白宮似乎下定了決心,要和伊朗打一場現代化戰爭。然而形勢突然產生逆轉,在伊朗亮出“霍爾維茲”、S—300等巡航導彈後,白宮竟然將此前派駐該區域的所有兵力悉數撤離。

美國讓伊朗收穫了自信、獲得了“重生”,伊朗距離核大國更近了

甚至是在6月份,當美軍的全球鷹被伊朗擊落後,白宮也採取了“隱忍”措施。雖然白宮一再聲稱自己無意和伊朗發生爭端,但明眼人很清楚,以美國當下的實力,根本打不起一場現代化戰爭。美國在戰略層面對伊朗施行攻勢,但在戰術層面,明顯缺乏制約手段,這導致了這一系列政策的失效。

第三、美國錯誤的圍堵措施出臺,迫使伊朗進行全面的武裝自衛。德黑蘭不僅一再試射各種尖端殺器,而且不顧法國、德國、美國等國家的嚴厲警告,一再突破國際社會規定的鈾丰度的限制範圍,從此前的不足5%,提升至現在的10%左右。另外伊朗重啟之前被國際原子能機構封存的離心機,開始了大規模的提煉過程。毫無疑問,伊朗成為一個有核國家將為期不遠。

美國讓伊朗收穫了自信、獲得了“重生”,伊朗距離核大國更近了

通過上述案例不難發現,白宮主導的“優先政策”,在伊朗身上失去了效力。後者不僅將美國成功拉下了水,而且在和美國長期的對壘中佔得了先機。優先政策代表的單邊、單極主義和伊朗倡導的國際參與、共同抵禦威脅的多邊、多級主義產生了劇烈的碰撞。這種國際形勢的劇變,凸顯了美國虛弱的本質。即在外部事務上,白宮顯得“力不從心”,所謂的對他國的打壓,更多的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

這也就解釋了美國人對白宮主人不予支持的原因了。即美國優先政策在當下的國際地緣博弈中,看似可以短期彰顯美國的國家硬實力,但時間一長,不僅未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反而會讓自己陷入“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的政治漩渦。目前,美國2020年的大選已經拉開了大幕,根據最新的民調顯示,美國主人的支持率出現了大面積的下滑。如不出所料,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站在了當局的對立面,白宮易位將成為大概率事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