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板修復後如果下地早了,會出現什麼壞的結果嗎?

用戶7326016013382


您說的半月板修復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因為半月板損傷的手術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半月板的部分切除成形術,另一種是半月板損傷的縫合手術,這兩種手術術後康復完全不同,一種鼓勵早期下地行走,對恢復有好處,另一種建議晚下地,過早負重行走會影響癒合


為什麼半月板損傷以後會有不同的手術辦法?

這是由半月板本身的解剖結構所決定的!

在我們的膝關節內,存在著內外兩側的半月板。在我們關節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承受負荷的作用,在關節屈伸和運動的過程當中會有形態的變化,比如會有寬窄和厚薄的改變,這樣就可以更好的匹配膝關節的屈伸運動,讓我們的膝關節可以進行各種各樣的運動以適合生活當中的需要。

半月板本身的解剖特點是外側厚裡面薄,外側與關節囊相連的地方會有少量的血供,而越向關節腔裡面走,半月板的血供就越差,大家看下圖就會明白這種情況。


一般半月板周圍的損傷是可以恢復的,因為有少量的血液供應,而位於關節腔裡面一側的半月板,沒有血液的供應,所以一旦發生撕裂,幾乎沒有自己癒合的可能,這一部分的半月板平時的營養主要是通過細胞之間的交換來完成的,而並不是依靠血管的供應,所以抗打擊的能力是比較弱的。

所以通常我們醫學上將半月板分為白區和紅區,有血供的1/3,我們稱之為紅區,而沒有血供的1/3,我們通常稱之為白區,位於兩者之間的那部分,我們稱之為紅白交界區。

如果一旦半月板發生撕裂,如果撕裂的部位靠近紅區,那麼一般醫生會採取縫合手術,因為有癒合的可能性(下圖就是演示的半月板縫合手術)。

而如果撕裂的部位發生在白區或者是紅白交界區,癒合的幾率幾乎沒有,所以一般都會採取部分切除成型手術(下圖由於破裂的位置處於白區,所以醫生進行的是半月板撕裂成型手術)。

另外半月板撕裂具體的形態可以說是千人千面,沒有一個人是完全按照教科書所描述的那樣撕裂的。同一個人有可能同時存在著,白區和紅區的撕裂,那麼有可能將白區的半月板部分切除,而將處於紅區的部分進行縫合。這種情況就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了。

如果大家都明確了半月板撕裂以後,為什麼有的患者會進行部分切除甚至全部切除的手術,而有的患者可以進行縫合手術,那麼我們接下來給大家講一講這兩種手術以後為什麼處理的辦法是不一樣的?

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術以後,醫生鼓勵早期活動。

為什麼進行了部分切除成型以後,醫生反而會鼓勵早期活動呢,這是因為切除了半月板以後患者就會有明顯的症狀減輕,關節的疼痛會有明顯的下降,有一些術前有絞索的患者,這些問題也都會隨之消失。既然已經解決了問題,那麼就應該早期活動,避免肌肉萎縮或者是下肢靜脈血栓的形成。

另外進行正確的早期康復活動,也可以更好地使患者儘快的恢復到日常的工作生活當中去,避免過度的影響患者的生活,而且早期康復活動對於半月板切除成型手術的患者功能恢復有好處。

做了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型手術的患者,一般術後8小時麻醉藥的感覺有了明顯的減退以後,就可以下地行走了,如果有明顯的痛感,可以在助行器或者是柺杖的幫助下,適當的行走。

通常情況下,3~5天可以進行上下樓梯的康復鍛鍊,如果沒有嚴重的關節積液或者是疼痛等情況出現,術後7天就可以出院回家了。當然在一些大型醫院是進行半月板的局麻手術,術後第2天就可以回家。而一般建議患者,重新回到工作崗位的時間,我們通常建議是一個月左右。

半月板縫合手術的處理是完全不同的,我們不主張早期家庭活動,而是要在床上開始早期的康復鍛鍊。

在臨床工作當中,謝醫生經常會對有機會縫合的半月板撕裂患者或者是已經做了縫合手術的半月板撕裂患者這樣說:“上帝雖然決定讓您的半月板發生撕裂,但是又給了您一次可以縫合的機會,如果縫合以後好好休息,適當的科學康復鍛鍊,半月板癒合以後,患者將來遭受的影響是最小的,到底能不能珍惜好這一次難得的機會,就要看患者自己本人了”

在前面我們已經提到了,半月板本身的血供是非常差的,所以一旦發生撕裂是很難癒合的,如果患者的損傷處於紅區,醫生會盡最大努力嘗試給予患者進行縫合,雖然有一些文獻統計半月板縫合以後癒合幾率能達到70%左右,然而統計學的問題發生在單個患者身上的時候,就不是這樣說了!針對於個體患者這種縫合其實說實在話,癒合的幾率也就是50%,什麼意思呢?就是縫合以後要麼癒合要麼不癒合。

所以一般半月板縫合手術以後的患者醫生會建議在病床上進行適當的關節屈伸訓練、避免關節的粘連、避免肌肉的萎縮、減少下肢的靜脈血栓形成。而手術以後過早的負重,比如術後3~5天就過早的下地行走,身體的重量壓迫到縫合的半月板部位,如果發生縫線的撕裂或者是半月板豁開,那麼這手術就相當於前功盡棄。看到這裡很多人覺得不相信這種情況,既然已經縫合了,患者如果聰明的話,就不應該太早的下地行走啊!然而事實上幾乎每個運動醫學的醫生可能在醫療生涯當中都會遇到幾例這樣的患者,特別的不聽話。人家就是要早期運動,就是不在乎醫生說的話,發生了問題還要投訴醫生。



縫合手術後為了更好的給半月板癒合的機會,一般都會有如下建議:

第一,病床上康復鍛鍊。雖然我們建議患者術後不要過早的下地,但是也不意味著患者可以在床上一動不動,靜養是不好的。我們通常建議患者在病床上要適當的進行關節的屈伸運動,幅度建議不要過大,一般以0~30~45度左右即可。鼓勵患者在床上做踝泵,這樣既可以促進患者下肢靜脈的血液循環,也可以減輕術後下肢可能發生的腫脹,對於次數的要求,一般是要求每天要做500次以上。

同時建議患者可以在床上適當的做空蹬自行車,這個動作可以維持患者的屈伸角度,同時可以促進下肢的靜脈循環,減少肌肉萎縮發生的可能,同時也可以起到促進膝關節術後積液吸收的作用(沒有找到太適合的演示動畫,下圖的動作屈伸角度有點兒過大,一般要求0~40度左右即可)。

第二,一般建議2~3周以後,進行雙柺助力下的非負重行走。一般是年輕的患者,比如20歲到30歲左右的人群,恢復能力比較強,可以在術後兩週進行,適當的非負重行走;而如果年齡比較大,比如40歲左右的人群,建議要三週以後進行非負重行走,畢竟年齡越來越大恢復速度可能也就越差(下圖是非負重行動的演示動畫,另外兩張是上下樓梯的演示動畫)。


第三,術後3~4周根據個體情況的差異可以進行單拐助力下的適當行走。(下圖演示的是單拐助力下的行走以及上下樓梯如何正確進行)











第四,單拐助力下,如果達到了滿6周左右的時間行走並沒有特別的不是,關節活動沒有特別的受限,而且關節積液並不是很多的情況下,可以嘗試脫拐行走。當然以上所有的這些行動,最好都要在康復師或者是康復治療師,甚至可以在您的主刀醫生的指導下進行嘗試,最好不要自己盲目的進行訓練,以免造成不良的損害。

總結

以上就是對題主問題的解答,半月板的手術術後的恢復是一項比較系統複雜的工程,根據患者不同的身體狀況以及術中情況康復其實也是完全不同的。建議做了半月板手術的患者,最好諮詢當地醫院的康復師或者是康復治療師,也可以與自己的主刀醫生進行系統的溝通,明確自己應該進行哪一項康復,才能更好的幫助自己恢復,而不是盲目的下地行走或者是科學的康復鍛鍊,因為很可能會導致身體造成損害。如果您還有其他的疑惑,可以在下方留言,大家共同探討。

我是堅持用簡單語言解釋複雜疾病知識的謝新輝,碼字不易,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幫忙點個關注或點個贊吧,如果您或者是您的家人朋友也有半月板這方面的困擾,請把這篇文章轉發給需要的他們吧,謝謝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