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徒》一部風格較為壓抑,但是又有其獨到之處的優秀懸疑片

推薦電影

微米是認真的

懸疑片一直都是許多人心中最為鍾愛的一個片種。然而,在懸疑片的這個大領域劃分區域下,也有很多不同的流派和風格。

比如說很多懸疑片是以快節奏,快剪輯和所謂的燒腦的外殼來讓觀眾獲得看電影的爽感。

《囚徒》一部風格較為壓抑,但是又有其獨到之處的優秀懸疑片

這種電影的好處在於讓人目不暇接的劇情流暢度和一個一個粉墨登場,讓人來不及反應的人物關係網。

但是相對而言也有壞處,就是相對而言,更加難以用緊鑼慢鼓的細密的邏輯網和證據網來講好一個故事。總是會顯得緊張有餘,細膩不足。

《囚徒》一部風格較為壓抑,但是又有其獨到之處的優秀懸疑片

還有一種類型的懸疑片,則恰恰相反。它不講究讓觀眾這麼直接了當的直白地獲得所謂的緊張刺激的快感,而是用嚴密的證據鏈和細膩的邏輯網講好一個夾雜人間辛酸苦辣的故事。

今天要說的這一部由狼叔休傑克曼和傑克吉倫哈爾飾演的這部豆瓣評分高達8.0分的懸疑故事片就是屬於這種類型。

《囚徒》

《囚徒》一部風格較為壓抑,但是又有其獨到之處的優秀懸疑片

《囚徒》。

老實說,這部電影早就已經放到了小編的待看榜單當中了,但是因為光看片名和海報的風格,小編一開始一直以為這是一部監獄題材的電影,所以說一直擱置沒有看。

今天等到想起來重新回過頭來看的時候,才發現這原來是一部風格較為陰暗壓抑,但是又有其獨到之處的優秀的懸疑片。

《囚徒》一部風格較為壓抑,但是又有其獨到之處的優秀懸疑片

住在小鎮的木匠凱勒的六歲女兒安娜,以及她朋友喬伊,一同失蹤了,兩對父母心中的恐懼可想而知。唯一的線索,是在孩子們失蹤之前,停在同一條街上的一輛破舊的休旅車。負責偵辦此案的警探羅基逮捕了休旅車的主人艾利斯,但卻因為沒有充足的證據,而在四十八小時之後,依法將他釋放。

《囚徒》一部風格較為壓抑,但是又有其獨到之處的優秀懸疑片


就當警方繼續追蹤其他可能的線索時,案情陷入膠著,清楚地知道自己孩子命在旦夕的凱勒,決定親自“動手”,因為他沒有選擇。他把艾利斯偷偷捉起來,動以私刑,希望對方供出孩子們的下落;喬伊的父母雖然沒有幫助凱勒的行為,但是知情的他們也沒有阻止。

《囚徒》一部風格較為壓抑,但是又有其獨到之處的優秀懸疑片


隨著救命黃金時效日漸減少,為了知道女兒的下落,這位發瘋的父親越來越絕望,對待嫌犯艾利斯也越來越失去耐心和殘暴。但是在這一切事件發生的同時,警探羅基對此事件持續不斷的調查中發現了越來越多涉及幾十年往事的驚人內幕。

總的來說,這是一部相對來說比較典型的社會派和本格派(推理兩大流派,請自行百度)綜合的懸疑探案類型懸疑故事片。

《囚徒》一部風格較為壓抑,但是又有其獨到之處的優秀懸疑片


然而這部電影卻又不像是一部純粹的推理片。
因為如果覆盤一下故事中兩位主角尋找真相的整個過程,你會發現,片中幾乎沒有主角靈光一現發生重大線索,更多時候兩位男主角如困獸一般,拼了命接近那個真相卻一次次無功而返。而最後真相浮出水面則多數是意外所致。

《囚徒》一部風格較為壓抑,但是又有其獨到之處的優秀懸疑片

一部本來沒有報多少期望的電影,卻讓小編看得過癮的同時心中不斷感到酷寒。一個寒冷陰鬱的小鎮,兩個女孩的突然失蹤,牽扯出方方面面對於此事的反應和內心的變化,風格始終平鋪直敘,沒有故意的視覺刺激,一切都是平淡而帶著幾分冷酷的敘事者角度。

這部電影優秀的點在於好幾個方面,首先小編認為非常值得誇讚的是它的整個畫面感和運鏡手法。

《囚徒》一部風格較為壓抑,但是又有其獨到之處的優秀懸疑片

小編認為很多缺乏美學審美導致電影畫面一片混亂的門外漢導演們都應該看一看這部電影,好好的學習一下其中的運鏡手法和畫面技巧。

由於本片不是屬於那種殺伐果絕的快節奏的懸疑片,所以說在運鏡的過程當中倒不需要充分的利用快節奏的剪輯,而是要將人物內心情感波動以及追案過程當中的驚險刺激和必須步步為營的謹慎給刻畫出來。

《囚徒》一部風格較為壓抑,但是又有其獨到之處的優秀懸疑片


在這點上面,本片做得非常好。導演並沒有像一些國產片導演近年以來不知道為什麼格外鍾愛的那種搖晃式運鏡方式那樣刻意而做作去刻畫所謂的緊張刺激感,而是平和而冷靜,甚至有些殘酷的將一切的重點放在了刻畫人物,請跟人物一言一行,從而讓大熒幕前的觀眾們感覺這一切好像發生在眼前那樣真實,這個基本準則上。

《囚徒》一部風格較為壓抑,但是又有其獨到之處的優秀懸疑片

而且整體畫面的色調並沒有像一部分國產片導演那樣,但凡拍到較為壓抑的題材,必須要是通篇都極為暗沉,甚至看不到什麼人物形象。導演選擇了非常適合的色調,既強調了人物內心壓抑和電影中整個故事本身的沉重感,也讓觀眾不至於全靠色彩來體會本片的情緒的暗沉。

《囚徒》一部風格較為壓抑,但是又有其獨到之處的優秀懸疑片

然而,

影片儘管製造了懸疑驚悚的氛圍,但並沒有因類型化本身而影響導演整體思想的表達,導演運用對凱勒情緒逐步的推進,給最後的爆發製造層層鋪墊,凱勒代表的便是人性中的判斷力和理性缺失帶來的沉淪。偏見和執念致使其最終變為自己的囚徒,而無法自拔。

在凱勒眼中,認定的既定事實是自我救贖的唯一可能。導演很好地將兩個人物作為對比,將警察洛基作為理性的反襯,掀開事實的真相。

《囚徒》一部風格較為壓抑,但是又有其獨到之處的優秀懸疑片


就像影片多次出現迷宮的的暗示一樣,迷宮有一個起點,不管是因為罪惡還是選擇,人們按照指示走到一個終點。這也許就是導演想要深化的一個層次:我們都會陷入困境陷入一個四周是迷的境地,而我們的選擇帶給我們不一樣的結果。

最明顯的對比就是同樣作為信仰上帝的家庭,丟失孩子的黑人家庭在悲痛之中仍然選擇抱有善良,而兇手(此處不劇透)卻因為失去孩子而終生陷入魔障,不能自拔。

《囚徒》一部風格較為壓抑,但是又有其獨到之處的優秀懸疑片

這,就是選擇帶來的不同人生吧。

《囚徒》,不僅僅是身體上的囚禁,也是精神上的。

《囚徒》一部風格較為壓抑,但是又有其獨到之處的優秀懸疑片

倘若我們無法放過自己,難得自我救贖,那麼每個人都會是自我內心的真正囚徒。


分享到:


相關文章: