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公羊傳(一)

一、魯隱公的即位

魯隱公即位的經過,在公羊傳中寫的雖不詳細,卻也能大體看出,這是一場政變。惠公死,理應由桓公即位,但一些士大夫作梗,要立隱公為國君。隱公本人在這場政變中是比較被動的,如公羊傳所言“隱於是焉而辭立,則未知桓之將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則恐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為了日後桓公能夠成為國君,隱公被迫接受了諸大夫的擁戴,成為了魯國新一任的國君。

二、對鄭莊公的批評

“鄭伯克段於鄢”,《春秋》原文,之所以用“克”這個字,公羊傳解釋說,這是在“大鄭伯之惡”。鄭莊公“惡”在哪呢?“母欲立之,己殺之,如勿與而已矣”,對段的過分要求,本來只要不答應就好了,鄭莊公故意答應,助成其叛,實在是陰險之至。

三、隱公告喪

桓公母死,隱公將此事告知於周天子及各國諸侯。桓公當時不是國君,其母之死,本來無需告知各國,但隱公為了讓桓公順利即位,故意告知諸侯這一消息,讓各國明知己心,並通過這一方式,對本國的士大夫造成壓力,使他們不敢再阻撓桓公繼位。

四、天子之死

周平王三月去世,到了秋天,周室派了一個人來魯國,希望魯國能為周平王的葬禮提供幫助。去世數月,葬禮的經費尚未籌齊。可以想見,此時周室窮困到了什麼地步。

五、宣公致亂

宋宣公去世前廢除太子,立自己的弟弟為國君。其弟立,是為宋繆公(穆公),他將自己兩個兒子趕走,要在自己身死後,讓前太子即位。最終,太子雖立,繆公的兒子又回到了國內,將太子殺掉。

制度不可輕廢,宣公一念之差,竟釀宋國數世之亂。

六、小人之心

隱公之所以為國君,是為了讓桓公順利即位。公子翬諂媚隱公,說希望隱公一直擔任國君,但被隱公拒絕,“吾使修塗裘,吾將老焉”,表示自己日後一定會退位讓國於桓公。公子翬怕自己說的話被桓公知道,日後遭到報復,於是主動找到桓公,說隱公無意讓位,並鼓動桓公殺掉隱公。

最終,二人合謀,將隱公殺害。公子翬小人之心,桓公恩將仇報,皆令人齒冷。

七、祭祀仲子

仲子即桓公之母,隱公為其祭祀。

八、戎虜凡伯

周大夫凡伯被戎人抓獲,本應用“執”字,但春秋卻沒有用,公羊傳解釋說,這是“不與夷狄之執中國”,在現代人看來,或以為這是一種無聊的文字遊戲,但文字背後實有深意。

所謂“不與”,實是說,“不能與”,上古時代,種族競爭,弱者先亡,強者後存,公羊作者欲激勵競爭精神,故每每強調“不與夷狄之執中國”,欲使人形成一種榮譽感,而與異族相抗。此意今人不解久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