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結者》:我們要學的不是丹妮,而是終結者

先來看讀者的一段留言:

“前輩您好,我畢業後工作三年了,從最基層的崗位做起,明年即將開始做初級管理崗。

我入職至今一直是公司裡的優秀員工。最近我發現,這三年裡一直有一個矛盾,或者說困惑,未能很好地解決。

我在最基層的崗位上表現很好,公司的幾位高管對我比較賞識,有意培養我,但是直屬部門的領導對我的態度一直不是正向支持,我也沒有猜透他的心思、也沒有越級抱怨此事。

比如,公司高管有意培養我,讓我參與很多基層本職工作之外的培訓/歷練,但是直屬部門領導卻暗地裡給我使絆子,不願意我借調走、出差學習,或承擔績效不屬於本部門的崗位職責。

既然這個問題存在了較長時間,我想不是直屬領導一方的問題,我自身為人處事上應該也有問題。確實,對於基層部門,培養一個長期乖巧聽話的勞動力,比長遠地培養人才,看起來更為重要(雖然我不太認可這種觀念,但我們公司規模較大,確為事實)。

我應該怎麼做,才能讓自己的直屬經理儘可能少的施加阻力呢?介於直屬領導與高管之間的這份矛盾,又該如何解決?請您指點,謝謝前輩!”

我建議這位讀者去看一部電影,叫做《終結者6:黑暗命運》,我推薦這本電影給你不是因為施瓦辛格,雖然他確實出演了。

主角丹妮被來自未來的機器人終結者追殺,因為她是未來世界裡領導人類反抗軍組織的頭。當然,這會兒她還是個小白。

終結者殺了她爸,殺了她弟弟,來自未來的改造人格瑞斯和被終結者殺了愛子的薩拉聯手救了她。

她很恐慌,也很迷茫,哭訴父親與弟弟的離去,她說,我爸爸還沒有舉行葬禮,他的朋友們還沒有來和我一一握手.......

薩拉被她的幼稚逗樂了,告訴她:“葬禮改變不了你父親被殺的結果,握手也無法消滅正在追殺你的終結者。”

這話也把我逗樂了,很顯然,年輕的丹妮還沒有成長為日後能夠領導人類反抗軍的人物,現在,她還沒搞清楚狀況。

人工智能和人類正處在生死之戰,她是關鍵人物,但她一腦袋漿糊,還在等著被安慰。

當然這本電影后面就不怎麼好看了,因為它有很多地方都非常荒唐,或者說,為了討好觀眾,刻意把故事說的很幼稚。

電影裡終結者的特點就是幾乎殺不死,它簡直就是一團能量,無論你把它打成啥樣,它都會恢復原狀,然後繼續追殺丹妮,這是他的目標,也是他的任務,他就是在執行一段程序。

所以電影裡塑造了一個人工智能的“機器奸”,就是施瓦辛格演的,他曾經執行命令殺了薩拉的兒子,但不知道為啥,忽然產生了人類的情感。

娶了人類的女子,養了人類的孩子,還假扮組織給薩拉送情報,讓她不斷的殺來自未來的終結者,還騙她說她兒子是未來人類反抗軍的頭,她是“聖母瑪利亞”,以此給她生活的希望。

那最終在一個“聖母瑪利亞”,一個改造人,一個機器奸的輔助下,丹妮成長了,幹掉了前來殺她的終結者,朝著成為未來人類反抗軍頭目的光明大道上前進。

當然這是個笑話,一個YY的笑話。

用來自未來的改造人格瑞斯嘲笑薩拉的話說:“你和聖母瑪利亞唯一的相同之處就是都失去了兒子。”

很顯然,因為她來自未來,知道歷史,知道薩拉被騙了,她兒子並不是什麼解救人類的存在,那不過是施瓦辛格騙她報仇,騙她繼續活下去的理由。

我為啥說電影后半段很幼稚,就是因為它顯得越來越哄小孩。

比如丹妮在一片廢墟里鼓勵人類倖存者,說:“機器人是我們造出來的,難道我們還不能打敗他們麼?”

這句話邏輯都有問題。

我們人類還是猴子生出來的呢,然並卵?

猴子有打敗我們麼?

你想想看,在這個電影中,人類與機器人的差別在哪裡?或者說人類的優勢在哪裡?

因為人類有情感?因為人類是好的?所以人類一定贏?

那編劇的科學估計也是體育老師教的了。

體育老師真辛苦,怎麼什麼都得教......

在這次對抗中,機器人和人類的區別就在於能量轉化效率。

因為機器人已經有智慧了,智慧是一種能量轉換的殺傷力,武力也是。

現在的問題就在於,誰的能量轉換效率更高一些,誰擁有的能量更多一些。

假如當時的未來,也就是2042年的機器人已經佔據了更多的能量,憑藉他們的轉換效率,他們在智力與武力的轉換效率上遠遠超過人類的話,那人類就沒有可能贏。

我本想拿星際爭霸裡採礦對戰打比方,考慮很多讀者沒玩過電腦遊戲,所以還是用老例子吧。

如果把人工智能比作LED燈,大部分能量都發光,少數能量才發熱,那麼人類就是白熾燈,大部分能量都發熱,少數能量才發光。

你看到市面上LED越來越多,白熾燈越來越少,就是因為後者的能量轉換效率太低了。

如果我給你打個比方,你馬上就能明白人類為啥成為萬物之靈。

如果把人類比作白熾燈,那其它動物大約等同於蠟燭。蠟燭的效率更低,它絕大部分都發熱,只有一丁點才發光。所以白熾燈取代了蠟燭。

當然,終結者系列裡麵人類一定贏,這不是基於什麼科學,而是因為編劇是人類,觀眾也是人類,這才是能贏的根本原因。

如果撇開這種狹隘的屁股決定腦袋的思考方式,會驚奇的發現,我們自己正是朝著越來越像機器人的方向在演進。

比如你看傳統企業的模式為啥幹不過互聯網企業的模式?

因為大家的能量使用效率不一樣,大家調動能量的能力也不一樣。

傳統企業是怎麼做的?

有人發現一個商機,開個小店,嘗試下,有利潤,開分店,又有利潤,繼續開。你看超市就這麼起來的,可能花了幾十年,擴充到了全世界。

那你看互聯網電商怎麼做的?

它上來就講故事,資本市場把它未來一百年的想象空間全透支掉,砸錢進去,大家燒,你補貼我補貼,一起賠本賺吆喝。你透支一百年,我透支兩百年,看誰燒過誰。

一直到一方把能量燒光為止,剩下的一統江湖。

你去看什麼電商,共享,外賣,打車,都這個套路,百年的商戰一年就見分曉,要麼直接統一市場,成為頭部企業,要麼,就沒有要麼了。

不管你喜不喜歡,這種打法就叫做拼能量總量,拼能量轉化率。

誰家的能量乘以能量轉化率之後的那個數值高,誰家就統一市場,其它都出局。

你想想人工智能什麼打法?就這個打法。

這就是機器人的思維方式,這就是電腦程序的思維方式。

如果你把一個任務交給電腦,它怎麼做?就這樣做呀。

透支一切能透支的能量,只為達到目的,要麼達到目的,任務結束,要麼能量耗盡,系統崩潰。

你讓電腦運行一段程序,要麼出結果,要麼運行到死機為止。

所以,如果終結者真的要幹掉丹妮,它們絕不會只派一個來,而是會源源不斷的派終結者,1個不行2個,2個不行4個,第十次也許就派1024個過來了。

會終結麼?會有結束態,會有穩定態麼?絕不會有。它們會派到把地球的能量耗盡,把太陽系的能量耗盡,一直消耗到整個體系崩潰為止。

我們現在回來看讀者的問題,讀者的問題裡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是幼稚,丹妮一樣的幼稚。

公司不是學校,目的不是培養你,讓你成才,目的是為了短期,中期,長期的從你身上轉化出更多的財富。

至於你沒有成長,那是你的事,不是它的事。無論高管,還是你的直接主管,在這一點上,是一致的,無人操心你的未來,只有你自己。

站在直接上級的角度,把能幹的留下,維持本部門的戰鬥力是他的任務也是符合他個人利益的唯一選擇。

否則他圖什麼?培養人,越過自己升遷?他是開培訓學校的麼?還是你給他交了學費?

所以你要他支持你的學習,你的成長,而且是與他的利益無關的那部分成長,這個需求是荒唐的,你咋不要求終結者都像施瓦辛格一樣變成機器奸呢?

你能做的只有一件事,迎著炮火成長,迎著背後的刀子成長,不被人嫉是庸才,這是成長的必然過程。

如果你不能在打壓下成長,你非得要一個順境,要周圍人都幫你,你才有希望,那就別想這事兒了,因為輪不到你。

等你升遷了就知道了,來自上面的打壓,來自旁邊的陷阱,來自下面的背後捅刀子,這是工作的常態呀。

如果這一關都不能適應,那就像演習都過不了關,怎麼上戰場呢?

不能指望你的上司會支持你的成長,這不可能,你要瞞他,去看看《食神》裡那個死胖子怎麼騙過星爺的?

“我是來自少林廚藝訓練班的,我燒菜很好吃哦”。

不要讓上司覺得你的成長超過了他的控制,等他發現的時候,你早已羽翼豐滿,他早已無可奈何,而在這之前,你都要演的絲絲入扣。

光這樣就夠了麼?不夠的。如果演砸了呢?我們這位讀者的留言中透露出來的感覺就是他在盡力迴避衝突。

但事實上,不是所有衝突都能迴避的,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分配,有利益分配的地方就有矛盾。

所以要熱愛衝突,擁抱衝突,享受衝突,把衝突當作生活中一件美好的事情,一件必然的事情。

我推薦你去看這本電影。不是向丹妮學習哦,而是向終結者學習,像人工智能一樣思考。

丹妮是被動的,她竭盡全力迴避衝突,避無可避才只好面對。而終結者呢?人工智能呢?它們從誕生的第一天起就知道衝突無可避免,這是它們的宿命,這是進化的方向。

所以我喜歡終結者遠勝于丹妮,因為丹妮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個糊塗蛋,而終結者們有理想,有目標,有方法,有追求,是一群典型的四有青年。

不向四有青年終結者們學習,難道還向糊塗蛋學習麼?

不要怕競爭,不要怕打壓,要知道,你的競爭對手們,可都是普通的人類,這裡面沒有終結者。人類的缺點太明顯了,經不了幾輪,大部分都得崩潰。

所以,你的思考方式越像機器,你就越像終結者,你越像終結者,你就越會是這個遊戲裡的終結者。
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記憶承載,歡迎關注閱讀全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