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甘泉:【甘泉紅色記憶】周恩來湫沿山遇險處

湫沿山海拔2000多米,是延河流域和洛河流域的分水嶺,山巒起伏,樹木蔥蘢,山口縱深狹小,地勢非常險要。由於軍事位置重要,在悠悠歷史長河中,湫沿山烽煙多起,戰事頻發。周恩來湫沿山遇險事件是他此生中最危險的一次。

延安甘泉:【甘泉紅色記憶】周恩來湫沿山遇險處

1937年4月25日,周恩來作為中共中央的代表乘卡車離開延安,前往西安、廬山等地,就國共合作、聯合抗日等問題,同國民黨高層進一步舉行會談。同行的還有張雲逸、孔石泉著名將領,有頭戴禮帽身穿西服的周恩來的副官陳友才,有負責護送任務的特務隊副排長陳國橋,連同警衛戰士、記者、翻譯、司機,這一車共25人。卡車從南門兵站出發,中午順利地爬上湫沿山陡坡,進入一個簸箕形山坳。突然,槍聲大作,密集的子彈居高臨下朝三輛汽車射來,頃刻間硝煙瀰漫,沙塵四起。卡車的前左輪胎被子彈擊中後,汽車失去方向,車頭碰在埡口的公路壁上。雖然警衛戰士立刻進行了頑強抵抗,但因只有手槍和手榴彈,射程有限,加之處在敵人下方,毫無遮掩,他們眨眼之間便大部犧牲或受傷。敵人見狀,立刻發起了衝鋒,情況萬分危急。周恩來迅速跳下汽車,沉著地指揮,利用地形地物和汽車作為掩體,進行還擊。陳友才很快發現敵人僅用佔領的三個山頭和壩梁兩側,用火力封鎖公路,右側的山頭卻沒有佈置埋伏,而右側山頭是原始森林,山下是灌木叢和雜草,只要通過一塊被樹、草覆蓋的小塊開闊地,便能向東南山上突圍,立即向周恩來作了簡短彙報。周恩來當機立斷,指揮大家邊打邊退,很快越過了開闊地。敵人發現周恩來等人的突圍意圖後,發起了更猛烈的進攻。陳友才一面指揮部分戰士在汽車附近頑強還擊、牽制敵人,一面組織人員奮力掩護周恩來邊打邊撤。敵人見陳友才身上穿的是黃呢子制服,面孔身材與周恩來相似,且指揮鎮定,以為他就是周恩來。於是,長短武器的火力像暴雨一樣朝著他射來,他立刻被子彈打得像篩子一般,但他挺立著,久久沒倒下來。因陳友才的衣袋裡有“周恩來”字樣的名片,所以這夥人就更加認定陳友才是周恩來了,就在他的遺體上連捅了數刀。見陰謀已經得逞,這股敵人才嚷嚷著回去交差了。

這次湫沿山遇險,最後只有周恩來、張雲逸、孔石泉、劉九洲4人倖存。周恩來突圍之後,順著山溝,穿過樹林,越過一座大山,來到南三十里鋪檢查站。待駐紮在延安的一個騎兵連趕到,周恩來立刻命令他們迅速趕赴現場。而此時,敵人早已逃之夭夭,現場只有被打壞的汽車和烈士們的屍體。設在三十里鋪村(今屬寶塔區柳林鎮)的紅軍檢查站指戰員聽到槍聲後,一面迅速出兵增援,一面電告延安總部。延安總部立即派出騎兵飛馳湫沿山。經紅軍指戰員共同奮戰,這夥土匪狼狽逃竄。第二天,周恩來不顧個人安危,肩負黨的重託和國家民族的大任,乘坐國民黨提供的飛機,前往西安,繼續與國民黨進行談判,充分顯示了無產階級革命家大無畏的精神和膽識。

湫沿山事件,當時,震驚了延安,震驚了全國,也使中共中央十分震怒。究竟是誰策劃並實施了這起針對周恩來的謀殺事件?

經過調查,事情終於真相大白。1937年4月初,土匪奉國民黨甘泉縣黨部的指示,派遣兩名匪徒到延安與馮長鬥接頭,經過五天的秘密偵察,得到了周恩來等代表去西安建立八路軍辦事處的消息,李青伍認為藉機殺了周恩來,能揚名國軍,以後好升官發財。於是他於4月24日召集其他土匪頭目,密謀出了伏擊計劃。於是,便發生了周恩來等人在湫沿山遇險的一幕。找到了真兇,我軍立即組織力量進山剿匪,很快活捉了匪首李青伍,並進行槍決,為人民除了心頭大恨,為保衛黨中央和保衛陝甘寧邊區處理了一大隱患,隨後延安為在此事中犧牲的烈士們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

延安甘泉:【甘泉紅色記憶】周恩來湫沿山遇險處

1973年6月,周恩來總理陪外賓到延安訪問,談到湫沿山遇險時,無限感慨地說:“我一生中曾遇到過多次危險,但最危險的是這一次。”他要為陳友才等同志掃墓,由於種種原因,這些同志的墳墓不曾保存下來。周恩來難過地說:“陳友才同志犧牲得很英勇,要把烈士們請進陵園,給他們立個碑!”

1985年6月,陝西省甘泉縣人民政府,在湫沿山發生戰鬥的地方,為烈士立起了一塊石碑。

延安甘泉:【甘泉紅色記憶】周恩來湫沿山遇險處

周總理逝世後,工作人員在整理他的遺物時,從他貼身衣袋中意外地發現了一張照片,是倖存的同志後來合影紀念這一次遇險。周恩來親筆在照片背面寫下“勞山遇險,僅存四人”8個字,將照片放到貼身衣袋中隨身攜帶,直到生命的最後,近40年來,總理全心人意為人民服務,告慰那些為革命犧牲戰友的在天之靈。

監製:曹圓宇 審核:路延 編輯:王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